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58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包括用于套设在刹车毂上的散热器本体,散热器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弧片,散热弧片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凸块;散热器本体、散热弧片与散热凸块均由高散热铝合金材料制备而成,散热器本体的外表面、散热弧片的外表面与散热凸块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高导热防腐层。所述散热弧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散热弧片之间通过螺栓首尾连接,散热弧片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刹车毂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不影响原有部件功能的优点,同时安装方便、导散热效果好,防腐性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刹车毂温度,从而保障和提高了刹车效果。刹车效果。刹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刹车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机动车刹车系统又称机动车制动系统,刹车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机动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机动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机动车速度保持稳定。然而,目前部分车型的刹车毂式制动器的刹车毂为半封闭式结构,常常会出现刹车失灵的现象。
[0003]造成刹车失灵的原因很多,然而因为刹车毂过热而导致失灵是最常见的问题,而刹车毂的过热通常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大量热量积累而无法及时散发引起的,此外,现有的刹车毂的散热材料通常为金属材质,而金属材质常常容易被腐蚀,这也是导致其散热性能下降的原因,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散热优异且耐腐蚀的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方便安装的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包括用于套设在刹车毂上的散热器本体,散热器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弧片,散热弧片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凸块;
[0007]散热器本体、散热弧片与散热凸块均由高散热铝合金材料制备而成,散热器本体的外表面、散热弧片的外表面与散热凸块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高导热防腐层。
[0008]优选地,所述散热凸块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散热弧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散热弧片之间通过螺栓首尾连接,散热弧片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刹车毂固定连接的连接件。
[0010]优选地,所述高导热防腐层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
[0011]环氧树脂100份、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0.5~10份、消泡剂0.5~2份、润湿剂1~3份和固化剂40~60份。
[0012]优选地,所述高导热防腐层的厚度为10~300μm。
[0013]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双酚F型环氧树脂。
[0014]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三烷基三聚氰胺和/或二甲基硅氧烷。
[0015]优选地,所述润湿剂为270润湿剂和/或245润湿剂。
[0016]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亚甲基双环己烷胺和/或异佛尔酮二胺。
[0017]优选地,所述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
[0018]S1.称取多孔石墨烯加入至乙醇溶液中,超声至均匀后,加入对乙氧基硅烷,置于水浴40~60℃的条件下搅拌12~18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收集固体,将收集的固体使用纯化水冲洗3~5次后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硅烷改性多孔石墨烯;
[0019]其中,多孔石墨烯、对乙氧基硅烷与乙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0.1~0.3:50~70,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70%;
[0020]S2.称取2,5

呋喃二酮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至反应容器中,搅拌至均匀后,加入硅烷改性多孔石墨烯,超声分散至均匀后,得到混合反应液A;
[0021]其中,2,5

呋喃二酮、硅烷改性多孔石墨烯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3~8:50~80;
[0022]S3.称取碳酸锆铵加入至N,N

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得到反应液B;
[0023]其中,碳酸锆铵与N,N

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20~30;
[0024]S4.将混合反应液A置于60~80℃的水浴条件中,通入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之后以第一搅拌速度边搅拌边逐滴加入反应液B,滴加完毕后,以第二搅拌速度继续搅拌反应8~15h,反应完毕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并收集固体产物,将收集的固体产物使用丙酮冲洗3~5次后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
[0025]其中,过氧化二苯甲酰、混合反应液A与反应液B的质量比为0.002~0.005:1:0.6~1.2。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机动车刹车毂的表面套上一层散热器,从而起到增强机动车刹车毂散热的作用,散热器的材质采用的是高散热铝合金材料,且在散热器的表面涂覆了一层高导热防腐层,从而解决了散热器的散热不足和常被腐蚀的双重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不影响原有部件功能的优点,同时安装方便、导散热效果好,防腐性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刹车毂温度,从而保障和提高了刹车效果。
[0028]2.本专利技术制备了高导热防腐层,其中,主材料采用的是耐腐蚀耐高温表现较佳的环氧树脂,而填料则是本专利技术自制的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所制备的高导热防腐层不仅具有较强的防腐性,还具有较强的导热性,此外,还改善了环氧树脂本身存在的脆性大的缺陷。
[0029]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在制备中采用了在石墨烯的表面形成聚合物的方法,其中选用的碳酸锆铵分子中,阴离子常常以羟基化锆聚合物的离子形式存在,而羟基化锆又能够与含氧基团有较强的结合力;2,5

呋喃二酮是分子中含有两个酮键的斜方晶系无色针状结构,通过2,5

呋喃二酮的酮基与碳酸锆铵分子的羟基化锆反应形成聚合物的原理,使多孔石墨烯作为承载体参与进去,在多孔石墨烯的表面和孔径内吸附反应生成的锆基有机聚合物,最终得到了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
[0030]3.传统的石墨烯材料在添加至树脂中时常常形成团聚,这不仅起不到增强树脂性能的作用,且还会降低树脂的部分性能,现有的处理过程是将石墨烯进行表面活性处理,然而这样处理后的石墨烯分散性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石墨烯改性后制备得到的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则解决了石墨烯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问题,相比较于对石墨烯表面单纯的活化,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的分散性更强。此外,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因其表面含有的大量丰富的可修饰官能团,能够与环氧树脂更好的结合,因此使环氧树脂分子间的结合力更强,从而改善了环氧树脂韧性差的问题,增加了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
[0031]4.环氧树脂本身具有较强的防水性和一定的防腐性,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聚合物改性多
孔石墨烯在与环氧树脂混合后,能够进一步增强其防腐性能,原因在于,石墨烯具有对气体的不渗透性,且多孔石墨烯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其表面以及孔径内吸附大量的锆基聚合物形成一层保护膜在多孔石墨烯的表面,而锆基聚合物中含有大量的超高硬度、表面丰富的可修饰官能团,能够阻止与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反应,从而起到更强的耐腐蚀作用。
附图说明
[0032]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包括用于套设在刹车毂上的散热器本体,散热器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弧片,散热弧片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凸块;散热器本体、散热弧片与散热凸块均由高散热铝合金材料制备而成,散热器本体的外表面、散热弧片的外表面与散热凸块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高导热防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块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弧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散热弧片之间通过螺栓首尾连接,散热弧片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刹车毂固定连接的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散热铝合金材料为1070型铝合金、1050型铝合金、6063型铝合金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防腐层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环氧树脂100份、聚合物改性多孔石墨烯0.5~10份、消泡剂0.5~2份、润湿剂1~3份和固化剂40~60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双酚F型环氧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三烷基三聚氰胺和/或二甲基硅氧烷。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为270润湿剂和/或245润湿剂。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刹车毂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亚甲基双环己烷胺和/或异佛尔酮二胺。10.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利民姚敏锐杨健聪钟桂星唐天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振曦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