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继兴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67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包括底座、横板、绝缘板、铜杆、弧片和充电器;所述横板横向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横板平行于底座,且横板通过支柱支撑固定在底座上方,支柱为四个,且四个支柱等距分布,设置在底座与横板之间,绝缘板平行于底座和横板,支柱可滑动的贯穿绝缘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三个支槽,且上方的绝缘板竖向固定有铜杆,使铜杆底部外圈同时固定弧片,铜杆和弧片均与充电器连接,在使蓄电池置于支槽内,可以根据其接电端子间距对铜杆距离调整,同时弧片和铜杆可以与凸起和内凹的接电端子均紧密接触,避免对接电端子的磨损,同时充电时不易脱落,能够使用更多的蓄电池充电。池充电。池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充电
,具体为一种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蓄电池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0003]在蓄电池维护时,需要对其补充电池液并充电,现有技术在对蓄电池充电时,使蓄电池被放置后,使充电的导线通过电瓶夹连接至蓄电池的正负极,然而在连接时,不仅会对接电端子造成较大的磨损,同时连接后电瓶夹易从不同形状接电端子上脱落,导致无法正常充电,此外,部分蓄电池的接电端子为内凹型结构,使用电瓶夹无法使充电器的导线连接至蓄电池的正负极,使得无法对蓄电池充电。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三个支槽,且上方的绝缘板竖向固定有铜杆,使铜杆底部外圈同时固定弧片,铜杆和弧片均与充电器连接,在使蓄电池置于支槽内,可以根据其接电端子间距对铜杆距离调整,同时弧片和铜杆可以与凸起和内凹的接电端子均紧密接触,避免对接电端子的磨损,同时充电时不易脱落,能够使用更多的蓄电池充电,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包括底座、横板、绝缘板、铜杆、弧片和充电器;所述横板横向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横板平行于底座,且横板通过支柱支撑固定在底座上方,支柱为四个,且四个支柱等距分布;
[0006]所述绝缘板横向设置在底座与横板之间,绝缘板平行于底座和横板,支柱可滑动的贯穿绝缘板,绝缘板上方的支柱外圈套置有抵触弹簧,抵触弹簧的下方抵触在绝缘板上方表面,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支槽,支槽为三个,且三个支槽分别置于相邻的两支柱之间;
[0007]所述支槽上方的绝缘板表面横向开设有横槽,横槽为三个,横槽的内部两侧竖向可滑动贯穿有铜杆,且每个横槽内竖向贯穿有两个铜杆,铜杆的顶部焊接固定有铜片,所述绝缘板上方的铜杆外圈套置有可滑动的上抵片,绝缘板下方的铜杆外圈套置有可滑动的下抵片,上抵片和下抵片均抵触在绝缘板的表面,下抵片下方的铜杆外圈环绕固定有支撑片,上抵片与铜片之间的铜杆外圈套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抵触在铜片和上抵片表面,下抵片与支撑片之间的铜杆外圈套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抵触在下抵片和支撑片的表面,铜杆的底部设置有触点;
[0008]所述弧片位于铜杆的正下方,且弧片的截面为弧形,弧片的中部开设有通口,通口连通弧片的上方和下方,通口上方的弧片外圈环绕固定有环筒,且环筒套置在铜杆的下方外圈,所述支撑片的下方外圈套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上方固定在支撑片的下方,且第三弹簧的下方固定在弧片的上方表面;
[0009]所述充电器为三个,且三个充电器分别安装在支槽正上方的横板表面,充电器的正极和负极通过第一导线与其下方两侧铜杆上方的铜片电性连接,铜片通过第二导线与下方的弧片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槽的内部表面固定有橡胶垫,且橡胶垫通过贴合的方式固定在支槽的表面,橡胶垫的厚度为3mm。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横板的两侧上方表面均固定有把手,把手为两个,且两个把手通过焊接固定在横板的上方表面。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下方表面固定有支撑橡胶,支撑橡胶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橡胶均匀的分布在底座的下方,支撑橡胶通过贴合的方式固定在底座底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柱外圈的绝缘板表面开设有第一穿孔,且支柱通过第一穿孔可滑动贯穿绝缘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抵片和下抵片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穿孔,且铜杆通过第二穿孔可滑动贯穿上抵片和下抵片。