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成形性冷轧退火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强钢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增强成形性冷轧退火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实现汽车车身轻量化并提高碰撞安全性,先进高强钢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正逐步提高。2011年国际钢协提出的“未来钢车身”(FSV)项目,已将先进高强钢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提高到了50%以上。如今,先进高强钢已经发展到了以Q&P钢(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Steel)、TBF钢(TRIP
‑
Aided Bainite
‑
Ferrite Steel)和中锰钢为代表的第三代,但兼具高强度、低屈强比和良好加工硬化性能的双相钢仍是当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车身用高强钢材料。
[0003]双相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马氏体。铁素体基体硬度小、强度低,在变形过程中承担大部分应变,可提供良好的塑性;马氏体硬度大、强度高,是保证双相钢强度的重要组成相。然而,随着双相钢强度级别的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成形性冷轧退火双相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相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为:C:0.15%~0.20%,Si:0.60%~1.20%,Mn:1.8%~2.3%,Al:0~1.0%,Cr:0.15%~0.25%,Ni:0~0.01%,Cu:0~0.01%,Mo:0~0.005%,Nb:0~0.005%,V:0~0.005%,Ti:0~0.005%,B:0~0.0005%,P:0~0.01%,S:0~0.001%,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Si、Al和Cr含量满足:Si>Al,且Si+0.8Al+Cr≥1.4%;所述双相钢的金相组织以面积分数计包括:45%~65%的铁索体,30%~45%的马氏体和5%~10%的残余奥氏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成形性冷轧退火双相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索体的晶粒尺寸为2μm
‑
8μm,所述马氏体的晶粒尺寸为1.3μm
‑
4.4μm,所述残余奥氏体的晶粒尺寸为0.5μm
‑
1.1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成形性冷轧退火双相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相钢厚度为0.8mm
‑
2.5mm。4.一种如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强成形性冷轧退火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获得所述增强成形性冷轧退火双相钢的铸坯;将所述铸坯进行轧前加热、热轧、卷取、酸洗、冷轧、连续退火和光整,获得所述增强成形性冷轧退火双相钢;所述轧前加热的温度为1200℃~1250℃;所述热轧包括粗轧和精轧,所述粗轧的粗轧入口温度为1100℃~1160℃,所述精轧的精轧入口温度为1040℃~1080℃,终轧温度860℃~920℃;所述卷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赟,朱国森,邹英,邱木生,阳锋,谢春乾,刘华赛,姜英花,滕华湘,王松涛,李飞,章军,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