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33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包括集液容器、电容传感器、控制单元、电动阀门和分离组件,所述集液容器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高于出液口,出液口与排液通道相连通;所述电容传感器安装在集液容器的容腔内,用于检测容腔中的液位高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固定在集液容器的排液侧;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位于固定在容腔中的吸油滤芯和磁性柱,吸油滤芯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磁性柱套在电容传感器的外侧,磁性柱上留有供液体与电容传感器接触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凝液中的油和固体颗粒,还能避免压缩空气泄漏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
本技术涉及冷凝液排出
,具体为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
技术介绍
冷凝液是压缩空气的必然产物,在空压机、冷干机、储气罐、过滤器以及管道等位置都需要安装冷凝液排水器用于排出冷凝液,现有的冷凝液排出方式主要有:1、采用手动排放,分为人工定时排放和手动球阀微开排放,存在的弊端为:人工排放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由于冷凝液的产生量与气候变化有关,采用人工定时排放方式,会造成冷凝液排放不净,系统中有大量冷凝液积存,导致系统管道和用气设备的腐蚀;人工排放会造成压缩空气损失,每次人工排放时,都会气、水一起排放,直到完全排气才能为止。手动球阀微开排放,为了保证空压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在储气罐处冷凝产生的冷凝液采用常开口方式排放,将2寸(50mm)排放阀常处于微开状态(开总行程的1/20),此种方式虽能排污,但会造成巨大的压缩空气损耗。2、采用机械浮球阀排放,存在的弊端为:前置过滤器所配备的传统浮球式自动排污阀,由于受冷凝液中含有杂质、油污的影响,容易卡堵,出现常开或者常闭的状况;常开系统漏气严重,造成能源损失;常闭则冷凝液排放失效会在系统管道中积存大量的冷凝液。3、采用时间控制电磁阀排放,存在的弊端为:阀内排放口径小,经常发生杂质和油污堵塞,电磁阀磁体吸合不到位,线圈长时间过载容易烧坏;不能根据冷凝液的实际产生量进行适时排放,或者存在冷凝液滞留在空压系统内的情况,造成系统内腐蚀加重,使设备维修量大(空压设备及生产设备)维护费用高;阀内排放口径小有乳化现象,不易进行环保处理;排污同时排气,有巨大的压缩空气泄漏损耗。而电子液位控制的冷凝液排除器能够随着冷凝液的产生及时进行排放,还能避免压缩空气泄漏造成的系统压力下降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但是,冷凝液中主要包含水、油和固体颗粒,水主要来自于空压机吸入的环境空气中的水分,油主要来自于空压机的润滑油,固体颗粒里面含有金属颗粒,固体颗粒和润滑油会与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混合排出,容易堵塞排液通道的阀门处,导致阀门无法关闭,当冷凝液排空时,压缩空气会泄漏,造成能源浪费;另外冷凝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能够除去冷凝液中的油和固体颗粒,还能避免压缩空气泄漏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包括集液容器、电容传感器、控制单元、电动阀门和分离组件,所述集液容器上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高于出液口,出液口与排液通道相连通;所述电容传感器安装在集液容器的容腔内,用于检测容腔中的液位高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固定在集液容器的排液侧,用于控制所述排液通道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位于固定在容腔中的吸油滤芯和磁性柱,吸油滤芯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磁性柱套在电容传感器的外侧,磁性柱上留有供液体与电容传感器接触的缺口。优选的,所述吸油滤芯堵在所述出液口处。优选的,所述吸油滤芯包括吸油纤维和包裹在吸油纤维外周的网壳。优选的,所述集液容器上设有三个进液口,分别位于集液容器的侧面、顶部和底部,其中一个进液口工作时,其余两个进液口用堵塞封堵。优选的,所述集液容器包括可拆地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位于第一壳体上和第二壳体上。优选的,所述集液容器上连接有通气管道,电动阀门包括先导电磁阀和隔膜阀,先导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隔膜阀的两侧为通气腔和通液腔,先导电磁阀的阀芯位于通气腔中,通气腔中设有泄压口,先导电磁阀的阀芯用于封堵通气管道或封堵泄压口,隔膜阀的阀座位于所述出液口和排液通道之间,隔膜阀的膜阀片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排液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电容传感器的抗干扰性强,测量精度不会受冷凝液的粘度影响,通过吸油滤芯将冷凝液中的油分除去,磁性柱将金属颗粒从冷凝液中分离,能够避免润滑油、铁锈等颗粒进入电动阀门而引发故障,也减少了排放污染;另外,采用液位感应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冷凝液的及时可靠排放,避免不必要的压缩空气泄漏损失,运行经济,节约能源。