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90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包括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和折叠支撑装置;折叠支撑装置位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之间,折叠支撑装置两端分别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转动连接,折叠支撑装置中的两个相同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交叉放置,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一转动连接孔通轴心,通过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一转动连接孔进行铆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围绕第一转动连接孔进行转动,实现折叠椅的左右折叠,折叠椅在打开后,联动杆与第一升降连接孔连接点低于第三连接孔与联动杆的连接点,有效的防止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围绕第一转动连接孔转动合拢,引起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
本技术涉及座椅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
技术介绍
折叠椅因其结构轻便、可以叠放,便于搬动和收纳,获得了人们的喜爱。虽然现有的折叠椅种类很多,但大都采用前后方向折叠结构,而不能实现在左右方向上折叠、进一步地缩小空间。此前,专利号为CN104856487B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合的椅架,该椅架的左右背杆之间设有由平行四杆并联机构构成的折叠结构,使用时通过平行四杆并联机构的中间联动杆的上下移动来实现椅架在左右方向上的折叠或展开。该椅架由于平行四杆并联机构的所有运动副均为由铰接结构形成的转动副,所以存在运动不确定的弊端,中间联动杆稍微移动就会导致椅架在左右方向上的折叠或展开,这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椅架在展开使用时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因乘坐者的用力过猛或误触碰而引发坍塌现象,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通过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和连接在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之间的折叠支撑装置,实现了椅子可以左右折叠,而且靠背架也可以折叠,不但可以减小折叠后的尺寸,还可以解决稳定性引起的安全隐患。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包括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和折叠支撑装置;折叠支撑装置位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之间,折叠支撑装置两端分别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相同,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和第三段连接,第一段和第三段平行,第一段和第三段与第二段垂直,第一段和第三段位于第二段的同一侧;第一段设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靠近第一段端部,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上部;第三段设有贯穿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四连接孔靠近第三段端部,第三连接孔位于第四连接孔上部。优选地,所述折叠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四个联动杆和四个固定连接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交叉转动连接,靠近上端通过联动杆分别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转动连接;四个固定连接器分别固定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下端内侧,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下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同,包括上半部、连接部和下半部;连接部两端分别与上半部和下半部连接,上半部的上表面低于下半部上表面,上半部与下半部上表面平行;上半部两侧对称的设有贯穿的第一升降连接孔和第二升降连接孔;连接部两侧对称的设有贯穿的第一转动连接孔和第二转动连接孔;下半部上表面对称的设有第一固定连接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一转动连接孔通过铆钉转动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二转动连接孔通过铆钉转动连接;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第一升降连接孔和第二升降连接孔分别与四根联动杆的一端连接,四根联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垂直,第一连接部端面上设有贯穿的第三转动连接孔;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贯穿的第二固定连接孔;第二连接部下表面与下半部上表面贴合,第二固定连接孔与第一固定连接孔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四个固定连接器其中两个的第一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第一段内侧壁贴合,第三转动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铆钉转动连接,另外两个的第一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第三段内侧壁贴合,第三转动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通过铆钉转动连接,四个根联动杆分别位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上半部的下部。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下半部中部为凹型,可以增加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分别连接有靠背架;靠背架下端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第二段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第二段的上表面固定有竹板。优选地,所述折叠椅包括连接在折叠椅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半部之间的带有柔性的支撑件,也可以为折叠的,可拆卸的;连接在靠背架之间的支撑件。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包括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和折叠支撑装置;折叠支撑装置位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之间,折叠支撑装置两端分别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转动连接,折叠支撑装置中的两个相同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交叉放置,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一转动连接孔通轴心,通过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一转动连接孔进行铆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围绕第一转动连接孔进行转动,实现折叠椅的左右折叠,折叠椅在打开后,联动杆与第一升降连接孔连接点低于第三连接孔与联动杆的连接点,有效的防止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围绕第一转动连接孔转动合拢,引起的安全隐患。二、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下半部下端设有凹型,通过设置凹型可以有效的增加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下半部在称重的情况下引起的弯曲,有效的增加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强度。三、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在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第二段上表面上固定有竹板,通过竹板可以增加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强度,而且可以增加人坐上去,手臂放在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上的舒适感。四、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在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第二段与第一段连接点通过连接件连接有靠背框架,靠背框架可以通过连接件转动与第一扶手架和第二扶手架的第二段上表面贴合,有效的减小了折叠后的尺寸。五、一种包含折叠椅架的折叠椅,在折叠椅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上半部连接有带有一定柔性的支撑件,在两根靠背架上也连接有相同的柔性的支撑件,除了可以增加人坐在折叠椅上的舒适度,还可以使折叠椅架在折叠时支撑件可以不占用折叠空间。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一扶手架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第一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第一框架侧视图;图5本技术的固定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联动杆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扶手架;11、第一段,111、第一连接孔,112、第二连接孔,12、第二段,13、第三段、131、第三连接孔,132、第四连接孔;2、折叠支撑装置;21、第一框架,211、上半部,2111、第一升降连接孔,2112、第二升降连接孔,212、连接部,2121、第一转动连接孔,2122、第二转动连接孔,213、下半部,213a、凹型,2131、第一固定连接孔,22、第二框架,23、联动杆,24、固定连接器,241、第一连接部,2411、第三转动连接孔,242、第二连接部,2421、第二固定连接孔;3、第二扶手架;4、靠背架;41、连接件;5、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扶手架(1)、第二扶手架(3)和折叠支撑装置(2);/n折叠支撑装置(2)位于第一扶手架(1)和第二扶手架(3)之间,折叠支撑装置(2)两端分别与第一扶手架(1)和第二扶手架(3)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扶手架(1)、第二扶手架(3)和折叠支撑装置(2);
折叠支撑装置(2)位于第一扶手架(1)和第二扶手架(3)之间,折叠支撑装置(2)两端分别与第一扶手架(1)和第二扶手架(3)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架(1)和第二扶手架(3)相同,包括第一段(11)、第二段(12)和第三段(13);
第二段(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11)和第三段(13)连接,第一段(11)和第三段(13)平行,第一段(11)和第三段(13)与第二段(12)垂直,第一段(11)和第三段(13)位于第二段(12)的同一侧;
第一段(11)设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12);
第二连接孔(112)靠近第一段(11)端部,第一连接孔(111)位于第二连接孔(112)上部;
第三段(13)设有贯穿的第三连接孔(131)和第四连接孔(132);
第四连接孔(132)靠近第三段(13)端部,第三连接孔(131)位于第四连接孔(132)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框架(21)、第二框架(22)、四个联动杆(23)和四个固定连接器(24);
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交叉转动连接,靠近上端通过联动杆(23)分别与第一扶手架(1)和第二扶手架(3)转动连接;
四个固定连接器(24)分别固定在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下端内侧,与第一扶手架(1)和第二扶手架(3)下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左右折叠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相同,包括上半部(211)、连接部(212)和下半部(213);
连接部(212)两端分别与上半部(211)和下半部(213)连接,上半部(211)的上表面低于下半部(213)上表面,上半部(211)与下半部(213)上表面平行;
上半部(211)两侧对称的设有贯穿的第一升降连接孔(2111)和第二升降连接孔(2112);
连接部(212)两侧对称的设有贯穿的第一转动连接孔(2121)和第二转动连接孔(2122);
下半部(213)上表面对称的设有第一固定连接孔(2131);
第一框架(21)和第二框架(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葉冬岡
申请(专利权)人:三旗户外用品绍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