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15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包括紧贴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固土框的每个框格内填充有种植土,种植土内沿着平面均匀布置有多个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每个框格内种植土的表面上覆盖有底层防护网,底层防护网上方回填覆盖有回填土层,回填土层上方再覆盖设置上层防护网,所述底层防护网采用植物枝条编制而成,上层防护网采用活体植物编织成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土结构,通过双层编织的植物网结构,以及散土和袋装土交错设置结构的结合,能够大大的提高边坡的固土能力,提升栽种植物的抓地能力,有效的防止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边坡防护,具体涉及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边坡尤其是河岸边坡进行生态绿化防护逐渐成为共识。在传统的河库岸陡坡,尤其是蓄水后具有水位变动的水库库岸消落区,形成了大量植被难以恢复、稳定性差的河库岸边坡。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有以下几种:1、渗水土工布江岸、护坡固土技术,但是施工工艺不易把控,后期管护力度较大,土工布难以降解不够环保;2、植物纤维固土防护技术,将植物根茎机械绞碎与需要加固的护坡土壤搅拌混合,从而达到固土效果,但是不适宜或江岸使用,易冲走,该项技术工艺繁杂、成本高,加固的土壤板结不易长出植物,没有突出生态效益;3、麻椰固土毯固土技术,不适宜在大江、大河流域河漫滩或护坡使用,水流速较大易被冲走且造价较高;4、新型生态袋固土方式,植物栽种单一、防冲击力度小、水淹时间较长容易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河岸边坡固土技术效果差,不能很好地解决高流速、深水淹没河岸情况下土壤、植物的防护问题,容易出现土壤流失植物被冲走的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通过双层编织的植物网结构,以及散土和袋装土交错设置结构的结合,能够大大的提高边坡的固土能力,提升栽种植物的抓地能力,有效的防止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包括紧贴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固土框的每个框格内填充有种植土,种植土内沿着平面均匀布置有多个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每个框格内种植土的表面上覆盖有底层防护网,底层防护网上方回填覆盖有回填土层,回填土层上方再覆盖设置上层防护网,所述底层防护网采用植物枝条编制而成,上层防护网采用活体植物编织成网。本技术的固土结构,通过双层编织的植物网结构,以及散土和袋装土交错设置结构的结合,能够大大的提高边坡的固土能力,提升栽种植物的抓地能力,有效的防止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首先通过固土框将边坡土壤分割呈多个框格模块,通过固土框嵌设在土壤中增强整个边坡的强度;在种植土的上层依次铺设底层防护网、回填土层、上层防护网;底层防护网采用植物枝条编制而成,能够在种植土上方形成初步保护网络,上层防护网采用活体植物编织成网,活体植物的幼苗在生长萌发长成过程中,根系生长能够在扎入种植土中形成根系网络,与底层防护网结合,从而达到固土效果;种植土内沿着平面均匀布置有多个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即种植土层由散土和袋装土构成,袋装土在其中交叉设置,能够提高种植土层的强度和抗冲刷能力,防止土壤流失。进一步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进一步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中每个框格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水位退去后能够使每个框格中残留的水快速排出。进一步的,植生袋装营养土内装有耐水淹湿生植物草籽,种植土内直接栽种有培育成熟的植物。进一步的,上层防护网上方回填覆盖有疏散土层,对上层防护网进行良好覆盖和保护。进一步的,底层防护网的四周通过石块与种植土压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通过双层编织的植物网结构,以及散土和袋装土交错设置结构的结合,能够大大的提高边坡的固土能力,提升栽种植物的抓地能力,有效的防止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2、本技术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上层防护网采用活体植物编织成网,活体植物的幼苗在生长萌发长成过程中,根系生长能够在扎入种植土中形成根系网络,与底层防护网结合,从而达到固土效果;3、本技术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种植土内沿着平面均匀布置有多个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即种植土层由散土和袋装土构成,袋装土在其中交叉设置,能够提高种植土层的强度和抗冲刷能力,防止土壤流失。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单个框格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单个框格内部剖面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固土框,2-种植土,3-植生袋装营养土,4-底层防护网,5-回填土层,6-上层防护网,7-疏散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包括紧贴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1,固土框1的每个框格内填充有种植土2,种植土2内沿着平面均匀布置有多个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3,每个框格内种植土2的表面上覆盖有底层防护网4,底层防护网4上方回填覆盖有回填土层5,回填土层上方再覆盖设置上层防护网6,所述底层防护网4采用植物枝条编制而成,上层防护网6采用活体植物编织成网。本技术的固土结构,通过双层编织的植物网结构,以及散土和袋装土交错设置结构的结合,能够大大的提高边坡的固土能力,提升栽种植物的抓地能力,有效的防止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首先通过固土框将边坡土壤分割呈多个框格模块,通过固土框嵌设在土壤中增强整个边坡的强度;在种植土的上层依次铺设底层防护网、回填土层、上层防护网;底层防护网采用植物枝条编制而成,能够在种植土上方形成初步保护网络,上层防护网采用活体植物编织成网,活体植物的幼苗在生长萌发长成过程中,根系生长能够在扎入种植土中形成根系网络,与底层防护网结合,从而达到固土效果;种植土内沿着平面均匀布置有多个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即种植土层由散土和袋装土构成,袋装土在其中交叉设置,能够提高种植土层的强度和抗冲刷能力,防止土壤流失。优选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优选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中每个框格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水位退去后能够使每个框格中残留的水快速排出。优选的,植生袋装营养土内装有耐水淹湿生植物草籽,种植土内直接栽种有培育成熟的植物。优选的,上层防护网上方回填覆盖有疏散土层7。优选的,底层防护网的四周通过石块与种植土压紧。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紧贴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1),固土框(1)的每个框格内填充有种植土(2),种植土(2)内沿着平面均匀布置有多个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3),每个框格内种植土(2)的表面上覆盖有底层防护网(4),底层防护网(4)上方回填覆盖有回填土层(5),回填土层上方再覆盖设置上层防护网(6),所述底层防护网(4)采用植物枝条编制而成,上层防护网(6)采用活体植物编织成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紧贴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菱形网格状固土框(1),固土框(1)的每个框格内填充有种植土(2),种植土(2)内沿着平面均匀布置有多个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3),每个框格内种植土(2)的表面上覆盖有底层防护网(4),底层防护网(4)上方回填覆盖有回填土层(5),回填土层上方再覆盖设置上层防护网(6),所述底层防护网(4)采用植物枝条编制而成,上层防护网(6)采用活体植物编织成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边坡防护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菱形网格状固土框(1)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尧杜晓宇吴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