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88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包括上层输送线体及下层输送线体,所述上层输送线体设置于下层输送线体的正上方,所述上层输送线体及下层输送线体均包括双列式输送机、传动输送机、转移输送机及顶升组件,所述双列式输送机具有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同步输送机,工作状态下工装板可放置于上层输送线体的双列式输送机进行输送,在工装板运行到转移位时,感应器感应到工装板已到位,并通过升降阻挡块挡住工装板;在需要垂直方向转移时,通过安装在转移机构主体上的短行程顶升气缸,使工装板上升脱离原方向主线体,当上升到位后转移输送机开始运行,将工装板移载到下一垂直方向的传动输送机上,便可自动进行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
技术介绍
应用于机械加工的输送线体中,产品或者工装板需要交叉转向时常见的方式为,在主输送机的侧部设置一与其相垂直的垂直输送机,在工装板到达相应位置时,通过人工取拿并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输送机,其不仅耗费人工,且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人工方式的转移效率也相对较低,在同时具有工装板或空工装板需要输送时,空工装板的回位也需要耗费人力进行转移,经济性相对较差。为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包括上层输送线体及下层输送线体,所述上层输送线体设置于下层输送线体的正上方,所述上层输送线体及下层输送线体均包括双列式输送机、传动输送机、转移输送机及顶升组件,所述双列式输送机具有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同步输送机,两所述同步输送机之间设置有前限位组件及后限位组件,所述前限位组件及后限位组件均包括升降阻挡块及感应器,所述升降阻挡块与感应器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同步输送机的输送方向,所述升降阻挡块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一控制器;所述传动输送机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双列式输送机的侧部,并与所述双列式输送机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转移输送机设置于两所述同步输送机之间,由所述同步输送机进行输送,所述转移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与所述传动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顶升组件设置于两所述同步输送机之间,并位于所述转移输送机的下方,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承载板及顶升气缸,所述承载板与所述传动输送机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顶升气缸竖直设置,该顶升气缸的推杆与承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由所述顶升气缸驱动作伸出或缩回的运动,所述承载板伸出时,所述承载板的顶部抵靠于所述转移输送机的底部,并使所述转移输送机的底部高于所述传动输送机的所在平面;所述前限位组件及后限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的前后两侧,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及顶升气缸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呈矩形状,该承载板的底部四角与所述双列式输送机底面之间均设置有一导向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为导杆直线轴承或滚珠直线导轨。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阻挡块设置有两个,该两个升降阻挡块分别与所述转移输送机的左右两端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双列式输送机上靠近所述传动输送机的一侧设置有一朝向所述传动输送机倾斜的斜面。相对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包括上层输送线体及下层输送线体,工作状态下工装板可放置于上层输送线体的双列式输送机进行输送,在工装板运行到转移位时,感应器感应到工装板已到位,并通过升降阻挡块挡住工装板;在需要垂直于双列式输送机的运行方向转移时,通过安装在转移机构主体上的短行程顶升气缸,使工装板上升脱离原方向主线体,当上升到位后转移输送机开始运行,将工装板移载到下一垂直方向的传动输送机上,其可自动进行切换,操作更加简单快捷;下层输送线体与上层输送线体结构相同,其位于上层输送线体的下方,也能实现工装板的换向转移,同时由于空工装板的返程需要,还能双层实现转移与循环,经济性与实用性兼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层输送线体与下层输送线体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前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00双列式输送机、101同步输送机、102前限位组件、103后限位组件、121升降阻挡块、122感应器、123驱动机构、200传动输送机、300转移输送机、400顶升组件、401承载板、402顶升气缸、403导向组件、500上层输送线体、600下层输送线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参见图1-3,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包括上层输送线体500及下层输送线体600,参见图2,上层输送线体500设置于下层输送线体600的正上方,上层输送线体500与下层输送线体600的结构相同,两者摆放时可通过支架固定于地面上;上层输送线体500及下层输送线体600均包括双列式输送机100、传动输送机200、转移输送机300及顶升组件400,双列式输送机100具有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同步输送机101,该两个同步