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冉旭东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75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耳带,耳带上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且与耳廓部位相对应的防护部,防护部的柔性材料选为海绵、硅胶或橡胶且硬度范围在0‑60HA(邵氏硬度)之间,或防护部采用涂布或浸渗工艺使耳带部分或全部为柔性材料一面、双面或全部包裹在耳带的外侧,实现用于保护医护人员的耳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医护人员由于长期佩带口罩耳部的舒适度,实现了保护医护人员因耳廓勒伤导致的皮肤破损,杜绝了因耳带勒伤导致的皮肤红肿、破损、出血等现象,防止细菌、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而感染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
技术介绍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及空气污染时期,口罩成为了每个人必须佩戴的日常用品,口罩也成为了用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阻断其传播途径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医护工作者,在医院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更多。目前,使用的口罩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耳带套在人们耳廓部位的占了很大比例,由于耳带结构的口罩仍存在缺陷,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佩带口罩的医护人员,在长时间佩带口罩后,耳带会导致勒伤使该使用者的皮肤,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破损、出血等问题。皮肤勒伤不仅是疼痛,主要意义是医务人员在高危工作环境中,任何皮肤破损都会导致病毒侵入使被感染的机率大增!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有人被怀疑患者飞沫溅入眼睫膜感染,何况皮肤的破损,哪怕具有一点的皮肤破损,都会增大传染给自己或其他人员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通过在耳带上设置了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防护部,实现了提高长期佩带口罩医护人员耳部的舒适度,还能实现保护医护人员的耳廓因勒伤导致的皮肤破损,杜绝了因耳带勒伤导致的皮肤红肿、破损、出血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耳带,所述耳带上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且与耳廓部位相对应的防护部。进一步的,所述防护部采用包裹、缠绕、涂布或浸渗工艺使耳带部分或全部为柔性材料一面、双面或全部包裹在耳带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防护部的柔性材料为海绵、硅胶或橡胶且硬度范围在0-60HA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防护部为管状或扁片状的型材。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的防护部套装在耳带上且与耳廓部位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的防护部的两端设有固定连接部与耳带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连接部为管状结构且直径小于管状的防护部直径,所述固定连接部的管状结构直径大于耳带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管状或扁片状的型材固定连接在耳带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防护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位置的调整,使用更方便;2、本技术的防护部选用海绵、硅胶或橡胶且硬度范围在0-60HA之间的材料,防护效果更好;3、本技术适用于各种人员的防护,不仅能够提高舒适度,还能更方便快捷对使用人提供对耳部皮肤的保护。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主视图。附图标记图中,1-耳带,2-防护部,3-口罩本体,4-固定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3,口罩本体3的两侧分别设有耳带1,耳带1上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防护部2,防护部2设置在与耳廓部位相对应的位置。本实施例中,防护部2使用的柔性材料为海绵、硅胶或橡胶材料,柔性材料需要选用的硬度范围在0-60HA(邵氏硬度)之间,再优选的硬度范围为0-30HA的柔性材料,再优选硬度范围为0-5HA的柔性材料,本实施例中,具体优选用的硬度为0、5、10HA。本实施例优选的是0HA硬度的柔性材料,由于0HA是水的硬度,选用达到水硬度的材料,更能够避免由于长期佩带口罩的医护人员,在耳带勒伤皮肤时导致出现的红肿、破损、出血等现象的发生。另外,耳带1上的防护部2采用包裹、缠绕、涂布或浸渗等工艺制造而成,使耳带1上防护部2的部分或全部为柔性材料一面、双面或全部包裹在耳带1的外侧。进一步的优选结构,防护部2设置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防护部2套装在耳带1上且与耳廓部位相对应,套装耳带1上的管状结构,可以前后窜动,更能方便的进行任意位置的调整,让使用人按照需要进行位置调整。管状结构可以选为圆管,也可以为椭圆状的管结构,椭圆管状结构的接触面在与耳廓接触时,由于接触面更大,能更好的保护人员的耳廓不被勒伤。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其他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防护部2为管状或扁片状的型材,优选的结构,管状或扁片状型材的两端设有固定连接部4,固定连接部4与耳带1中间合适位置断开的两端固定连接,即,耳带1是从中间断开的结构,中间断开的位置与防护部2的两端通过固定连接部4固定连接。优选的结构,固定连接部4为管状结构时,固定连接部4的管状结构的直径小于管状的防护部2直径,固定连接部4的管状结构直径大于耳带1的直径;固定连接部4为扁片状结构时,固定连接部4扁片状结构的宽度小于扁片结构的防护部2的宽度,固定连接部4的扁片状结构的宽度大于耳带1的直径,来实现连接的合理结构,以达到连接牢固的目的。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3),所述口罩本体(3)的两侧分别设有耳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1)上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且与耳廓部位相对应的防护部(2),所述防护部(2)采用包裹、缠绕、涂布或浸渗工艺使耳带(1)部分或全部为柔性材料一面、双面或全部包裹在耳带(1)的外侧,所述防护部(2)的两端设有固定连接部(4)与耳带(1)固定连接,固定连接部(4)与耳带(1)中间合适位置断开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4)为管状结构且直径小于管状的防护部(2)直径,所述固定连接部(4)的管状结构直径大于耳带(1)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勒伤耳廓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3),所述口罩本体(3)的两侧分别设有耳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1)上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且与耳廓部位相对应的防护部(2),所述防护部(2)采用包裹、缠绕、涂布或浸渗工艺使耳带(1)部分或全部为柔性材料一面、双面或全部包裹在耳带(1)的外侧,所述防护部(2)的两端设有固定连接部(4)与耳带(1)固定连接,固定连接部(4)与耳带(1)中间合适位置断开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4)为管状结构且直径小于管状的防护部(2)直径,所述固定连接部(4)的管状结构直径大于耳带(1)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冉旭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