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158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所述剪力墙的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桩,且剪力墙与混凝土桩的高度相同,所述混凝土桩靠近岩石层设置;两端的混凝土桩与剪力墙之间分别设置有主钢筋梁,所述剪力墙、主钢筋梁、混凝土桩呈六边形设置,所述主钢筋梁分别通过钢筋网与剪力墙、混凝土桩连接,且相邻混凝土桩之间通过钢筋网连接;所述剪力墙与混凝土桩之间设置有基坑,所述基坑底内设置有电梯基础承台,所述电梯基础承台的底部设置有承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剪力墙、混凝土桩、主钢筋梁的设置降低回填土的变形,均匀受力,并通过承重机构进一步的对电梯基础承台支撑,整体提高了基础电梯承台的使用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梯施工工程的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用到施工升降机,施工电梯通常称为施工电梯,但施工升降机包括的定义更宽广,施工平台也属于施工升降机系列。单纯的施工电梯是由轿厢、驱动机构、标准节、附墙、底盘、围栏、电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由于其独特的箱体结构使其乘坐起来既舒适又安全,施工电梯在工地上通常是配合塔吊使用。而施工电梯基础的稳固对其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将施工电梯基础布置于回填土上的情况,由于回填土的属性会出现变形的问题,进而可能导致施工电梯的沉降变形,给施工电梯的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地下的岩石层、回填土层,还包括设置在回填土层内的剪力墙、混凝土桩,所述剪力墙的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桩,且剪力墙与混凝土桩的高度相同,所述混凝土桩靠近岩石层设置;两端的混凝土桩与剪力墙之间分别设置有主钢筋梁,所述剪力墙、主钢筋梁、混凝土桩呈六边形设置,所述主钢筋梁分别通过钢筋网与剪力墙、混凝土桩连接,且相邻混凝土桩之间通过钢筋网连接;所述剪力墙与混凝土桩之间设置有基坑,所述基坑底内设置有电梯基础承台,所述电梯基础承台的底部设置有承重机构。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在剪力墙靠近岩石层的一侧设置两个混凝土桩,然后在混凝土桩靠近剪力墙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主钢筋梁,呈形成六边形布置,降低回填土的变形,均匀受力,延缓了回填土的变形周期。所述主钢筋梁与剪力墙、混凝土桩直接分别设置有钢筋网,相邻的混凝土桩直接设置有钢筋网,进一步的阻止回填土层的变形,加固电梯基础承台的稳定性,通过承重机构进一步的对电梯基础承台支撑,整体提高了电梯基础承台的长期使用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施工时,可以在本技术结构完成后将回填土回填夯实,然后在设置电梯基础承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机构的顶部预埋有钢筋笼,所述电梯基础承台内设加强钢筋,所述钢筋笼与加强钢筋之间锚固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机构与电梯基础承台连接处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一部分位于电梯基础承台内,且另一部分位于称重机构内,提高整体受力强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机构分别通过钢筋与剪力墙、主钢筋梁、混凝土桩锚固。所述承重机构与剪力墙、主钢筋梁、混凝土桩通过钢筋形成了受力稳定的蜂窝状结构,整体受力、承重性能进一步加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电梯基础承台的高度与基坑的高度相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述电梯基础承台的顶部可以与地面齐平,以方便施工,在使用时不意造成积水,延长了使用寿命。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电梯基础承台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基坑契合,所述电梯基础承台通过凸台与承重机构连接;所述电梯基础承台的底部分别与剪力墙、混凝土桩连接。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电梯基础承台通过底部的凸台与称重机构连接,可以为一体筑造结构,所述电梯基础承台向外延伸并与剪力墙、混凝土桩连接,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承台的受力稳定性,也进一步的加大了可操作空间,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或者所述称重机构可以与基坑契合,并与电梯基础承台底部固定连接,此时电梯基础承台的周侧延伸并与剪力墙、混凝土桩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与剪力墙的植筋锚固。