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柱的下方通过焊接固定在底座表面,且支柱的上方通过焊接固定在横板的下方表面。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充电器通过电源线与外部供电设备电性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三个支槽,且上方的绝缘板竖向固定有铜杆,使铜杆底部外圈同时固定弧片,铜杆和弧片均与充电器连接,在使蓄电池置于支槽内,可以根据其接电端子间距对铜杆距离调整,同时弧片和铜杆可以与凸起和内凹的接电端子均紧密接触,避免对接电端子的磨损,同时充电时不易脱落,能够使用更多的蓄电池充电。
[0019]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通过使支槽的内部表面固定有橡胶垫,且橡胶垫通过贴合的方式固定在支槽的表面,橡胶垫的厚度为3mm,在蓄电池放置在支槽内时,橡胶垫具有缓冲效果,且铜杆或者弧片抵触在支槽内,同时还具备绝缘的作用。
[0020]3.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通过使横板的两侧上方表面均固定有把手,把手为两个,且两个把手通过焊接固定在横板的上方表面,在需要转移装置移动时,可以通过把手方便的将装置抬起移动。
[0021]4.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通过使底座的下方表面固定有支撑橡胶,支撑橡胶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橡胶均匀的分布在底座的下方,支撑橡胶通过贴合的方式固定在底座底部,支撑橡胶使得底座支撑在桌面时,具有缓冲防滑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的铜杆与绝缘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的绝缘板与支柱和铜杆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的弧片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底座;2、横板;3、绝缘板;4、铜杆;5、弧片;6、充电器;7、抵触弹簧;8、第一导线;9、铜片;10、支柱;11、支撑橡胶;12、橡胶垫;13、支槽;14、第二导线;15、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17、第三弹簧;18、上抵片;19、下抵片;20、支撑片;21、通口;22、环筒;23、第一穿孔;24、横槽;25、第二穿孔;26、把手;27、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蓄电池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横板(2)、绝缘板(3)、铜杆(4)、弧片(5)和充电器(6);所述横板(2)横向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横板(2)平行于底座(1),且横板(2)通过支柱(10)支撑固定在底座(1)上方,支柱(10)为四个,且四个支柱(10)等距分布;所述绝缘板(3)横向设置在底座(1)与横板(2)之间,绝缘板(3)平行于底座(1)和横板(2),支柱(10)可滑动的贯穿绝缘板(3),绝缘板(3)上方的支柱(10)外圈套置有抵触弹簧(7),抵触弹簧(7)的下方抵触在绝缘板(3)上方表面,所述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支槽(13),支槽(13)为三个,且三个支槽(13)分别置于相邻的两支柱(10)之间;所述支槽(13)上方的绝缘板(3)表面横向开设有横槽(24),横槽(24)为三个,横槽(24)的内部两侧竖向可滑动贯穿有铜杆(4),且每个横槽(24)内竖向贯穿有两个铜杆(4),铜杆(4)的顶部焊接固定有铜片(9),所述绝缘板(3)上方的铜杆(4)外圈套置有可滑动的上抵片(18),绝缘板(3)下方的铜杆(4)外圈套置有可滑动的下抵片(19),上抵片(18)和下抵片(19)均抵触在绝缘板(3)的表面,下抵片(19)下方的铜杆(4)外圈环绕固定有支撑片(20),上抵片(18)与铜片(9)之间的铜杆(4)外圈套置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抵触在铜片(9)和上抵片(18)表面,下抵片(19)与支撑片(20)之间的铜杆(4)外圈套置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抵触在下抵片(19)和支撑片(20)的表面,铜杆(4)的底部设置有触点(27);所述弧片(5)位于铜杆(4)的正下方,且弧片(5)的截面为弧形,弧片(5)的中部开设有通口(21),通口(21)连通弧片(5)的上方和下方,通口(21)上方的弧片(5)外圈环绕固定有环筒(22),且环筒(22)套置在铜杆(4)的下方外圈,所述支撑片(20)的下方外圈套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继兴
申请(专利权)人:姚继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