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00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3
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第一固定杆L型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边,第一固定杆横向的一侧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外装有手把,第二固定杆L型杆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底面上,第二固定杆横向的一侧装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经链条连接,第二齿轮L型横向一侧装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和第二齿轮间装有钢管,第三齿轮与提升杆上部锯齿相啮合;斜板为两块平板构成,两块平板的夹角间装有转动杆,转动杆内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连接杆连接,构成斜板过滤装置,斜板过滤装置固定在池底,提升杆下部与斜板过滤装置上的斜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生产制造,使用方便,成本低,可有效的清理斜板上的残留絮体,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活、工业给水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水在使用之前往往需要进行处理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水处理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最常用的就是过滤法和沉淀法,在沉淀法中,斜板沉淀是对水体进行沉淀法净化的常用方式,斜板沉淀之前将原水与药剂混合,混合是絮凝反应的必须工艺,提升药剂效率,使药剂充分与原水接触反应,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絮体,絮体是水中悬浮物加药剂后由小颗粒长成具有沉降性能的大的絮状颗粒,在原水与药剂混合后进入到沉淀池后,大部分絮体颗粒将会沉淀至斜板,再由斜板滑落至沉淀池底部,但由于有些絮体较轻,不能靠自重滑落至池底,仍存在一定量的絮体残留在斜板上,从而影响后续沉淀效果。因此,如何清理斜板上的残留絮体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可有效解决斜板上的残留絮体影响后续沉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包括固定杆、斜板和齿轮,所述的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为L型杆,L型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边,第一固定杆横向的一侧上经轴承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外侧面上装有手把,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平行相间开的设有结构相同的多个,第二固定杆为L型杆,L型杆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底面上,每个第二固定杆横向的一侧中间均经轴承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同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位于同一直线,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经与齿尖相契合的链条连接,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每个第二齿轮L型横向一侧的端面上均经轴承装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齿轮,每个第三齿轮和对应的第二齿轮间装有钢管,钢管相间开的套装在第二固定杆L型横向一侧上,提升杆为上部侧面设有锯齿的四棱柱体,第三齿轮与提升杆上部锯齿相啮合;斜板为两块平板构成斜屋脊状的一体结构,两块平板相邻一边的夹角间沿长向装有空心的转动杆,转动杆内装有转动轴,斜板设有上、下均布平行相间开的多个,转动轴两端伸出转动杆与置于斜板两端的两根垂直向的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构成斜板过滤装置,多个斜板过滤装置横向平行相间开的固定在池底上,提升杆下部经伸缩杆与相邻的斜板过滤装置上的斜板侧边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易生产制造,使用方便,成本低,可有效的清理斜板上的残留絮体,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提升排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推排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情况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结合附图给出,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包括固定杆、斜板和齿轮,所述的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101,第一固定杆1为L型杆,L型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边,第一固定杆1横向的一侧上经轴承装有第一齿轮2,第一齿轮2外侧面上装有手把7,第二固定杆101与第一固定杆1平行相间开的设有结构相同的多个,第二固定杆101为L型杆,L型杆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底面上,每个第二固定杆101横向的一侧中间均经轴承装有与第一齿轮2相同的第二齿轮201,第二齿轮201与第一齿轮2位于同一直线,第二齿轮201和第一齿轮2经与齿尖相契合的链条3连接,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每个第二齿轮201L型横向一侧的端面上均经轴承装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齿轮4,每个第三齿轮4和对应的第二齿轮201间装有钢管5,钢管5相间开的套装在第二固定杆101L型横向一侧上,提升杆6为上部侧面设有锯齿的四棱柱体,第三齿轮4与提升杆6上部锯齿相啮合;斜板11为两块平板构成斜屋脊状的一体结构,两块平板相邻一边的夹角间沿长向装有空心的转动杆8,转动杆8内装有转动轴,斜板11设有上、下均布平行相间开的多个,转动轴两端伸出转动杆8与置于斜板11两端的两根垂直向的连接杆9连接在一起,构成斜板过滤装置,多个斜板过滤装置横向平行相间开的固定在池底上(附图仅示出4个),提升杆6下部经伸缩杆10与相邻的斜板过滤装置上的斜板11侧边连接。