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气密性的被动房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被动房
,具体为一种高气密性的被动房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被动房是各种技术产品的集大成者,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所有消耗的一次性能源总和不超过120千瓦
·
小时/(平米.年)的房屋,如此低的能耗标准,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实现,“被动房”是国外倡导的一种全新节能建筑概念,也是我国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平台;
[0003]但是目前建造的被动房在制冷和制热时无法将新风很好的通入室内,对于排除的气体没有充分的利用,导致被动房制热时热量散失快,气密性降低,制冷时的制冷效果差,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气密性的被动房及其施工工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建造的被动房在制冷和制热时无法将新风很好的通入室内,对于排除的气体没有充分的利用,导致被动房制热时热量散失快,气密性降低,制冷时的制冷效果差,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气密性的被动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的顶端安装有房顶(2),所述房顶(2)顶端安装有太阳能板(3),所述墙体(1)的顶部安装有新风组件(4);所述新风组件(4)包括换气腔室(401)、内风腔(402)、外风腔(403)、空气输送槽(404)、上风孔(405)、弧形挡板(406)、下风孔(407)、提升块(408)、转动环(409)、密封盖(410)、进风管(411)、新风滤芯(412)、风机(413)、进风孔(414)、连接风管(415)、排风管(416)、排风挡板(417)和窗户(418);所述墙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换气腔室(401),所述墙体(1)的顶部对应换气腔室(401)内部位置处开设有内风腔(402),所述墙体(1)的顶部对应换气腔室(401)外部位置处开设有外风腔(403),所述墙体(1)侧壁中部对应换气腔室(401)底端位置处开设有空气输送槽(404),所述墙体(1)内侧对应空气输送槽(404)的顶部开设有上风孔(405),所述空气输送槽(40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弧形挡板(406),所述墙体(1)内侧对应空气输送槽(404)的底部开设有下风孔(407),所述弧形挡板(406)的底部焊接有提升块(408),所述下风孔(40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环(409),所述下风孔(407)的内侧安装有密封盖(410),所述墙体(1)顶部嵌入安装有进风管(411),所述进风管(411)的中部安装有新风滤芯(412),所述进风管(411)的一端位于墙体(1)外侧位置处安装有风机(413),所述换气腔室(401)的底端贯穿开设有进风孔(414),所述内风腔(402)的内部嵌入安装有连接风管(415),所述内风腔(402)内部嵌入安装有排风管(416),所述墙体(1)外侧对应排风管(416)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排风挡板(417),所述墙体(1)侧端对应排风挡板(417)位置处安装有窗户(4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气密性的被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槽(404)的底端与墙体(1)的底端齐平,所述提升块(408)置于下风孔(407)底部,所述下风孔(407)的内部顶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转动环(409)的顶端开设有卡接口;所述进风管(411)的一端安装于换气腔室(401)内部,所述进风管(411)的另一端安装于墙体(1)外侧;所述连接风管(415)的一端安装于内风腔(402)内部,所述连接风管(415)的另一端安装于外风腔(403)内部;所述排风管(416)的一端嵌入安装于内风腔(402)内部,所述排风管(416)的另一端安装于墙体(1)的外侧;所述排风管(416)安装于进风管(411)与连接风管(41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气密性的被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416)内侧嵌入安装有新风滤芯(412),所述排风管(416)一端对应排风挡板(417)位置处安装有风机(4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气密性的被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顶(2)的顶部与墙体(1)的后端安装有蓄水组件(5),所述蓄水组件(5)包括前积水槽(501)、排水管(502)、后积水槽(503)、下水管(504)、积水箱(505)、顶板(506)、下水孔(507)、分隔板(5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猛,祁帮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智博保温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