进一步地,科学地应用了膜阀片压力传递原理,避免了采用活动部件导致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的排液通道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的排液通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液容器、11-进液口、12-出液口、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通气管道、2-电容传感器、3-控制单元、4-电动阀门、41-先导电磁阀、42-隔膜阀、43-通气腔、44-通液腔、5-排液通道、6-吸油滤芯、7-磁性柱、8-泄压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包括集液容器1、电容传感器2、控制单元3、电动阀门4和分离组件,所述集液容器1上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进液口11高于出液口12,出液口12与排液通道5相连通;所述电容传感器2安装在集液容器1的容腔内,用于检测容腔中的液位高低;所述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2的信号控制所述电动阀门4;所述电动阀门4固定在集液容器1的排液侧,用于控制所述排液通道5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位于固定在容腔中的吸油滤芯6和磁性柱7,吸油滤芯6位于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之间,并且吸油滤芯6堵在出液口12的上游处,磁性柱7套在电容传感器2的外侧,磁性柱7上留有供液体与电容传感器2接触的缺口。本实施例中,吸油滤芯6包括吸油纤维和包裹在吸油纤维外周的网壳,网壳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集液容器1上设有三个进液口11,分别位于集液容器1的侧面、顶部和底部,其中一个进液口工作时,其余两个进液口用堵塞封堵。集液容器1包括可拆地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所述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上。集液容器1上连接有通气管道15,电动阀门包括先导电磁阀41和隔膜阀42,先导电磁阀41与所述控制单元3信号连接,隔膜阀42的两侧为通气腔43和通液腔44,先导电磁阀41的阀芯位于通气腔43中,通气腔43中设有泄压口8,先导电磁阀41的阀芯用于封堵通气管道15或封堵泄压口8,隔膜阀42的阀座位于出液口12和排液通道5之间,隔膜阀42的膜阀片用于封堵或打开排液通道5。本实施例的电子液位控制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冷凝液从进液口11流入到集液容器1中,并聚集,此时先导电磁阀41处于断电状态,先导电磁阀41的阀芯堵在泄压口8上,先导控制气路畅通,通气管道15与通气腔43连通,从而使系统压强作用在隔膜阀42的上方,由于隔膜阀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容器、电容传感器、控制单元、电动阀门和分离组件,所述集液容器上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高于出液口,出液口与排液通道相连通;/n所述电容传感器安装在集液容器的容腔内,用于检测容腔中的液位高低;/n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电动阀门;/n所述电动阀门固定在集液容器的排液侧,用于控制所述排液通道的打开或关闭;/n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位于固定在容腔中的吸油滤芯和磁性柱,吸油滤芯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磁性柱套在电容传感器的外侧,磁性柱上留有供液体与电容传感器接触的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容器、电容传感器、控制单元、电动阀门和分离组件,所述集液容器上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高于出液口,出液口与排液通道相连通;
所述电容传感器安装在集液容器的容腔内,用于检测容腔中的液位高低;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电动阀门;
所述电动阀门固定在集液容器的排液侧,用于控制所述排液通道的打开或关闭;
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位于固定在容腔中的吸油滤芯和磁性柱,吸油滤芯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磁性柱套在电容传感器的外侧,磁性柱上留有供液体与电容传感器接触的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滤芯堵在所述出液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滤芯包括吸油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鸿蓁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美林克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