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养殖尾水中生物热源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513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养殖尾水中生物热源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中采用了四级屏障体系,包括:臭氧处理养殖进水和尾水、控制溶氧含量、投喂高能低氮低磷专用饲料和控制养殖水中丁酸梭菌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四级屏障体系可有效控制受控式集装箱尾排水中由于致病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养殖尾水中生物热源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养殖尾水中生物热源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进入21世纪以来,探索水产养殖的新模式和新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水产养殖模式正逐步朝向集约化、生态化和有机化变革。近年来,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约成本,采取高密度养殖方式以提高产量。然而,养殖单产不断提高的同时,水的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为了控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做到经济效益与绿色生态和谐发展,必须对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进行改变,因此新型养殖技术

集装箱养殖技术应运而生。集装箱式水产养殖模式创新性地采用标准定制的集装箱为载体,利用集装箱进行标准化、工业化、模块化循环水养殖,有效控制箱体内的养殖体状态与养殖水环境,实现受控式生态循环养殖,其主导模式主要分为与池塘联动的“陆基推水式”和全循环利用的“一拖二式”两大主导模式
[1]。
[0003]现有的“陆基推水式”(公开号为CN106386636A)和“一拖二式”(公告号为CN206586197U)集装箱养殖技术虽然在尾水处理方面配备了相关净化设施,但在广州等地的集装箱养殖厂采集的尾水样本仍出现内毒素浓度偏高的现象,说明了当前部分集装箱养殖缺乏对生物热原威胁的关注和解决,其原因可能包括:(1)现代集装箱养殖为大规模高密度养殖,鱼类本身可能携带细菌,外界环境也有带来有害微生物的风险,容易在水体扩散;(2)水体中所含有的有机物等物质,易于微生物的滋生;(3)高氮的饲料为微生物提供了氮源,利于微生物生存;(4)现有的尾排水处理技术,即集装箱养殖利用集装箱对鱼类进行集约化养殖,养殖尾水经过净化处理循环利用或者排放但存在于其中的内毒素却依然是养殖鱼类健康和绿色生态环境的一大威胁,不能针对各种有害微生物进行有效处理。
[0004]热原系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这里所指的“热原”,主要是指细菌内毒素,其致热活性远高于其他已知的热原物质,是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蓝藻细胞壁的脂多糖复合物,主要由菌体死亡解体释放
[2]。内毒素对机体可产生致病作用,它作为外源性致热原作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3],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可激活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静脉回流减少,心排血量减低,导致低血压并发休克
[4];因组织供血不足缺氧,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可活化凝血因子

,导致DIC
[5];可引起施瓦兹曼现象(Shwartzman phenomenon)。
[0005]近年来,水环境的内毒素所致健康风险开始受到关注,当水体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增殖时,菌体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可通过血液、呼吸、胃肠等暴露途径引发潜在的健康风险。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未将细菌内毒素列入饮用水和再生水水质标准,但是近年来国外有关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再生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等内毒素污染的研究逐年增多。如日本淀川的内毒素活性为311

2430EU
·
mL

1[6];加拿大蒙特利尔的13个地表水源的内毒素活性为32

1188EU
·
mL

1[7];芬兰的水源在蓝藻暴发后内毒素活性达到20

38000EU
·
mL

1[8];科威
in surface water sources and a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Beijing,China[J].Water Research,2013,47(11):3591

3599.

技术实现思路

[0020]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养殖尾水中生物热源的控制方法,该养殖方法可在“集装箱养殖”模式中广泛应用,以降低集装箱(本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采用标准定制的集装箱即可)养殖系统中致病性细菌等病原对生态环境的风险隐患,最大限度降低养殖尾排水的生态风险,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002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22]一种集装箱养殖尾水中生物热源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3](1)、池塘水源通过集装箱进水口处的臭氧处理,臭氧的浓度为0.2

0.3mg/L,5

10min后大量曝气待臭氧的浓度为0.002

0.003mg/L后,将处理后的养殖尾水排入集装箱内,同时集装箱内投加预先选择的鱼苗;
[0024](2)、投加鱼苗10

15天后,在集装箱内仅泼洒丁酸梭菌,使有效活菌数≥10亿/CFU/mL;
[0025](3)、集装箱内持续曝气,使养殖水体的溶氧含量为6

8mg/L;
[0026](4)、养殖期间投加高能低氮低磷的饲料,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加一次,投加时间为0.5h,水温为12

20℃,投加量为鱼平均体重的1

3%;水温为20℃以上,投加量为鱼平均体重的3

5%,养殖尾水通过集装箱出口处的臭氧处理后排出。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1)中,进水臭氧产生的新生态氧能对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体起到极强的杀灭作用;氧化抑制病原菌,对细菌繁殖体的D值(杀灭90%的病原菌所需作用的时间(min)为0.3

4.0,杀灭病毒的D值为2.42,杀灭真菌的D值为4

18,杀灭细菌芽孢的D值为0.8

7.3。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1)中,预先选择的鱼苗条件为:体色一致,无白色死苗,身体清洁,略带暗青色(鲤鱼除外),规格较整齐,体型茁壮,光滑而不拖泥,游动活泼。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2)中,若集装箱的水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加入丁酸梭菌后,不能与消毒剂、氧化剂同时使用,应间隔24小时以上。加入的消毒剂和氧化剂要随鱼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物质。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2)中,丁酸梭菌可以调节水质、抑杀细菌、防治肠炎白便,拖便。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3)中,在水溶液中氧气可形成氧化能力很强的自由羟基(OH),破坏细菌等病原蛋白质分子结构,使去氧核糖核酸(DNA)断链和作用于细胞膜脂质等,从而抑制细菌等病原以至将其杀灭,对苗种起到保护作用。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4)中,以鲤鱼、鲫鱼和团头鲂为例,早上9时投喂一次,下午5时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控制在0.5h内,水温为12

20℃时,投喂量为鱼平均体重1

3%,水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养殖尾水中生物热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水源通过集装箱进水口处的臭氧处理,臭氧的浓度为0.2

0.3mg/L,通过曝气待臭氧的浓度为0.002

0.003mg/L后,养殖尾水排入集装箱内,同时集装箱内投加预先选择的鱼苗;(2)、投加鱼苗10

15天后,在集装箱内加入丁酸梭菌,使有效活菌数≥10亿/CFU/mL;;(3)、集装箱内持续曝气,使养殖水体的溶氧含量为6

8mg/L;(4)、养殖期间投加高能低氮低磷的饲料,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加一次,投加时间为0.5h,水温为12

20℃时,投加量为鱼平均体重的1

3%;水温为20℃以上时,投加量为鱼平均体重的3

5%,养殖尾水通过集装箱出口处的臭氧处理后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养殖尾水中生物热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养殖尾水杀灭90%细菌的时间为0.3

4.0min,杀灭病毒的时间为2.42min,杀灭真菌的时间为4

18min,杀灭细菌芽孢的时间为0.8

7.3min。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鲲舒锐王雅丽尹立鹏孙晶陈天楠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