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抑制二次纹波提高功率密度的单相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相逆变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主动功率解耦并提高功率密度的单相逆变器,尤其是应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单相并网逆变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例如,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直流侧与光伏模块连接,交流侧与电网连接。这种连接模式决定了单相逆变器必须同时满足两侧的要求:光伏侧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光伏模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逆变器的输入功率恒定;电网侧的电压和电流均为正弦信号,单相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是随时间变化的瞬时功率。这样,单相逆变器电网侧含有很大的两倍工频脉动功率,同时引起输入侧功率的两倍工频脉动,从而无法保证输入瞬时功率的恒定,造成光伏利用率的降低和并网电流的畸变。因此,单相并网逆变器需要采用功率解耦的方法来去除输入侧的两倍工频脉动功率。
[0003]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领域,对逆变器装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高效下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而风速和光照强度的非线性、随机性和不可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抑制二次纹波提高功率密度的单相逆变器,其特征是:所述单相逆变器包括功率解耦电路(1)、bc两相全桥逆变电路(2)和交流低通输出滤波电路(3);所述bc两相全桥逆变电路(2)包括b相桥臂和c相桥臂,所述功率解耦电路(1)包括a相桥臂;所述功率解耦电路(1)和bc两相全桥逆变电路(2)级联,直流输入源V
in
与所述功率解耦电路(1)串联;所述bc两相全桥逆变电路(2)的交流输出端通过交流低通输出滤波电路(3)与交流侧v
o
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抑制二次纹波提高功率密度的单相逆变器,其特征是:所述功率解耦电路(1)是由上开关管S1和S3、下开关管S2和S4、反激电感L
d
和功率解耦滤波电容C
d
构成,所述上开关管S1的源极以及下开关管S2的漏极与反激电感L
d
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反激电感L
d
的第二端与功率解耦滤波电容C
d
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功率解耦滤波电容C
d
的第二端与下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接;所述上开关管S1和S3的漏极与直流输入源V
in
的正极端相连接;所述功率解耦滤波电容C
d
的第一端与直流输入源V
in
的负极端相连接;由所述上开关管S1和下开关管S2构成a相桥臂;所述上开关管S3的源极与下开关管S4的源极相连接;所述下开关管S4的漏极与功率解耦滤波电容C
d
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bc两相全桥逆变电路(2)包括上开关管S5和S6,以及下开关管S7和S8;所述上开关管S5的源极以及下开关管S7的漏极与交流低通输出滤波电路(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上开关管S5和S6的漏极与所述上开关管S3的源极相连接;所述下开关管S7和S8的源极与功率解耦滤波电容C
d
的第二端相连接;由所述上开关管S5和下开关管S7构成b相桥臂,由所述上开关管S6和下开关管S8构成c相桥臂;所述交流低通输出滤波电路(3)由滤波电感L
f
构成;滤波电感L
f
的第一端为交流低通输出滤波电路(3)的输入端,所述滤波电感L
f
的第一端连接上开关管S5的源极;滤波电感L
f
的第二端与交流输出v
o
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交流输出v
o
的第一输出端为P端,交流输出v
o
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下开关管S8的漏极,所述交流输出v
o
的第二输出端为N端;所述功率解耦滤波电容C
d
为非电解电容;所述上开关管S1和S3、下开关管S2和S4、上开关管S5和S6,以及下开关管S7和采用双极性晶体管、场效应管或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3.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抑制二次纹波提高功率密度的单相逆变器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美琴,程巍,宋振宇,张榴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