本技术是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剪力墙、混凝土桩、主钢筋梁的设置降低回填土的变形,均匀受力,并通过承重机构进一步的对电梯基础承台支撑,整体提高了基础电梯承台的使用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2)所述电梯基础承台的顶部可以与地面齐平,以方便施工,在使用时不意造成积水,延长了使用寿命;(3)所述承重机构与剪力墙、主钢筋梁、混凝土桩通过钢筋形成了受力稳定的蜂窝状结构,整体受力、承重性能进一步加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4)所述钢筋笼一部分位于电梯基础承台内,且另一部分位于称重机构内,提高整体受力强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5)所述电梯基础承台向外延伸并与剪力墙、混凝土桩连接,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承台的受力稳定性,也进一步的加大了可操作空间,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剪力墙、主钢筋梁、混凝土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梯基础承台与承重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梯基础承台与剪力墙、混凝土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剪力墙、主钢筋梁、混凝土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梯基础承台与钢筋笼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岩石层、2-回填土层、3-剪力墙、4-混凝土桩、5-主钢筋梁、6-基坑、7-电梯基础承台、8-承重机构、9-钢筋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依次设置在地下的岩石层1、回填土层2,还包括设置在回填土层2内的剪力墙3、混凝土桩4,所述剪力墙3的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桩4,且剪力墙3与混凝土桩4的高度相同,所述混凝土桩4靠近岩石层1设置;两端的混凝土桩4与剪力墙3之间分别设置有主钢筋梁5,所述剪力墙3、主钢筋梁5、混凝土桩4呈六边形设置,所述主钢筋梁5分别通过钢筋网与剪力墙3、混凝土桩4连接,且相邻混凝土桩4之间通过钢筋网连接;所述剪力墙3与混凝土桩4之间设置有基坑6,所述基坑6底内设置有电梯基础承台7,所述电梯基础承台7的底部设置有承重机构8。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在剪力墙3靠近岩石层1的一侧设置两个混凝土桩4,然后在混凝土桩4靠近剪力墙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主钢筋梁5,呈形成六边形布置,降低回填土的变形,均匀受力,延缓了回填土的变形周期。所述主钢筋梁5与剪力墙3、混凝土桩4直接分别设置有钢筋网,相邻的混凝土桩4直接设置有钢筋网,进一步的阻止回填土层2的变形,加固电梯基础承台7的稳定性,通过承重机构8进一步的对电梯基础承台7支撑,整体提高了电梯基础承台7的长期使用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施工时,可以在本技术结构完成后将回填土回填夯实,然后在设置电梯基础承台7。本技术通过剪力墙3、混凝土桩4、主钢筋梁5的设置降低回填土的变形,均匀受力,并通过承重机构8进一步的对电梯基础承台7支撑,整体提高了基础电梯承台的使用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5所示,所述承重机构8的顶部预埋有钢筋笼9,所述电梯基础承台7内设加强钢筋,所述钢筋笼9与加强钢筋之间锚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机构8与电梯基础承台7连接处设置有钢筋笼9。所述钢筋笼9一部分位于电梯基础承台7内,且另一部分位于称重机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地下的岩石层(1)、回填土层(2),还包括设置在回填土层(2)内的剪力墙(3)、混凝土桩(4),所述剪力墙(3)的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桩(4),且剪力墙(3)与混凝土桩(4)的高度相同,所述混凝土桩(4)靠近岩石层(1)设置;两端的混凝土桩(4)与剪力墙(3)之间分别设置有主钢筋梁(5),所述剪力墙(3)、主钢筋梁(5)、混凝土桩(4)呈六边形设置,所述主钢筋梁(5)分别通过钢筋网与剪力墙(3)、混凝土桩(4)连接,且相邻混凝土桩(4)之间通过钢筋网连接;所述剪力墙(3)与混凝土桩(4)之间设置有基坑(6),所述基坑(6)底内设置有电梯基础承台(7),所述电梯基础承台(7)的底部设置有承重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地下的岩石层(1)、回填土层(2),还包括设置在回填土层(2)内的剪力墙(3)、混凝土桩(4),所述剪力墙(3)的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桩(4),且剪力墙(3)与混凝土桩(4)的高度相同,所述混凝土桩(4)靠近岩石层(1)设置;两端的混凝土桩(4)与剪力墙(3)之间分别设置有主钢筋梁(5),所述剪力墙(3)、主钢筋梁(5)、混凝土桩(4)呈六边形设置,所述主钢筋梁(5)分别通过钢筋网与剪力墙(3)、混凝土桩(4)连接,且相邻混凝土桩(4)之间通过钢筋网连接;所述剪力墙(3)与混凝土桩(4)之间设置有基坑(6),所述基坑(6)底内设置有电梯基础承台(7),所述电梯基础承台(7)的底部设置有承重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电梯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机构(8)的顶部预埋有钢筋笼(9),所述电梯基础承台(7)内设加强钢筋,所述钢筋笼(9)与加强钢筋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懋辉张艳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