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孟余专利>正文

电脑滑鼠的新型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27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滑鼠的新型结构装置,主要由滑鼠本体(1)、顶面(11)、支撑座(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左按键(15)、右按键(16)、底面(17)和方向球键(18)组成。左按键(15)靠近第一侧面(13),右按键(16)靠近第二侧面(14),方向球键(18)在底面(17)上,在顶面(11)上设置有支撑座(12),在它的前端设置有一内凹弧面(121),其内缘设有圆弧导角(122),而左按键(15)的位置相对于支撑座(12)上的内凹弧面(121);使用者可方便的利用食指控制滑鼠的左、右和向后移动,并可减小食指按压按键的力矩,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美观,简单,易于制造,便于使用维护。(*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脑滑鼠的新型结构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形式的电脑滑鼠结构装置。当前常用电脑滑鼠种类及造型相当多,但是在操作上均需以手掌贴合于滑鼠顶面,以食指及中指控制按键另外以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压住滑鼠的左右二侧来控制滑鼠的移动,这种操作方式长久下来可造成手部肌肉的疲劳及神经的伤害,虽然目前滑鼠内部相关元件的体积可以作的相当精巧,也有一些小型滑鼠的推出,但由于其操作方式仍需以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压住滑鼠的左右二侧来控制滑鼠的移动,因此使用者在操作时会觉得相当不顺手连带降低使用意愿及市场的接受度。因此,当前市场上推出一种小型的电脑滑鼠(如图1所示),它包括滑鼠本体A,具有底面B、顶面C、第一侧面D、第二侧面E以及左按键F、右按键G和方向球键(图中未示),其中顶面C的前端设有凹孔H,左按键F位于凹孔H内,右按键G位于第二侧面E上,且凹孔H为一贯穿的圆形凹孔,其直径略大于一般人的食指宽度。该底面B包括一前斜面I与一后底面J,前斜面I和后底面J成一适当的角度,方向球键位于底面B的后底面J上。前述的结构,使用者在操作电脑滑鼠时是以食指根部为轴,其中拇指夹持于滑鼠本体A的第一侧面D,其中指与无名指夹持于第二侧面E以控制滑鼠本体A的左右移动,将食指置于顶面C前端的凹孔H中并配合拇指、中指与无名指以控制滑鼠本体A做前后移动。由图中所示可知前述的结构在操作过程中滑鼠本体A所作的任何方向的移动仅需要由手指所控制即可,即使是电脑荧幕游标要大幅度移动也只要利用手指将滑鼠本体A提起再放下并重复作移动的动作即可,而手腕和手臂仍然可以放置于桌面不需要举起。因此即使是在长时间规律性操作电脑滑鼠,其所需要牵引动的部位仅仅是在手指上而不易造成神经与肌肉严重的伤害。另外,前述的电脑滑鼠在外形上并不需要配合一般人的手掌而设计,因此体积可以较常用技术的电脑滑鼠缩小一半以上,手的部分施力可以较轻微,同时造型上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但是,前述的结构虽然确实可以达到方便移动,且可大幅缩小体积,可是在实际使用上仍有若干地方可以继续研究改进,以求更为完-->善和实用,首先,滑鼠前端所设的凹孔H及其内所设的左按键F虽然可供食指伸入以方便移动并按压按键,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上使用者要令食指在有限的空间内重复执行按压左按键F,对于许多使用者来说会觉得相当不能适应,此外左按键F设于凹孔H内会造成使用者利用食指移动滑鼠时误触左按键F,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传统的滑鼠,使用者的食指在操作时与桌面呈近乎平行的姿势,而此种姿势对于需要执行敲击动作的食指来说是相当吃力的,以同样利用手指敲击琴键的钢琴弹奏为例,演奏者弹奏时绝对不会令手指与琴键呈水平状态,而是将手指前端弯曲与琴键互呈垂直才能有效的施力并敲击琴键,因此常用的滑鼠会增加手指的负担,容易疲劳甚至造成肌肉或神经的伤害,而前述的结构在这方面虽然已有所改进,但仍然未臻理想亟待加以研究改善,令其更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上述提供一种电脑滑鼠的改进结构形式,主要在滑鼠主体的项面设置支撑座,并配合改变按健的位置,以支撑并引导食指前端与按键呈垂直方向,不但可以减轻手指按键的力量与负担,且可减少长时间操作下所造成手指或其他肌肉部位的伤害。另一方面改变滑鼠前端凹孔形状及按键位置,令使用者的操作更为顺畅,且可解决前述小型电脑滑鼠移动时容易误触位于凹孔内的左按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脑滑鼠的新型结构装置,主要由滑鼠本体(1)、顶面(11)、支撑座(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左按键(15)、右按键(16)、底面(17)和方向球键(18)组成。