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金萍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的午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55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午睡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携的午睡枕,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角度为0‑90度,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角度为90‑180度,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第三支撑板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设有午睡枕,使用时,午睡枕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之间固定角度,符合人体工程学,收纳时,午睡枕可放置在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便于存放及携带,且使使用者呼吸顺畅,提高午睡的质量,减轻颈椎压力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的午睡枕
本技术涉及午睡枕
,具体公开了一种便携的午睡枕。
技术介绍
对于办公白领来讲,午睡非常必要,经过一上午的工作,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午睡不仅可以补偿夜间睡眠不足,还可使大脑及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可使人精力充沛,反应敏捷,现有的午睡枕大多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及存放,同时,大部分人员均直接趴在桌面休息,休息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而提供一种便携的午睡枕。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的午睡枕,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角度为0-90度,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角度为90-180度,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三支撑板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设有午睡枕,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午睡枕上设有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一侧设有尼龙钩带,所述延伸部还设有第一环形条,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三支撑板一侧设有尼龙绒带,所述第三支撑板还设有第二环形条。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柔性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以及所述连接部外围包括软性材质。本技术有意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午睡枕,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角度为0-90度,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角度为90-180度,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第三支撑板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设有午睡枕,使用时,午睡枕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之间固定角度,符合人体工程学,收纳时,午睡枕可放置在容纳腔内,本技术结构紧凑、便于存放及携带,且使使用者呼吸顺畅,提高午睡的质量,减轻颈椎压力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携的午睡枕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携的午睡枕侧视图。附图中标记为:1-第一支撑板、101-通孔、2-第二支撑板、3-第三支撑板、4-连接部、401-延伸部、5-第一环形条、6-第二环形条、7-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后,观察者右侧设为前,观察者前方设为左,观察者后方设为右,观察者上面设为上,观察者下面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前端”、“后端”、“左侧”“右侧”“中部”“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便携的午睡枕,包括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二支撑板2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之间角度为0-90度,所述第二支撑板2与所述第三支撑板3之间角度为90-180度,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板3之间形成一容纳腔7,所述第三支撑板3一端设有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可拆卸设有午睡枕,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设有通孔101,所述午睡枕上设有第二通孔,便于使用者脸部完全贴到午睡枕时透气,使用时,午睡枕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上,且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以及第三支撑板3之间固定角度,符合人体工程学,收纳时,午睡枕可放置在容纳腔7内。作为本实施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4一端设有延伸部401,所述延伸部401一侧设有尼龙钩带,所述延伸部401还设有第一环形条5,所述第一支撑板1靠近所述第三支撑板3一侧设有尼龙绒带,所述第三支撑板3还设有第二环形条6,收纳时,第一环形条5套入第二环形条6内,便于手提。具体的,所述连接部4为柔性材质。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三支撑板3以及所述连接部4外围包括软性材质,使用者接触更为舒服。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午睡枕,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角度为0-90度,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角度为90-180度,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第三支撑板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设有午睡枕,使用时,午睡枕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之间固定角度,符合人体工程学,收纳时,午睡枕可放置在容纳腔内,本技术结构紧凑、便于存放及携带,且使使用者呼吸顺畅,提高午睡的质量,减轻颈椎压力的特点。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的午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角度为0-90度,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角度为90-180度,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三支撑板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设有午睡枕,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午睡枕上设有第二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的午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角度为0-90度,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角度为90-180度,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第三支撑板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设有午睡枕,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午睡枕上设有第二通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萍
申请(专利权)人:蔡金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