输送机101间隔设置且同步运动,双列式输送机100根据常用材料、负载机使用场合可采用链条式、皮带式、同步带式、倍速链式双列输送机,本实施例采用双列同步齿形输送机,输送过程中转移输送机300放置于两个同步输送机101之间,由同步输送机101驱动进行运动;传动输送机200及转移输送机300可采用两列皮带式或动力辊筒式输送机;传动输送机200的一端抵靠于双列式输送机100的侧部,并与双列式输送机100相互垂直设置;转移输送机300设置于两同步输送机101之间,由同步输送机101进行输送,转移输送机300的输送方向与传动输送机200的输送方向相同;参见图1及图3,两同步输送机101之间设置有前限位组件102及后限位组件103,前限位组件102及后限位组件103均包括升降阻挡块121及感应器122,升降阻挡块121与感应器122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同步输送机101的输送方向,升降阻挡块121通过一驱动机构123驱动沿竖直方向运动,感应器122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一控制器;驱动机构123可采用短行程气缸或电液缸等直线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采用短行程气缸,该短行程气缸的竖直向上设置并与升降阻挡块121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升降阻挡块121伸出或缩回,伸出状态下升降阻挡块121能够阻挡并抵靠在转移输送机300的侧部,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输送线体(500)及下层输送线体(600),所述上层输送线体(500)设置于下层输送线体(600)的正上方,所述上层输送线体(500)及下层输送线体(600)均包括双列式输送机(100)、传动输送机(200)、转移输送机(300)及顶升组件(400),所述双列式输送机(100)具有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同步输送机(101),两所述同步输送机(101)之间设置有前限位组件(102)及后限位组件(103),所述前限位组件(102)及后限位组件(103)均包括升降阻挡块(121)及感应器(122),所述升降阻挡块(121)与感应器(122)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同步输送机(101)的输送方向,所述升降阻挡块(121)通过一驱动机构(123)驱动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感应器(122)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一控制器;/n所述传动输送机(200)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双列式输送机(100)的侧部,并与所述双列式输送机(100)相互垂直设置;/n所述转移输送机(300)设置于两所述同步输送机(101)之间,由所述同步输送机(101)进行输送,所述转移输送机(300)的输送方向与所述传动输送机(200)的输送方向相同;/n所述顶升组件(400)设置于两所述同步输送机(101)之间,并位于所述转移输送机(300)的下方,所述顶升组件(400)包括承载板(401)及顶升气缸(402),所述承载板(401)与所述传动输送机(200)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顶升气缸(402)竖直设置,该顶升气缸(402)的推杆与承载板(40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401)由所述顶升气缸(402)驱动作伸出或缩回的运动,所述承载板(401)伸出时,所述承载板(401)的顶部抵靠于所述转移输送机(300)的底部,并使所述转移输送机(300)的底部高于所述传动输送机(200)的所在平面;/n所述前限位组件(102)及后限位组件(103)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401)的前后两侧,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123)及顶升气缸(402)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电驱动式双层线体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输送线体(500)及下层输送线体(600),所述上层输送线体(500)设置于下层输送线体(600)的正上方,所述上层输送线体(500)及下层输送线体(600)均包括双列式输送机(100)、传动输送机(200)、转移输送机(300)及顶升组件(400),所述双列式输送机(100)具有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同步输送机(101),两所述同步输送机(101)之间设置有前限位组件(102)及后限位组件(103),所述前限位组件(102)及后限位组件(103)均包括升降阻挡块(121)及感应器(122),所述升降阻挡块(121)与感应器(122)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同步输送机(101)的输送方向,所述升降阻挡块(121)通过一驱动机构(123)驱动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感应器(122)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一控制器;
所述传动输送机(200)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双列式输送机(100)的侧部,并与所述双列式输送机(100)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转移输送机(300)设置于两所述同步输送机(101)之间,由所述同步输送机(101)进行输送,所述转移输送机(300)的输送方向与所述传动输送机(200)的输送方向相同;
所述顶升组件(400)设置于两所述同步输送机(101)之间,并位于所述转移输送机(300)的下方,所述顶升组件(400)包括承载板(401)及顶升气缸(402),所述承载板(401)与所述传动输送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维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泊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