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型吸顶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52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型吸顶灯,包括一灯壳、及设置于灯壳内的一LED灯体,所述LED灯体包括设置于灯壳内的一线路板、螺旋分布于线路板上的数个灯珠、及罩射于数个灯珠上的一螺旋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螺旋型吸顶灯,可获得均匀、明亮的发光效果,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和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型吸顶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型吸顶灯。
技术介绍
现有的LED吸顶灯,通常包括灯具壳体,灯具壳体于底面形成用于放置LED光源的灯盘,通过设置在灯具壳体上的灯罩为LED光源起到散射的作用。然而,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直接直射到灯罩上,灯罩起到的光线散射作用较小,并无法获得较均匀的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型吸顶灯,可获得均匀、明亮的发光效果,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和用户使用体验。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型吸顶灯,包括一灯壳、及设置于灯壳内的一LED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体包括设置于灯壳内的一线路板、螺旋分布于线路板上的数个灯珠、及罩射于数个灯珠上的一螺旋透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螺旋透镜外表面形成有一外折射曲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螺旋透镜下端面向上凹设有供数个灯珠嵌入的一螺旋状容置槽,该螺旋状容置槽沿螺旋透镜长度方向延伸,且在该螺旋状容置槽内壁形成有一内折射曲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状容置槽下端开口的外侧边至外折射曲面外侧边之间的厚度由螺旋透镜内端部至外端部方向逐渐加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螺旋透镜宽度方向纵向剖切形成一纵向截面,在该纵向截面上以螺旋状容置槽下端开口的中点为圆心,并以该圆心到内折射曲面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圆,该圆的半径R为4.0-4.2mm,该圆心到螺旋状容置槽下端开口边缘的距离为3.0-3.4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的半径R为4.09mm,该圆心到螺旋状容置槽下端开口边缘的距离为3.21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个灯珠包括RGB灯珠与2835贴片灯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螺旋透镜下端面形成有一线路板卡槽,所述螺旋状容置槽形成于线路板卡槽上,且该线路板与线路板卡槽均呈螺旋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壳主要由一底壳、及罩射于底壳上的一灯罩组成,其中,在所述螺旋透镜边缘与线路板边缘形成有数个螺丝孔,通过数个螺丝与数个螺丝孔相配合将螺旋透镜与线路板安装于底壳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螺旋透镜对螺旋分布的数个灯珠进行配光设计,由螺旋透镜对数个灯珠发出的光线进行两次折射,以扩大光散射角度,使得光线向不同方向扩散,从而均匀扩散到灯罩上,最终使得灯具获得均匀、明亮的发光效果,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和用户使用体验。上述是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中螺旋透镜罩设于数个灯珠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部分螺旋透镜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部分螺旋透镜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螺旋透镜、线路板与灯珠相结合的一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中纵向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与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型吸顶灯,包括一灯壳1、及设置于灯壳1内的一LED灯体2,具体的,所述LED灯体2包括设置于灯壳内的一线路板21、螺旋分布于线路板21上的数个灯珠22、及罩射于数个灯珠22上的一螺旋透镜23。由螺旋透镜23对数个灯珠22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扩大光散射角度,使得光线向不同方向扩散,从而均匀扩散到灯壳1的灯罩上,最终使得灯具获得均匀、明亮的发光效果,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和用户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螺旋透镜23外表面形成有一外折射曲面231。由外折射曲面231对灯珠22发出的光线进行向外折射,灯珠22发出的不同方向光线,经过外折射曲面231后,也以不同的折射方向向外折射,使得整个LED灯体2可向灯壳1的灯罩大范围的发出均匀扩散的光线。为了使螺旋透镜23与数个灯珠22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螺旋透镜23下端面向上凹设有供数个灯珠22嵌入的一螺旋状容置槽232,该螺旋状容置槽232沿螺旋透镜23长度方向延伸,且在该螺旋状容置槽232内壁形成有一内折射曲面2321。由内折射曲面2321对灯珠22发出的光线进行第一次折射,经过第一次折射后的光线以不同的方向在螺旋透镜23内扩散;在经过外折射曲面231时,由外折射曲面231对内折射曲面2321折射后的光线进行第二次折射,经过第二次折射后的光线以不同的方向向螺旋透镜23外围大范围扩散。由此,光线经过螺旋透镜23的两次折射后,整个LED灯体2可向灯壳1的灯罩大范围的发出均匀扩散的光线。由于本实施例螺旋透镜23为由灯壳1中心点向外围螺旋式延伸,为了使光线能向灯壳1的边缘更大范围扩散,本实施例所述螺旋状容置槽232下端开口的外侧边至外折射曲面231外侧边之间的厚度d由螺旋透镜23内端部至外端部方向逐渐加厚,如图6所示。由此,由灯壳1中心点沿着螺旋透镜23内端部至外端部,厚度d逐渐加厚,则光线经过内折射曲面2321与外折射曲面231时,折射角逐渐加大,因此,利于光线向灯壳1边缘更大范围扩散,利于LED灯体2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均匀的扩散到灯壳1的灯罩上。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螺旋透镜23宽度方向纵向剖切形成一纵向截面,如图6所示,在该纵向截面上以螺旋状容置槽232下端开口的中点为圆心O,并以该圆心O到内折射曲面2321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圆A,该圆A的半径R为4.0-4.2mm,该圆心O到螺旋状容置槽232下端开口边缘的距离b为3.0-3.40mm。优选的,所述圆A的半径R为4.09mm,该圆心O到螺旋状容置槽232下端开口边缘的距离b为3.21mm。由上述具体的数值范围限定,即可对内折射曲面2321的曲率范围作进一步的限定,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经过内折射曲面2321后,可以将灯珠发出的光线尽可能的大角度大范围的折射到外折射曲面231上,再经过外折射曲面231折射后,向灯壳1的灯罩均匀的扩散,获得均匀的发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个灯珠22包括RGB灯珠与2835贴片灯珠。由此,将多个RGB灯珠与多个2835贴片灯珠同时设置于线路板21上(线路板21优选为铝基板),并设置在螺旋透镜23内侧,实现了由螺旋透镜23对RGB(红绿蓝)光源和SMT贴片2835光源同时阵列配光,相对于传统的单个光学面配一个灯珠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灯珠数量可以随意增加和减少,使灯具调整功率不受限制。对于螺旋透镜23与线路板21的结合方式,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螺旋透镜23下端面形成有一线路板卡槽233,线路板21两侧边卡设于线路板卡槽233中,如图5所示,所述螺旋状容置槽232形成于线路板卡槽233上,且该线路板21与线路板卡槽233均呈螺旋状,以便于呈螺旋分布于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型吸顶灯,包括一灯壳、及设置于灯壳内的一LED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体包括设置于灯壳内的一线路板、螺旋分布于线路板上的数个灯珠、及罩射于数个灯珠上的一螺旋透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型吸顶灯,包括一灯壳、及设置于灯壳内的一LED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体包括设置于灯壳内的一线路板、螺旋分布于线路板上的数个灯珠、及罩射于数个灯珠上的一螺旋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型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透镜外表面形成有一外折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型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透镜下端面向上凹设有供数个灯珠嵌入的一螺旋状容置槽,该螺旋状容置槽沿螺旋透镜长度方向延伸,且在该螺旋状容置槽内壁形成有一内折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型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容置槽下端开口的外侧边至外折射曲面外侧边之间的厚度由螺旋透镜内端部至外端部方向逐渐加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型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螺旋透镜宽度方向纵向剖切形成一纵向截面,在该纵向截面上以螺旋状容置槽下端开口的中点为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华曾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连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