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落带的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构建技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451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消落带的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构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消落带的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构建技术方法,包括S1适生植物筛选、S2植物配置、S3生境结构营建和S4可持续管护,具有面源净化拦截、稳定库岸、防止水土流失、提供生物生境、美化景观和后期少人工管理的优点,消落带植被群落构建对植物搭配比例有严格要求,适宜的比例搭配,有利于提升植物群落自身的稳定性,加强与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减少后期管理维护。减少后期管理维护。减少后期管理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消落带的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构建技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群落构建
,具体为一种用于消落带的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构建技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水、陆及其生态系统交错过渡与衔接的消落带,生态环境脆弱,容易收到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威胁。但消落带作为水陆过渡的生态屏障,在面源污染、稳定库岸、防止水土流失、提供生物生境、美化景观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
[0003]现阶段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两大方面。一方面为植物品种选择不合理,消落带地处环境区别于陆地区域,其植物选择具有针对性,大多数植物在消落带区域生长不佳或无法生存,若盲目运用植物,忽略植物本身特性,消落带生态修复效果不佳,生物多样性不能得到保证,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方面为植物群落构建方式市政化,消落带多数处于自然荒野区域,其修复方式应与区域环境相适宜,区别于市政绿化,消落带植被群落构建对植物搭配比例有严格要求,适宜的比例搭配,有利于提升植物群落自身的稳定性,加强与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减少后期管理维护。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落带的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构建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适生植物筛选:植物是自然生态群落的主体结构,消落带区域植被面临挑战多,为构建稳定自然生态群落结构,该技术植物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尤其在耐水湿、水涝方面,本技术植物选择乔木:落羽杉、中山杉、池杉、竹柳、乌桕等,灌木:秋华柳、中华蚊母、枸杞、小梾木等,草本植物:狗牙根、香根草、扁穗牛鞭草、卡开芦等。S2、植物配置:合理的植物配置是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结构稳定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举。该技术模拟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乔灌草占比约为1:3:6。乔木针阔叶占比约6:4,灌木观花观叶观果占比约6:2:2。乔木组团稀疏点缀种植,灌草混合栽植,灌草比例约3:7,其中草本植物中,高草草本植物分为高度60

100cm和高度80

150cm,且高度60

100cm高草草本植物占比15%

25%、高度80

150cm高草草本植物占比8%

15%,低矮草本植物高度为60cm以下。植物群落栽植完成后,在成苗种植区域播撒草花草籽,丰富物种类型,增强异质性,提升生物多样性。S3、生境结构营建:场地环境要适于各种生物共生,生境结构营建前,需对场地进行小尺度地形改造,地形变化与多样植被结合创造各种小气候,满足生物栖息环境。同时就地取材,旧物利用,利用卵石、枯枝、废木等材料创造多孔隙空间,为小型动物等提供藏身、觅食、筑巢的环境,多样性植被中浆果类植物为生物提供食物来源。S4、可持续管护:消落带的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植物多样性越高,越容易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该技术实施后,持续跟踪监测管护,及时清除对群落结构造成破坏的入侵植物,及时补植补栽因极端天气影响而死亡的植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落带的耐水淹自然生态群落构建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香根草的特性:1)优异的耐水淹性能,香根草在水下淹没长达3个多月后可恢复生长,具有优异的耐水淹性能。2)适应温度范围广,气温

10℃

45℃均能正常生长。3)香根草耐瘠性极强,根草耐酸耐碱耐盐,可适应pH3.5

11的土壤环境。4)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香根草分蘖性强,一般每丛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兴中张森林周斌高磊胡敏刘杨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