其中左按键(15)靠近第一侧面(13),右按键(16)靠近第二侧面(14),方向球键(18)在底面(17)上,在顶面(11)上设置有支撑座(12),在它的前端设置有一内凹弧面(121),其内缘设有圆弧导角(122),而左按键(15)的位置相对于支撑座(12)上的内凹弧面(12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支撑座可以支撑及引导使用者的食指可自由弯曲状与下方的左按键接触,缩短食指按压左按键的力臂,符合人体工学,减轻手指按压的负担,降低长时间操作所带来肌肉的疲劳和手神经的损伤;2.本技术还可利用食指控制滑鼠的左、右和向后移动,而且内凹弧面的圆弧导角122,可令手指与其接触时获得更好的触感;3.本技术结构造型美观,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维护简便。-->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当前市场上常用的滑鼠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脑滑鼠新型结构装置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况立体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图3,图4可知,主要由滑鼠本体1、顶面11、支撑座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左按键15、右按键16、底面17和方向球键18组成。其中左按键15靠近笫一侧面13,右按键16靠近第二侧面14,方向球键18在底面17上,在顶面11上设置有支撑座12,在它的前端设置有一内凹弧面121,其内缘设有圆弧导角122,而左按键15的位置相对于支撑座12上的内凹弧面121。使用者的食指可以直接置于滑鼠本体1顶端所设的支撑座12上,藉由支撑座12的支撑和引导令使用者的食指前端可以自然的弯曲与下方的左按键15接触(如图3及图4所示),令使用者不但可以更方便、省力的利用食指控制滑鼠的左、右和向后移动,并且可以缩短食指按压左按键15的力矩,不仅更符合人体工学,且对于经常执行按压动作的食指及中指不但可以减轻手指的压力及负担,且可降低长时间操作所带来的肌肉或神经的损伤。由图可见,上述结构中支撑座12前端所设内凹弧面121的内缘设有圆弧导角122,令手指与其接触时可以获得更好的触感,另外本技术使用时除了使用者的食指可以直接置于滑鼠本体1顶端所设的支撑座12上,由于支撑座12的支撑及引导令使用者的食指前端可以自然的弯曲与下方的左按健15接触外,这时使用者的中指则可触及设于滑鼠本体1顶面11靠近第二侧面14处的右按键16。还可知使用者只要利用食指也可令滑鼠作左、右和向后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此外本技术也可以将方向球键18用传统的光感控制器(图中未示)取代并设于滑鼠本体1的底部,使本技术成为光感式电脑滑鼠。本技术的电脑滑鼠也可以设计成单一按键或二个以上的按键(例如三键、四键或五键等),而按键安排的方式可以是至少有一按键在第一侧面13上,其余按键设置于滑鼠本体的顶面11或第二侧面14;或是至少有一按键在第二侧面14上,其余按键设置于滑鼠本体1的顶面11或第一侧面13;或是至少有一按键在滑鼠本体1的顶面11,其余按键设置于第一-->侧面13或第二侧面14;此外,将滑鼠本体1的底面17、顶面11、第一侧面13以及第二侧面14的外观设计成圆弧外形也是另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滑鼠的新型结构装置,主要由滑鼠本体(1)、顶面(11)、支撑座(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左按键(15)、右按键(16)、底面(17)和方向球键(18)组成,其特征在于:左按键(15)靠近第一侧面(13),右按键(16)靠近第二侧面(14),方向球键(18)在底面(17)上,在顶面(11)上设置有支撑座(12),在它的前端设置有一内凹弧面(121),其内缘设有圆弧导角(122),而左按键(15)的位置相对于支撑座(12)上的内凹弧面(12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脑滑鼠的新型结构装置,主要由滑鼠本体(1)、顶面(11)、支撑座(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左按键(15)、右按键(16)、底面(17)和方向球键(18)组成,其特征在于:左按键(15)靠近第一侧面(13),右按键(16)靠近第二侧面(14),方向球键(18)在底面(17)上,在顶面(11)上设置有支撑座(12),在它的前端设置有一内凹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孟余
申请(专利权)人:魏孟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