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前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39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前壳,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前壳组件,包括侧面立板,所述侧面立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肋;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油缸,所述压紧油缸上端固定连接有压紧支撑杆,所述压紧支撑杆上端活动连接有压紧连接杆,所述压紧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压杆;在变速器工作时,内部油液翻滚飞溅压强增大,压紧组件受到压力压迫内部的压紧压杆,压紧压杆收到压力带动压紧连接杆运动,压力连接杆运动改变压紧油缸内压力,压力改变压力表数值改变,调节阀开始工作通过顺序阀调节内部油量改变内部压力,使油液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漏出,可以适合多种工作,使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前壳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前壳。
技术介绍
用于安装变速器传动机构及其附件的壳体结构,为了减少内摩擦引起的零件磨损及功率损耗,须在壳体内注入润滑油,采用飞溅润滑方式润滑各齿轮副、轴与轴承等零件的工作表面。因此,壳体一侧有加油口,底部有放油塞,油面高度由加油口位置控制。在第一轴常啮合齿轮和第二轴上的三挡齿轮上钻有径向油孔,倒挡中间齿轮和中间轴常啮合传动齿轮的轮毂端面开有径向油槽,以便润滑所在部位的滚针轴承。为防止润滑油从第一轴与轴承盖之间的间隙流入离合器而影响其摩擦性能,在轴承盖内安装了油封总成,轴承盖内孔中有回油槽,可以防止漏油。为防止润滑油从第二轴后端流出。在变速器后轴承盖内装有油封总成。在各轴承盖、后盖、上盖、前后壳体等的结合面处装入密封垫片,并涂密封胶,以防止漏油。为防止变速器工作时由于油温、压力升高而造成润滑油渗漏现象,在变速机构座及变速器后轴承盖上装有通气塞。现有的变速器前壳还有以下缺点;1、在变速器内部存在有大量油液,在变速器工作时会使油液翻滚飞溅,会使变速器内油液的压力过大,导致会有部分油液漏出;2、在现有的变速器装配时由于零件过多多位一体式装配在装配好不同的组件后再进行整体组装,这使得在最后装配时,出现难以装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前壳,旨在采用拼接式结构,达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做。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速器前壳,一种变速器前壳,包括;前壳组件,包括侧面立板,所述侧面立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肋;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油缸,所述压紧油缸上端固定连接有压紧支撑杆,所述压紧支撑杆上端活动连接有压紧连接杆,所述压紧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压杆;压力组件,所述侧面立板上端设置调节阀;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手动弹簧压紧装置;钢套组件,包括钢套,所述钢套外侧设置有定位销孔。可选的,所述侧面立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工作台接触平面,所述与工作台接触平面一端设置有顺序阀,所述侧面立板外侧固定连接有找正定位杆。可选的,所述调节阀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表。可选的,所述手动弹簧压紧装置上端设置有压紧块。可选的,所述钢套上端设置有工件。可选的,所述找正定位杆垂直于侧面立板且平行于与工作台接触平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前壳;1、在变速器工作时,内部油液翻滚飞溅压强增大,压紧组件受到压力压迫内部的压紧压杆,压紧压杆收到压力带动压紧连接杆运动,压力连接杆运动改变压紧油缸内压力,压力改变压力表数值改变,调节阀开始工作通过顺序阀调节内部油量改变内部压力,使油液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漏出。2、在装配变速箱时,与工作台接触平面放置于平台上,因为找正定位杆垂直于侧面立板且平行于与工作台接触平面,所以可以根据找正定位杆确定水平垂直位置,在根据钢套外侧设置的定位销孔和钢套上端的工件来定位内部位置,通过多个位置来确定装配位置,达到便于装配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速器前壳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速器前壳的侧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速器前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速器前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前壳组件;110、加强肋;120、侧面立板;130、找正定位杆;140、顺序阀;150、与工作台接触平面;200、压紧组件;210、压紧油缸;220、压紧支撑杆;230、压紧连接杆;240、压紧压杆;300、压力组件;310、压力表;320、调节阀;400、调节组件;410、固定块;420、手动弹簧压紧装置;430、压紧块;500、钢套组件;510、钢套;520、定位销孔;530、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速器前壳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前壳,包括;前壳组件100,包括侧面立板120,所述侧面立板120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肋110;压紧组件200,包括压紧油缸210,所述压紧油缸210上端固定连接有压紧支撑杆220,所述压紧支撑杆220上端活动连接有压紧连接杆230,所述压紧连接杆230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压杆240;压力组件300,所述侧面立板120上端设置调节阀320;调节组件400,包括固定块410,所述固定块410上固定连接有手动弹簧压紧装置420;钢套组件500.包括钢套510,所述钢套510外侧设置有定位销孔520。示例的,在变速器工作时,内部油液翻滚飞溅压强增大,压紧组件200受到压力压迫内部的压紧压杆240,压紧压杆240收到压力带动压紧连接杆230运动,压紧连接杆230运动改变压紧油缸内压力,油缸压力改变压力表310数值改变,调节阀320开始工作通过顺序阀140调节内部油量改变内部压力,使油液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漏出。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前壳,所述侧面立板120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工作台接触平面150,所述与工作台接触平面150一端设置有顺序阀140,所述侧面立板120外侧固定连接有找正定位杆130。示例的,在装配变速箱时,与工作台接触平面150放置于平台上,因为找正定位杆130垂直于侧面立板120且平行于与工作台接触平面150,所以可以根据找正定位杆130确定水平垂直位置,便于装配。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阀320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表310。示例的,通过压力改变压力表310数值改变,调节阀320开始工作通过顺序阀140调节内部油量改变内部压力,使油液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漏出。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前壳,所述手动弹簧压紧装置420上端设置有压紧块430。示例的,在装配使钢套510放置于侧面立板120上时调节手动弹簧压紧装置420,通过压紧块430固定钢套,便于装配。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前壳,所述钢套510上端设置有工件530。示例的,在装配时通过定位销孔520和工件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前壳,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壳组件(100),包括侧面立板(120),所述侧面立板(120)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肋(110);/n压紧组件(200),包括压紧油缸(210),所述压紧油缸(210)上端固定连接有压紧支撑杆(220),所述压紧支撑杆(220)上端活动连接有压紧连接杆(230),所述压紧连接杆(230)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压杆(240);/n压力组件(300),所述侧面立板(120)上端设置调节阀(320);/n调节组件(400),包括固定块(410),所述固定块(410)上固定连接有手动弹簧压紧装置(420);/n钢套组件(500).包括钢套(510),所述钢套(510)外侧设置有定位销孔(5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前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组件(100),包括侧面立板(120),所述侧面立板(120)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肋(110);
压紧组件(200),包括压紧油缸(210),所述压紧油缸(210)上端固定连接有压紧支撑杆(220),所述压紧支撑杆(220)上端活动连接有压紧连接杆(230),所述压紧连接杆(230)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压杆(240);
压力组件(300),所述侧面立板(120)上端设置调节阀(320);
调节组件(400),包括固定块(410),所述固定块(410)上固定连接有手动弹簧压紧装置(420);
钢套组件(500).包括钢套(510),所述钢套(510)外侧设置有定位销孔(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前壳,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国李贞高丽丽刘志宋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平安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