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77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属于视觉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图像采集组件,具有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承载组件,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之间,承载组件具有支撑被测物的载物板,载物板为透明材质;反射组件,设于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之间,反射组件具有环绕载物板边缘分布的多个棱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载物板选用透明材质,便于通过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对被测物的上下表面进行同时拍摄采集;位于载物板上方的第一镜头能够通过棱镜对被测物侧面进行拍摄采集,使得第一镜头能够同时采集到被测物上表面以及侧面的图像;上述的外观检测装置,能够通过图像采集组件完成对被测物所有表的一次性拍摄,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观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视觉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工件生产过程中,工件表面难免会存在划痕、裂纹等缺陷,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检测的效率与精度,增加了次品的通过率。目前,机器视觉能够代替人工进行对被测物的检测,但是检测镜头往往只能够拍摄被测物的某一个面进行拍摄。当被测物的多个面需要进行检测时,往往需要转动被测物进行或者旋转检测镜头,以完成多个侧面的检测。上述的检测方式,需要等待被测物或者检测镜头旋转,导致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对被测物的多个面进行外观检测时,效率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外观检测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组件,具有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承载组件,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所述承载组件具有支撑被测物的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为透明材质;反射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所述反射组件具有环绕所述载物板边缘分布的多个棱镜。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补光组件,设于所述载物板与所述第一镜头之间,具有朝向所述载物板设置的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组件,设于所述载物板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具有朝向所述载物板设置的第二补光灯;第三补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补光组件与第二补光组件之间,具有环绕所述载物板边缘设置的第三补光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补光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具有环绕所述反射组件外边缘设置的多个固定板;第一补光灯,角度可调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适于同时朝向所述棱镜与所述载物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补光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架,呈U形结构,所述第三补光灯角度可调地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架的内侧面上;第四安装架,连接在所述反射组件的外侧面上,所述第四安装架上具有朝向所述载物板的第四补光灯,所述第四补光灯与所述第三安装架的开口端之间具有适于所述承载组件通过的间隔空间。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滑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滑动设置的多个滑块,所述第一补光组件、所述第二补光组件以及第三补光组件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适于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锁紧。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传动齿条,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的朝向所述滑块的一侧;传动齿轮,通过连杆连接在所述滑块上,其外齿与所述传动齿条啮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推杆组件,一端固定,驱动端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适于驱动所述承载组件朝向和背离所述反射组件移动。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微调组件,与所述第一镜头连接,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镜头朝向和背离所述载物板移动;第二微调组件,与所述第二镜头连接,适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朝向和背离所述载物板移动。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外观检测装置,载物板选用透明材质,便于通过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对被测物的上下表面进行同时拍摄采集;位于载物板上方的第一镜头能够通过棱镜对被测物侧面进行拍摄采集,使得第一镜头能够同时采集到被测物上表面以及侧面的图像;上述的外观检测装置,能够通过图像采集组件完成对被测物所有表的一次性拍摄,检测效率高。2.本技术提供的外观检测装置,补光组件能够对被测物进行补光,使得采集的图像效果更佳。3.本技术提供的外观检测装置,第一补光灯环绕反射组件外边缘设置,通过调节第一补光灯的安装角度,能够同时对棱镜以及载物板的上表面就行补光,使得被测物的补光效果更佳。4.本技术提供的外观检测装置,第四补光灯与第三安装架的开口端之间具有适于承载组件通过的间隔空间,避免承载组件在上下调节过程中与第三安装架发生碰撞。5.本技术提供的外观检测装置,第一补光组件、第二补光组件以及第三补光组件均安装在第一滑轨上、构成一个补光单元,便于与外界设备安装;同时,各补光组件能够通过滑块进行上下微调,使得被测物的补光效果更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第一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各补光组件以及反射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第一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俯视图。图8为U形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被测物的反射路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采集组件;2、第二采集组件;3、承载组件;4、反射组件;5、第一补光组件;6、第二补光组件;7、第三补光组件;8、第一微调组件;9、第一固定板;10、第一相机;11、第一安装板;12、第二滑轨;13、传动齿条;14、第二相机;15、调节旋钮;16、第二固定板;17、第二安装板;18、第一补光灯;19、U形架;20、第一安装架;21、第二安装架;22、第二补光灯;23、第五安装架;24、棱镜;25、第三安装架;26、第四安装架;27、第三补光灯;28、第四补光灯;29、弧形调节孔;30、中心定位孔;31、推杆组件;32、载物板;33、支撑架;34、被测物;35、第一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图像采集组件,具有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n承载组件(3),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所述承载组件(3)具有支撑被测物(34)的载物板(32),所述载物板(32)为透明材质;/n反射组件(4),设于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所述反射组件(4)具有环绕所述载物板(32)边缘分布的多个棱镜(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采集组件,具有上下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
承载组件(3),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所述承载组件(3)具有支撑被测物(34)的载物板(32),所述载物板(32)为透明材质;
反射组件(4),设于所述第一镜头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所述反射组件(4)具有环绕所述载物板(32)边缘分布的多个棱镜(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补光组件(5),设于所述载物板(32)与所述第一镜头之间,具有朝向所述载物板(32)设置的第一补光灯(18);
第二补光组件(6),设于所述载物板(32)与所述第二镜头之间,具有朝向所述载物板(32)设置的第二补光灯(22);
第三补光组件(7),设于所述第一补光组件(5)与第二补光组件(6)之间,具有环绕所述载物板(32)边缘设置的第三补光灯(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光组件(5)包括:
第一安装架(20),具有环绕所述反射组件(4)外边缘设置的多个固定板;
第一补光灯(18),角度可调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适于同时朝向所述棱镜(24)与所述载物板(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补光组件(7)包括:
第三安装架(25),呈U形结构,所述第三补光灯(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健周方邓贵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南整流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