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卫宽专利>正文

一种屏蔽导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00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导线,特别是涉及屏蔽导线技术领域,包括线体;线体上部套接有塑料圈,且线体上部且位于塑料圈上方套接有端套,端套底部且靠近于塑料圈外壁前后两侧熔接有两个塑料壳,且塑料壳内设置有柔性杆,塑料圈表面套接有若干个内部中空的圆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端套、塑料壳、柔性杆、圆圈、塑料圈、弹力绳、橡胶块和泡棉胶圈的设置,既无需特定使用线卡钉对线体进行固定,安装方式不受限,以解决现有的屏蔽导线,安装方式受限的问题,同时无需使用者另备绳线对线体多余的部分绕起后再绑定,安装方便,以解决现有的屏蔽导线,安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蔽导线
本技术涉及屏蔽导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屏蔽导线。
技术介绍
屏蔽线是使用金属网状编织层把信号线包裹起来的传输线,编织层一般是红铜或者镀锡铜。屏蔽线的屏蔽层需要接地,外来的干扰信号可被该层导入大地。屏蔽线是为减少外电磁场对电源或通信线路的影响而专门采用的一种带金属编织物外壳的导线。这种屏蔽线也有防止线路向外辐射电磁能的作用。目前的屏蔽导线在安装时,为了防止屏蔽导线缠绕在一起,一般是通过专用的线卡钉将屏蔽导线固定在安装部位,安装方式受限,其次,部分长度较长的屏蔽导线在安装时,需要将其多余的部分绕起后再绑定至一起,使用者需要另外准备绳线进行使用,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导线,以解决现有的屏蔽导线,安装方式受限和安装不便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蔽导线,包括线体;所述线体上部套接有塑料圈,且所述线体上部且位于塑料圈上方套接有端套,所述端套底部且靠近于塑料圈外壁前后两侧熔接有两个塑料壳,且所述塑料壳内设置有柔性杆,所述塑料圈表面套接有若干个内部中空的圆圈,所述圆圈顶部前后两侧均贯通有圆孔,且所述圆圈内部穿插有弹力绳,所述圆圈右端顶部嵌入有橡胶块,且所述圆圈内壁左侧均粘合有泡棉胶圈。进一步的,所述圆圈之间相互紧密接触,且最上端的所述圆圈与端套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泡棉胶圈内壁均覆盖有透明薄膜。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塑料壳和两根所述柔性杆分别贯穿过与其位置对应的圆孔,所述柔性杆由内部设置有铁丝的橡胶管构成,且所述柔性杆下部向上弯折并与最下端的所述圆圈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弹力绳一端嵌入于橡胶块的后方。进一步的,所述圆圈为柔性铜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对端套、塑料壳、柔性杆、圆圈、塑料圈、弹力绳、橡胶块和泡棉胶圈的设置,既无需特定使用线卡钉对线体进行固定,安装方式不受限,以解决现有的屏蔽导线,安装方式受限的问题,同时无需使用者另备绳线对线体多余的部分绕起后再绑定,安装方便,以解决现有的屏蔽导线,安装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圆圈与端套拆分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2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圆圈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圆圈被前后挤压后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线体、2-端套、3-塑料壳、4-柔性杆、5-圆圈、6-塑料圈、7-圆孔、8-弹力绳、9-橡胶块、10-泡棉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屏蔽导线,包括线体1;所述线体1上部套接有塑料圈6,且所述线体1上部且位于塑料圈6上方套接有端套2,所述端套2底部且靠近于塑料圈6外壁前后两侧熔接有两个塑料壳3,且所述塑料壳3内设置有柔性杆4,所述塑料圈6表面套接有若干个内部中空的圆圈5,所述圆圈5为柔性铜圈,所述圆圈5之间相互紧密接触,且最上端的所述圆圈5与端套2相接触,两个所述塑料壳3和两根所述柔性杆4分别贯穿过与其位置对应的圆孔7,所述柔性杆4由内部设置有铁丝的橡胶管构成,且所述柔性杆4下部向上弯折并与最下端的所述圆圈5相接触,所述圆圈5顶部前后两侧均贯通有圆孔7,且所述圆圈5内部穿插有弹力绳8,所述圆圈5右端顶部嵌入有橡胶块9,且所述圆圈5内壁左侧均粘合有泡棉胶圈10,所述泡棉胶圈10内壁均覆盖有透明薄膜,所述弹力绳8一端嵌入于橡胶块9的后方。使用者在安装该种屏蔽导线时,可将柔性杆4下部向下弯折并与其上部齐平,即可使得最下端的圆圈5不再被抵住,接着根据线体1上需要固定的部位数量,将圆圈5依次逐个的向下移动,移动完毕后,再将柔性杆4重新向上弯折并重新抵住最下端的圆圈5,紧接着让圆圈5与塑料圈6脱离,使得圆圈5移动至线体1上,再撕下泡棉胶圈10内壁覆盖的透明薄膜,然后将圆圈5向右拉,使得圆圈5左侧通过泡棉胶圈10与线体1左侧粘接至一起,由于圆圈5位柔性铜圈,其柔韧性较好,接着使用者便可前后挤压圆圈5右端,使得圆圈5被挤压后如图6所示,从而在固定线体1时,便可将螺丝穿入圆圈5右部,而通过螺丝将线体1固定至安装点,无需特定使用线卡钉进行固定,安装方式不受限。若线体1长度过长需要绑起处理时,可通过刀具将橡胶块9前后端与圆圈5割断,然后将橡胶块9从圆圈5右端顶部抽出,使得弹力绳8从圆圈5中拉出,使用者便可通过弹力绳8将线体1上需要绑起的部位绑起,而橡胶块9割断后也并不影响圆圈5的使用,方便使用者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导线,包括线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线体(1)上部套接有塑料圈(6),且所述线体(1)上部且位于塑料圈(6)上方套接有端套(2),所述端套(2)底部且靠近于塑料圈(6)外壁前后两侧熔接有两个塑料壳(3),且所述塑料壳(3)内设置有柔性杆(4),所述塑料圈(6)表面套接有若干个内部中空的圆圈(5),所述圆圈(5)顶部前后两侧均贯通有圆孔(7),且所述圆圈(5)内部穿插有弹力绳(8),所述圆圈(5)右端顶部嵌入有橡胶块(9),且所述圆圈(5)内壁左侧均粘合有泡棉胶圈(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导线,包括线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体(1)上部套接有塑料圈(6),且所述线体(1)上部且位于塑料圈(6)上方套接有端套(2),所述端套(2)底部且靠近于塑料圈(6)外壁前后两侧熔接有两个塑料壳(3),且所述塑料壳(3)内设置有柔性杆(4),所述塑料圈(6)表面套接有若干个内部中空的圆圈(5),所述圆圈(5)顶部前后两侧均贯通有圆孔(7),且所述圆圈(5)内部穿插有弹力绳(8),所述圆圈(5)右端顶部嵌入有橡胶块(9),且所述圆圈(5)内壁左侧均粘合有泡棉胶圈(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圈(5)之间相互紧密接触,且最上端的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赵卫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