为保证更好的实施效果,所述的伸缩杆10包括直径逐渐缩小的多个段截1001,每个段截1001的一端设有向外的突起1002,另一端内壁设有向内的凸缘1003,当伸缩杆10被拉伸时,直径小的段截1001上的突起1002被相邻的直径大的段截1001内的凸缘1003阻碍,从而使伸缩杆10被拉长固定。所述的斜板过滤装置上的斜板11设有上、下平行相间开均布的3个(附图仅示出3个)。所述的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101均为不锈钢制成的L型杆。所述的提升杆6与伸缩杆10间经球形接头12相连,消除斜板11上下转动时与提升杆6之间产生的角度差异。本技术在具体工作时,将第一固定杆1固定在池边,第二固定杆101均布相间开的固定在斜板沉淀池内,当需要进行排泥时,握住手把7,向右(相对于附图所示)转动,第一齿轮2转动,带动链条3转动,链条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01也向右转动,第三齿轮4经钢管与第二齿轮201连接在一起,第二齿轮201转动带动第三齿轮4也向右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三齿轮4相啮合的提升杆6向上运动,提升杆6向上运动,使斜板11与提升杆6连接的一侧平板向上倾斜,斜板11绕着转动轴转动,使另一侧的平板向下倾斜,角度与水平线夹角呈75°,从而使斜板的沉积絮体由于自重滑落,沉积絮体滑落至池内后,同上述,向左转动手把7,使提升杆6向下运动,伸缩杆10被拉伸,使斜板11与提升杆6连接的一侧平板向下倾斜,角度与水平线夹角呈75°,从而使与提升杆6连接的一侧平板上的沉积絮体由于自重滑落,斜板11两侧平板上的沉积絮体均清理完毕后,转动手把7,使斜板11恢复初始角度即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要指出的是,上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更动或者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易生产制造,使用方便,成本低,整个过程中无需电力,节能减排,可有效的清理斜板上的残留絮体,保证侧向流斜板沉淀过程的过水断面面积,从而保证侧向流沉淀的沉淀效果,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包括固定杆、斜板和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101),第一固定杆(1)为L型杆,L型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边,第一固定杆(1)横向的一侧上经轴承装有第一齿轮(2),第一齿轮(2)外侧面上装有手把(7),第二固定杆(101)与第一固定杆(1)平行相间开的设有结构相同的多个,第二固定杆(101)为L型杆,L型杆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底面上,每个第二固定杆(101)横向的一侧中间均经轴承装有与第一齿轮(2)相同的第二齿轮(201),第二齿轮(201)与第一齿轮(2)位于同一直线,第二齿轮(201)和第一齿轮(2)经与齿尖相契合的链条(3)连接,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每个第二齿轮(201)L型横向一侧的端面上均经轴承装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齿轮(4),每个第三齿轮(4)和对应的第二齿轮(201)间装有钢管(5),钢管(5)相间开的套装在第二固定杆(101)L型横向一侧上,提升杆(6)为上部侧面设有锯齿的四棱柱体,第三齿轮(4)与提升杆(6)上部锯齿相啮合;/n斜板(11)为两块平板构成斜屋脊状的一体结构,两块平板相邻一边的夹角间沿长向装有空心的转动杆(8),转动杆(8)内装有转动轴,斜板(11)设有上、下均布平行相间开的多个,转动轴两端伸出转动杆(8)与置于斜板(11)两端的两根垂直向的连接杆(9)连接在一起,构成斜板过滤装置,多个斜板过滤装置横向平行相间开的固定在池底上,提升杆(6)下部经伸缩杆(10)与相邻的斜板过滤装置上的斜板(11)侧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包括固定杆、斜板和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101),第一固定杆(1)为L型杆,L型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边,第一固定杆(1)横向的一侧上经轴承装有第一齿轮(2),第一齿轮(2)外侧面上装有手把(7),第二固定杆(101)与第一固定杆(1)平行相间开的设有结构相同的多个,第二固定杆(101)为L型杆,L型杆竖直的一侧固定在池底面上,每个第二固定杆(101)横向的一侧中间均经轴承装有与第一齿轮(2)相同的第二齿轮(201),第二齿轮(201)与第一齿轮(2)位于同一直线,第二齿轮(201)和第一齿轮(2)经与齿尖相契合的链条(3)连接,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每个第二齿轮(201)L型横向一侧的端面上均经轴承装有结构相同的第三齿轮(4),每个第三齿轮(4)和对应的第二齿轮(201)间装有钢管(5),钢管(5)相间开的套装在第二固定杆(101)L型横向一侧上,提升杆(6)为上部侧面设有锯齿的四棱柱体,第三齿轮(4)与提升杆(6)上部锯齿相啮合;
斜板(11)为两块平板构成斜屋脊状的一体结构,两块平板相邻一边的夹角间沿长向装有空心的转动杆(8),转动杆(8)内装有转动轴,斜板(11)设有上、下均布平行相间开的多个,转动轴两端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宁琪彭赵旭娄天宇姜昆王炬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