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34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侧面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外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顶部设置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顶部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顶端安装有冷凝管网,所述换热件顶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顶部与外壳体之间通过支撑弹簧连接,所述支撑弹簧外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外壳体顶部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冷凝管网设置在出风口外侧,所述冷凝管网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机,且所述散热风机外侧通过连接管件与外壳体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与电子模块进行充分贴合,保证导热结构的稳定接触,同时能够进行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属于电子模块

技术介绍
4G模块是指硬件加载到指定频段,软件支持标准的LTE协议,软硬件高度集成模组化的一种产品的统称,硬件将射频、基带集成在一小块PCB板上,完成无线接收、发射、基带信号处理功能。由于将射频、基带集成于一小块PCB板上,模块在工作时产生的较高的热流密度,会导致模块内部较高的温升,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模块的工作性能将降低,更甚者将会发生不可逆的热损坏,因此,良好的散热设计是4G模块可持续性稳定工作的关键。与此同时,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以“大带宽、低延时、万物互联”的特征逐步向我们靠近,跟目前的4G相比,其速度快10到20倍,伴随性能提升的结果将是不可避免地功耗的增加,因此,5G模块的散热需求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面临更大的挑战,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散热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着散热结构不能与模块全面接触、一般风冷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通过设置进风口,能够增加进风量,从而提高换热效果,保证散热的质量,通过设置换热件,能够通过蒸发冷却液快速吸收导热板传导的热量,并且通过冷凝管网进行散热冷凝,进行循环散热,从而保证散热效果,通过设置支撑件,能够对导热板进行挤压,从而与电子模块进行全面接触,从而提高导热效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侧面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外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顶部设置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顶部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顶端安装有冷凝管网,所述换热件顶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顶部与外壳体之间通过支撑弹簧连接,所述支撑弹簧外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外壳体顶部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冷凝管网设置在出风口外侧,所述冷凝管网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机,且所述散热风机外侧通过连接管件与外壳体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支撑条。进一步而言,所述换热件为内部中空的板状结构,且所述换热件垂直设置在导热板顶部,所述换热件内设置有蒸发冷却液。进一步而言,所述换热件均相对导热板中心对称设置,且相对的换热件之间的距离为1-1.5cm。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中心位置设置有通风口,且所述通风口的直径与换热件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冷凝管网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顶部设置有散热片,且所述冷凝管网的孔型与散热片的形状均为正六边形,所述冷凝管底部设置有导流槽。本技术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进风口,能够增加进风量,从而提高换热效果,保证散热的质量;2、通过设置换热件,能够通过蒸发冷却液快速吸收导热板传导的热量,并且通过冷凝管网进行散热冷凝,进行循环散热,从而保证散热效果;3、通过设置支撑件,能够对导热板进行挤压,从而与电子模块进行全面接触,从而提高导热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换热件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冷凝管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支撑件俯视图。图中标号:1、外壳体;2、进风口;3、防尘网;4、导热板;5、换热件;6、连通管;7、冷凝管网;8、支撑件;9、支撑弹簧;10、限位块;11、出风口;12、散热风机;13、支撑条;14、蒸发冷却液;15、第一支撑板;16、通风口;17、第二支撑板;18、冷凝管;19、散热片;20、导流槽;21、导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侧面均设置有进风口2,能够增加进风量,从而提高换热效果,保证散热的质量,所述进风口2外侧设置有防尘网3,所述外壳体1内安装有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顶部设置有换热件5,能够通过蒸发冷却液14快速吸收导热板4传导的热量,并且通过冷凝管网7进行散热冷凝,进行循环散热,从而保证散热效果,所述换热件5顶部连接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顶端安装有冷凝管网7,所述换热件5顶部设置有支撑件8,能够对导热板4进行挤压,从而与电子模块进行全面接触,从而提高导热效果,所述支撑件8顶部与外壳体1之间通过支撑弹簧9连接,所述支撑弹簧9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外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1,且所述冷凝管网7设置在出风口11外侧,所述冷凝管网7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机12,且所述散热风机12外侧通过连接管件与外壳体1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进风口2内设置有支撑条13,所述换热件5为内部中空的板状结构,且所述换热件5垂直设置在导热板4顶部,所述换热件5内设置有蒸发冷却液14,所述换热件5均相对导热板4中心对称设置,且相对的换热件5之间的距离为1-1.5cm,所述换热件5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片21,提高散热效果。如图3所示,所述冷凝管网7包括冷凝管18,所述冷凝管18顶部设置有散热片19,且所述冷凝管网7的孔型与散热片19的形状均为正六边形,增加散热面积,所述冷凝管18底部设置有导流槽20,方便液化的蒸发冷却液14回流。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件8包括第一支撑板15,所述第一支撑板15中心位置设置有通风口16,且所述通风口16的直径与换热件5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板15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7,且所述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7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置固定在电子模块顶部,散热风机12开启,空气通过进风口2进入,在通过通风口16、出风口11排出,对导热板4与换热件5进行散热,同时换热件5内的蒸发冷却液14吸热气化,进入冷凝管网7液化放热,从而提高换热效果。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侧面均设置有进风口(2),所述进风口(2)外侧设置有防尘网(3),所述外壳体(1)内安装有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顶部设置有换热件(5),所述换热件(5)顶部连接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顶端安装有冷凝管网(7),所述换热件(5)顶部设置有支撑件(8),所述支撑件(8)顶部与外壳体(1)之间通过支撑弹簧(9)连接,所述支撑弹簧(9)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外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1),且所述冷凝管网(7)设置在出风口(11)外侧,所述冷凝管网(7)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机(12),且所述散热风机(12)外侧通过连接管件与外壳体(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侧面均设置有进风口(2),所述进风口(2)外侧设置有防尘网(3),所述外壳体(1)内安装有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顶部设置有换热件(5),所述换热件(5)顶部连接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顶端安装有冷凝管网(7),所述换热件(5)顶部设置有支撑件(8),所述支撑件(8)顶部与外壳体(1)之间通过支撑弹簧(9)连接,所述支撑弹簧(9)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外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1),且所述冷凝管网(7)设置在出风口(11)外侧,所述冷凝管网(7)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机(12),且所述散热风机(12)外侧通过连接管件与外壳体(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内设置有支撑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设备电子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5)为内部中空的板状结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文卓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