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408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污水灭菌:将医院产生的污水收集后,连续地通过管式杀菌机,进行杀菌,得杀菌后的废水;S2、微生物处理:经杀菌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冷却,向冷却后的废水中加入微生物,所述微生物的加入量为废水重量的1~6%;处理2~5天;S3、离心分离:将经步骤S2微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使用连续流离心机对废水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后清液排至絮凝池,菌体集中进行杀灭;S4、絮凝处理:向排至絮凝池内的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搅拌30~50分钟,静置60~120分钟;上清液直接排放;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清液重量的1~10%。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去除了医院污水中的C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医院污水是指医院(综合医院、专业病院及其它类型医院)向自然环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质随不同的医院性质、规模和其所在地区而异。每张病床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约为200

1000L。医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为:病原体(寄生虫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机物、漂浮及悬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经处理的原污水中含菌总量达108个/mL以上。医院污水处理的原则是:分质分流,局部分隔治理,把污染就近消灭在污染源。主要处理方法为沉淀与消毒。我国常用的消毒剂为液氯,为了提高消毒效率及不产生二次污染多趋向采用臭氧化法消毒,消毒处理后均可达到排放标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常采用石灰消毒法及高温堆肥法进行处理。现有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对污水中COD
cr
、BOD和NH3‑
N的去除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用以提高污水中COD
cr
、BOD和NH3‑
N的去除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污水灭菌:将医院产生的污水收集后,连续地通过管式杀菌机,进行杀菌,得杀菌后的废水;
[0007]S2、微生物处理:经杀菌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冷却,向冷却后的废水中加入微生物,所述微生物的加入量为废水重量的1~6%;处理2~5天;
[0008]S3、离心分离:将经步骤S2微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使用连续流离心机对废水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后清液排至絮凝池,菌体集中进行杀灭;
[0009]S4、絮凝处理:向排至絮凝池内的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搅拌30~50分钟,静置60~120分钟;上清液直接排放;
[0010]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清液重量的1~10%。
[001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杀菌温度为110~135℃。
[001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微生物为布氏柠檬酸杆菌、水生黄杆菌、海泥黄杆菌、嗜碱硝化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黑根霉、华根霉、产酯酵母、双歧杆菌、总状毛霉和鲁氏毛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微生物为海泥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根霉、产酯酵母、双歧杆菌、总状毛霉和鲁氏毛霉。
[0014]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海泥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黑根霉、产酯酵母、双歧杆菌、总状毛霉和鲁氏毛霉的重量比为1~5:0.5~2:1~2:1~3:0.5~1:1~5:1~2。
[0015]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海泥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根霉、产酯酵母、双歧杆菌、总状毛霉和鲁氏毛霉的重量比为3:1:2:1:0.5:5:1。
[0016]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微生物的加入量为废水重量的5%。
[0017]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絮凝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硫酸铝10~35份、单宁2~18份、丙烯腈树脂3~41份、偶氮二异丁腈12~32份、硫代硫酸钠5~1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27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7~33份和乙酸17~40份。
[0018]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絮凝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硫酸铝22份、单宁13份、丙烯腈树脂6份、偶氮二异丁腈13份、硫代硫酸钠9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4份和乙酸23份。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先采用管式杀菌机对医院污水中的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杀灭,解决了致病菌对环境污染的问题;采用微生物对医院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再用连续流离心机进行离心去除菌体,最后使用絮凝剂对污水中的无机物进行絮凝沉淀,有效地去除了COD
cr
、BOD和NH3‑
N。在本专利技术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总状毛霉对降低医院污水中的COD
cr
、BOD和NH3‑
N含量具有显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S1、污水灭菌:将医院产生的污水收集后,连续地通过管式杀菌机,进行杀菌,得杀菌后的废水;杀菌温度为135℃。
[0024]S2、微生物处理:经杀菌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冷却,向冷却后的废水中加入微生物,所述微生物的加入量为废水重量的6%;处理2天;微生物为海泥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根霉、产酯酵母、双歧杆菌、总状毛霉和鲁氏毛霉,其重量比为5:0.5:1:3:1:1:2。
[0025]S3、离心分离:将经步骤S2微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使用连续流离心机对废水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后清液排至絮凝池,菌体集中进行杀灭;
[0026]S4、絮凝处理:向排至絮凝池内的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搅拌30分钟,静置120分钟;上清液直接排放;
[0027]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清液重量的1%。
[0028]絮凝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硫酸铝10份、单宁18份、丙烯腈树脂3份、偶氮二异丁腈32份、硫代硫酸钠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7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7份和乙酸17份。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污水灭菌:将医院产生的污水收集后,连续地通过管式杀菌机,进行杀菌,得杀菌后的废水;杀菌温度为110℃。
[0032]S2、微生物处理:经杀菌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冷却,向冷却后的废水中加入微生物,所述微生物的加入量为废水重量的1%;处理5天;微生物为海泥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根霉、产酯酵母、双歧杆菌、总状毛霉和鲁氏毛霉,其重量比为1:2:2:1:0.5:5:1。
[0033]S3、离心分离:将经步骤S2微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使用连续流离心机对废水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后清液排至絮凝池,菌体集中进行杀灭;
[0034]S4、絮凝处理:向排至絮凝池内的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搅拌50分钟,静置60分钟;上清液直接排放;
[0035]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清液重量的10%。
[0036]絮凝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硫酸铝35份、单宁2份、丙烯腈树脂41份、偶氮二异丁腈12份、硫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污水灭菌:将医院产生的污水收集后,连续地通过管式杀菌机,进行杀菌,得杀菌后的废水;S2、微生物处理:经杀菌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冷却,向冷却后的废水中加入微生物,所述微生物的加入量为废水重量的1~6%;处理2~5天;S3、离心分离:将经步骤S2微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使用连续流离心机对废水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后清液排至絮凝池,菌体集中进行杀灭;S4、絮凝处理:向排至絮凝池内的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搅拌30~50分钟,静置60~120分钟;上清液直接排放;所述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清液重量的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杀菌温度为110~1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微生物为布氏柠檬酸杆菌、水生黄杆菌、海泥黄杆菌、嗜碱硝化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黑根霉、华根霉、产酯酵母、双歧杆菌、总状毛霉和鲁氏毛霉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院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海泥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根霉、产酯酵母、双歧杆菌、总状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应斗吴钢冯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和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