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590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包括第一支撑板、透明罩板、侧挡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排风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侧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换热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金属翅片采用3.5mm的宽片距,金属翅片呈垂直放置,金属翅片间距相比现有翅片间距大,使不易结霜堵塞换热通道,铜管在金属框和金属翅片的内部呈“S”状分布,有效的提高了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从而使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具有防堵塞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风冷热泵机
,具体为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
技术介绍
翅片式散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基管一般采用钢管和铜管等,翅片一般采用钢带、铜带和铝带等,现需要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但是现有的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传统的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在实际使用中,翅片换热器一般采用1.4mm的小片距提高换热面积,极易出现结霜堵塞换热通道,使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换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包括第一支撑板、透明罩板、侧挡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排风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侧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包括第一支撑板(1)、透明罩板(4)、侧挡板(5)和第二支撑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顶端设置有排风机构(2),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侧挡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6),且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6)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6)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透明罩板(4),所述第二支撑板(6)的顶端设置有换热结构(7),所述换热结构(7)包括金属框(701)、金属翅片(702)、铜管(703)以及输液管(704),所述金属框(70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包括第一支撑板(1)、透明罩板(4)、侧挡板(5)和第二支撑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顶端设置有排风机构(2),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侧挡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6),且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6)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6)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透明罩板(4),所述第二支撑板(6)的顶端设置有换热结构(7),所述换热结构(7)包括金属框(701)、金属翅片(702)、铜管(703)以及输液管(704),所述金属框(70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6)的顶端,所述金属框(701)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翅片(702),所述金属框(701)和金属翅片(702)的内部均贯穿有铜管(703),且铜管(7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液管(7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风冷热泵机组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2)包括通风槽(201)、通风管(202)、风机主体(203)以及金属网罩(204),所述通风槽(20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的内部,所述通风槽(2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通风管(202),且通风管(202)的内部安装有风机主体(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杰董俊杰黄宝真李玉柱于振坤任立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北冰洋冷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