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阳波专利>正文

一种机制砂尾料的自动再处理利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50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机制砂尾料的自动再处理利用设备,包括:底座;物料搅拌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料剂搅拌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混合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其中,物料搅拌机构与料剂搅拌机构结构相同,物料搅拌机构与料剂搅拌机构均包括:升降组件,设置在底座上;翻转组件,设置在升降组件的工作端;搅拌罐,设置在翻转组件工作端;搅拌组件,位于搅拌罐的正上方,通过支撑架架设于底座上,其工作端能够朝搅拌罐的内部延伸,该设备能够自动且高效的将机制砂尾料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机制砂尾料进行再次利用。将处理后的机制砂尾料进行再次利用。将处理后的机制砂尾料进行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制砂尾料的自动再处理利用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是涉及一种机制砂尾料的自动再处理利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天然砂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方资源,随着国家基本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农田、河道环境保护措施的逐步加强,天然砂资源的使用受到限制。天然砂几十年的过度开采对河道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严重影响河床稳定和防洪安全,目前天然砂资源已经大为减少,接近枯竭,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机制砂在混凝土的使用正逐步增多,2008年以来我国砂石用量逐年增加,砂石骨料总用量已超过200亿吨,机制砂用量占砂石总用量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机制砂用量超过180亿吨,占比接近90%。预计3

5年后,机制砂将完全替代天然砂;
[0003]机制砂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尾料,目前制砂设备的生产率为15%

35%之间,每年全国将产生不少于40亿吨尾料。路基回填、水泥掺合等方法仅可以消耗50%左右,堆放填埋仍是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严重影响耕地、林地生态恢复,机制砂尾料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制砂尾料的自动再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物料搅拌机构(2),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执行待处理的砂尾料与多种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工序;料剂搅拌机构(3),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执行多种料剂进行混合搅拌工序;混合机构(4),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执行物料搅拌机构(2)得到的混合物与料剂搅拌机构(3)得到到料剂进行混合搅拌工序;其中,物料搅拌机构(2)与料剂搅拌机构(3)结构相同,物料搅拌机构(2)与料剂搅拌机构(3)均包括:升降组件,设置在底座(1)上;翻转组件,设置在升降组件的工作端;搅拌罐(40),设置在翻转组件工作端;搅拌组件,位于搅拌罐(40)的正上方,通过支撑架(5)架设于底座(1)上,其工作端能够朝搅拌罐(40)的内部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尾料的自动再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中空矩形架(6),设置在底座(1)上,位于混合机构(4)的一侧;升降板(7),呈水平位于中空矩形架(6)的正上方;限位杆(8),具有四个,分别呈竖直设置在升降板(7)的底部每个拐角处,中空矩形架(6)的顶部分别设有供每个限位杆(8)穿行的限位穿孔;第一电机(9),设置在中空矩形架(6)的底部,其输出端能够转动的穿过中空矩形架(6)的底部两面朝中空矩形架(6)的内部延伸;螺纹套治具(10),呈竖直贯通设置在中空矩形架(6)的顶部,其轴线与第一电机(9)的轴线相同;螺纹套杆(11),呈竖直插设于螺纹套治具(10)的内圈,其顶部与升降板(7)的底部转动连接;内杆(12),呈竖直设于螺纹套杆(11)的内圈,其底部与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其两侧分别设有沿着内杆(12)的竖直延伸方向分布的抵接条(13),螺纹套杆(11)的内圈设有供每个抵接条(13)抵接的抵接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尾料的自动再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翻转组件均包括:侧部竖板(14),具有一对,对称设置在升降板(7)的顶部两侧,搅拌罐(40)呈竖直位于两个侧部竖板(14)之间,搅拌罐(40)的两侧分别通过翻转杆与每个侧部竖板(14)的侧壁轴接;第二电机(15),设置于其中一个侧部竖板(14)的外侧壁上,其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翻转杆的一端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尾料的自动再处理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搅拌组件均包括:横向支撑板(16),位于搅拌罐(40)的正上方,其一端与支撑架(5)的顶部连接;
延伸轴套(17),呈竖直贯通设置在横向支撑板(16)上,其与横向支撑板(16)固定连接,其轴线与搅拌罐(40)的轴线相交;第一旋转杆(18),能够转动的设于延伸轴套(17)的内圈,其下端穿过延伸轴套(17)的内圈朝下延伸;第二旋转杆(19),具有一对,呈竖直对称位于第一旋转杆(18)的两侧,每个第二旋转杆(19)的下端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波
申请(专利权)人:刘阳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