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61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瓶,所述封挡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内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双向丝杆和直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食用菌栽培瓶,通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双向丝杆、直杆和转动块的配合使用,当水分过多时,通过双向丝杆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向两侧运动,使得排水孔露出将多余水分排出,实现对食用菌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的浇水方式直接向栽培瓶中倒水,过多的水分会使得食用菌的根部腐烂,使得食用菌坏死,水分少了则不能食用菌生长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栽培瓶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为一种食用菌栽培瓶。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现有的食用菌在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浇水,现有的浇水方式直接向栽培瓶中倒水,而人为倒水不能进行控制,过多的水分会使得食用菌的根部腐烂,使得食用菌坏死,水分少了则不能食用菌生长需求,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食用菌栽培瓶,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栽培瓶,解决了现有的浇水方式直接向栽培瓶中倒水,过多的水分会使得食用菌的根部腐烂,使得食用菌坏死,水分少了则不能食用菌生长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外表面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瓶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支撑体的内部设置有封挡机构。所述封挡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内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双向丝杆和直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的另一端与支撑体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直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体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的外表面均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直杆的外表面均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与转动块的外表面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支撑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卡紧弹簧,两个所述卡紧弹簧的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的弧形面与瓶体的外表面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顶部均与瓶体的底部接触,所述通孔的内部与瓶体的外表面相适配。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栽培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食用菌栽培瓶,通过在封挡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二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内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双向丝杆和直杆,双向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通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双向丝杆、直杆和转动块的配合使用,当水分过多时,通过双向丝杆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向两侧运动,使得排水孔露出将多余水分排出,实现对食用菌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的浇水方式直接向栽培瓶中倒水,过多的水分会使得食用菌的根部腐烂,使得食用菌坏死,水分少了则不能食用菌生长需求的问题。(2)、该食用菌栽培瓶,通过在支撑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卡紧弹簧,两个卡紧弹簧的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板,弧形夹板的弧形面与瓶体的外表面相适配,通过卡紧弹簧和弧形夹板的配合使用,利用弧形夹板对瓶体进行夹持,有效的对瓶体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体的内部结构局部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体的外部结构俯视图。图中:1-瓶体、2-支撑体、3-通孔、4-排水孔、5-封挡机构、51-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53-第一连接块、54-第二连接块、55-双向丝杆、56-直杆、57-转动块、6-开口、7-卡紧弹簧、8-弧形夹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包括瓶体1,瓶体1外表面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体2,支撑体2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卡紧弹簧7,两个卡紧弹簧7的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板8,所述弧形夹板8的弧形面与瓶体1的外表面相适配,通过卡紧弹簧7和弧形夹板8的配合使用,利用弧形夹板8对瓶体1进行夹持,有效的对瓶体1进行固定,支撑体2的一侧开设有开口6,开口6的内部与转动块57的外表面相适配,支撑体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瓶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4,支撑体2的内部设置有封挡机构5;封挡机构5包括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的顶部均与瓶体1的底部接触,通孔3的内部与瓶体1的外表面相适配,第一挡板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3,第二挡板5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54,第一连接块53与第二连接块54的内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双向丝杆55和直杆56,双向丝杆55的外表面均与第一连接块53和第二连接块54的内部转动连接,直杆56的外表面均与第一连接块53和第二连接块54的内部滑动连接,双向丝杆55的另一端与支撑体2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直杆56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体2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双向丝杆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57,通过第一挡板51、第二挡板52、第一连接块53、第二连接块54、双向丝杆55、直杆56和转动块57的配合使用,当水分过多时,通过双向丝杆55带动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向两侧运动,使得排水孔4露出将多余水分排出,实现对食用菌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的浇水方式直接向栽培瓶中倒水,过多的水分会使得食用菌的根部腐烂,使得食用菌坏死,水分少了则不能食用菌生长需求的问题。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工作时,在向瓶体1中的食用菌进行浇水时,当浇水量过多的时候,通过转动转动块57,进而带动双向丝杆55转动,在直杆56的限位作用下,进而使得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相互远离,此时,瓶体1底部的排水孔4露出来,而瓶体1中过多的水分则通过排水孔4排出,实现对食用菌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的浇水方式直接向栽培瓶中倒水,过多的水分会使得食用菌的根部腐烂,使得食用菌坏死,水分少了则不能食用菌生长需求的问题,在浇水的时候,瓶体1中的土壤被浇入的水湿润,土壤的水分可以提供食用菌生长的需求,时间久了水分会流失,而支撑体2中的水分则可以通过汽化进入到土壤中,进而提供水分补充,当不需要水分时,则可以将瓶体1从通孔3处拿起,之后将支撑体2中水分倒出,再将瓶体1放回原处,利用卡紧弹簧7和弧形夹板8的配合使用,利用弧形夹板8对瓶体1进行夹持,有效的对瓶体1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外表面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瓶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4),所述支撑体(2)的内部设置有封挡机构(5);/n所述封挡机构(5)包括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所述第一挡板(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3),所述第二挡板(5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54),所述第一连接块(53)与第二连接块(54)的内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双向丝杆(55)和直杆(56),所述双向丝杆(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5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外表面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瓶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4),所述支撑体(2)的内部设置有封挡机构(5);
所述封挡机构(5)包括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所述第一挡板(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3),所述第二挡板(5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54),所述第一连接块(53)与第二连接块(54)的内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双向丝杆(55)和直杆(56),所述双向丝杆(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55)的另一端与支撑体(2)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直杆(56)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体(2)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田刘兵刘留木村荣一陶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