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包括相互对称的密闭箱和控制系统,两个所述密闭箱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设置有调距机构,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内部设置有稳固机构,调距机构中包括空心管和实心管,且空心管的内表面与实心管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车车架技术领域。该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通过设置有调距机构,利用弹簧柱与通槽实现卡接,配合空心管和实心管的相互滑动进行调距,从而实现了对车架底部的轨距进行调节,便于小车进行轨道的更换,同时避免了拆除更换造成的麻烦,使得更换车距的操作更加的便捷。使得更换车距的操作更加的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车车架
,具体为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0003]现有的小车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变换轨道,而一般的车架大多数为焊接成型,不便进行操作,同时在进行行驶的过程中,常会因为小车滑轮晃动致使物品的掉落,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小车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拆卸变换轨道,以及行驶过程滑轮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包括相互对称的密闭箱和控制系统,两个所述密闭箱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设置有调距机构,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内部设置有稳固机构,所述调距机构中包括空心管和实心管,且空心管的内表面与实心管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空心管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实心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帽,所述按帽的外表面与通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空心管的一端通过卡接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一侧与第一车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实心管的一端通过卡接件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一侧与第二车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卡接件中包括卡接销和卡栓,所述卡接销依次贯穿第二转动块和实心管并延伸至实心管的外部,所述卡栓贯穿卡接销并延伸至卡接销的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实心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空心管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稳固机构中包括滑轮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滑轮并延伸至滑轮的两侧,且转轴的两端均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内部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滑轮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承,两个所述限位轴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侧与滑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中包括远程调控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设备
操控模块、数据检测模块、数据反馈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
[0011]优选的,所述远程调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设备操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设备操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数据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设备操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通过在调距机构中包括空心管和实心管,且空心管的内表面与实心管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空心管的表面开设有通槽,实心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柱,弹簧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帽,按帽的外表面与通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空心管的一端通过卡接件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一侧与第一车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实心管的一端通过卡接件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第二转动块的一侧与第二车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卡接件中包括卡接销和卡栓,卡接销依次贯穿第二转动块和实心管并延伸至实心管的外部,卡栓贯穿卡接销并延伸至卡接销的一侧,实心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空心管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调距机构,利用弹簧柱与通槽实现卡接,配合空心管和实心管的相互滑动进行调距,从而实现了对车架底部的轨距进行调节,便于小车进行轨道的更换,同时避免了拆除更换造成的麻烦,使得更换车距的操作更加的便捷。
[0016](2)、该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通过在稳固机构中包括滑轮和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滑轮并延伸至滑轮的两侧,且转轴的两端均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内部转动连接,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滑轮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承,两个限位轴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侧与滑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稳固机构,利用限位杆对滑轮进行稳固,配合限位轴承的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该小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避免了左右晃动的情况,在稳固了行驶的同时,避免了货物的掉落。
[0017](3)、该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通过在控制系统中包括远程调控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设备操控模块、数据检测模块、数据反馈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远程调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设备操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设备操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数据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设备操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通过设置有控制系统,利用远程调控模块进行调控,配合设备操控模块、数据检测模块、数据反馈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从而实现了的远程的自动化操作,使得操作更加的方便,且更加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稳固机构立体结构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0023]图中:1
‑
密闭箱、2
‑
控制系统、21
‑
远程调控模块、22
‑
数据接收模块、23
‑
数据处理模块、24
‑
设备操控模块、25
‑
数据检测模块、26
‑
数据反馈模块、 27
‑
数据记录模块、28
‑
数据显示模块、3
‑
第一车架、4
‑
第二车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包括相互对称的密闭箱(1)和控制系统(2),两个所述密闭箱(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车架(3)和第二车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3)和第二车架(4)之间设置有调距机构(5),所述第一车架(3)和第二车架(4)的内部设置有稳固机构(6);所述调距机构(5)中包括空心管(51)和实心管(52),且空心管(51)的内表面与实心管(5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空心管(51)的表面开设有通槽(53),所述实心管(5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柱(54),所述弹簧柱(5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帽(55),所述按帽(55)的外表面与通槽(5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空心管(51)的一端通过卡接件(56)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57),所述第一转动块(57)的一侧与第一车架(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实心管(52)的一端通过卡接件(56)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58),所述第二转动块(58)的一侧与第二车架(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56)中包括卡接销(56
‑
1)和卡栓(56
‑
2),所述卡接销(56
‑
1)依次贯穿第二转动块(58)和实心管(52)并延伸至实心管(52)的外部,所述卡栓(56
‑
2)贯穿卡接销(56
‑
1)并延伸至卡接销(56
‑
1)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延伸性的可调轨距低速轨道小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管(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59),所述空心管(5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510),所述滑块(59)的外表面与滑槽(510)的内表面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剑,金泽华,赵巍巍,史俊杰,王玉荣,蔡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通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