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减摇装置及两栖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97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减摇装置及两栖车,通过利用两栖车前面的两个轮槽后侧三角处的位置,在轮槽后侧处装设一个引流板,通过夹角调节装置调节引流板角度来改变入流角以及压浪的角度,从而减小整车的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装设引流板,可以减小断层处入流角、减小兴波高度,以降低两栖车的兴波阻力和粘压阻力,从而减少两栖车水上航行的总阻力,试验表明最高减阻效果能够达到26.32%。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对整车重量影响小、可靠性高、实现较为容易。在减阻装置的基础上集成了减摇装置,节省了空间,且由于减阻装置和减摇装置独立运动,彼此之间不互相影响,提升了两栖车在水中航行的平稳效果。了两栖车在水中航行的平稳效果。了两栖车在水中航行的平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减摇装置及两栖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两栖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减摇装置及两栖车。

技术介绍

[0002]相比于船舶而言,两栖车具有特殊的外型和结构,导致其水中阻力较大。为了兼顾路上行驶系统,两栖车普遍在行走机构处设有轮槽,破坏了其表面的连续性和流线型,产生了大量的附加阻力。如果能够采取措施减小两栖车轮槽处的断层影响,尤其是第一轮槽处断层的影响,将能够有效减少两栖车的水中行驶阻力。
[0003]目前已有的两栖车轮槽减阻技术采用铁皮将车底全部包裹,减阻机构重量大、实现复杂、可靠性差,且对两栖车的水中密封性、抗腐蚀性以及动力效率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减少两栖车辆在水上航行时,由于轮槽处的断层所引起的兴波阻力和粘压阻力,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对整车重量影响小、可靠性高的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装置及两栖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栖车本体,在两栖车本体两侧位于前面的轮槽后侧壁处各装设一个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下端开设有通孔通过旋转部件可自由旋转的连接在轮槽后侧壁底部,所述引流板通过夹角调节装置推动引流板绕旋转部件旋转进而调整引流板与两栖车辆底面之间的夹角,当两栖车在水中行驶时,引流板处于水线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两栖车本体内的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上端与两栖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推杆的伸缩杆伸出所述两栖车本体外,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两栖车本体接触处装设有密封圈,所述引流板的内侧纵向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装设有滑块,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滑块连接,所述伸缩杆伸缩时,带动滑块在所述引流板上上下滑动调节引流板与两栖车辆底面之间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两栖车本体内的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上端与两栖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推杆的伸缩杆伸出所述两栖车本体外,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两栖车本体接触处装设有密封圈,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装设有可沿所述引流板内侧纵向滚动的滚轮,所述伸缩杆伸缩时,带动滚轮在所述引流板上上下滚动调节引流板与两栖车辆底面之间的夹角,所述旋转部件上装设有卷簧,所述引流板顺时针转动时卷簧压缩。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为销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两栖车本体外壳连接的地方设有密封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轮槽引流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迪博刘博龙徐小军徐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