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98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混水解预处理系统、多级多段及强化AO系统及后置DNBF滤池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化废水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蒸氨废水经调节池首先进入全混水解池,通过内置搅拌器实现泥水混合,通过后端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和污泥的回流保证水解池内的高污泥量,池内水解酸化菌对难降解有机物进行了开环断链,2)采用多级多段及强化AO工艺,替代传统AO工艺,首先通过二级二段方式合理分配碳源,提高了原水碳源利用率,3)设置了DNBF滤池深度脱氮系统,将二沉出水中剩余的硝态氮彻底去除,相较于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占地更少、负荷更高。负荷更高。负荷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焦化废水是煤在高温干馏、煤气净化及副产品回收和精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高浓难降解废水,经蒸氨、除油等化产回收和预处理单元后进入生化系统。
[0003]焦化废水含氮浓度高且成分复杂,含氮化合物存在多种组分与形态,无机态氮主要包括氨、氰化物、硫氰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少量溶解性气体氮氧化物等,有机态氮主要包括含氮杂环化合物、有机腈类和胺类等,焦化废水含氮污染物形态多样性决定了降解过程的复杂性,含氮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是生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尤其氰化物、硫氰化物及大分子含氮杂环化合物等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抑制和惰性抑制,进而影响系统COD的降解。国家环保部2012年开始实行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

2012),将氨氮、氰化物的排放限值由原来的15mg
·
L
‑1、0.5mg
·
L
‑1降低到10mg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混水解预处理系统、多级多段及强化AO系统及后置DNBF滤池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蒸氨废水经调节池首先进入全混水解池;2)全混水解池内设搅拌装置将污水和污泥的完全混合;3)全混水解池后设置水解沉淀池并回流污泥保证反应器内高污泥量;4)水解沉淀池出水分离为Q1和Q2,Q1进入1#缺氧池,1#缺氧池内设置搅拌装置,利用原水中碳源与1#好氧池或2#好氧池回流液及二沉池回流污泥中硝态氮发生反硝化作用,之后进入1#好氧池;5)1#好氧池出水与水解沉淀池出水Q2混合后进入2#缺氧池,利用原水中碳源与2#好氧池回流液或者1#好氧池出水中硝态氮发生反硝化反应,出水进入2#好氧池;6)2#好氧池出水进入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出水进入DNBF滤池,通过精准投加优质碳源将硝态氮彻底去除,并实现SS的过滤拦截,使出水TN和COD稳定达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混水解预处理系统中污泥平均浓度在5

10g/L,启动时间约2

6周,反应器内pH控制在6

8.5之间运行,DO控制在0.5mg/L以内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混水解预处理系统中剩余污泥量根据水解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进行排放,特殊情况可通过二沉池剩余污泥进行补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剧盼盼刘洪泉刘斌陈卫江高麦霞怀俊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协同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