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结构和卫星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90245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星结构和卫星装配方法,卫星结构包括:包括多个卫星舱板、电子设备、线缆和插接组件,其中,当所述卫星舱板为单板结构时,根据预设的卫星结构布局将所述电子设备、线缆和插接组件安装在对应的卫星舱板上;在同一卫星舱板上,所述线缆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另一端连接所述插接组件;在不同卫星舱板之间,通过所述插接组件插接建立电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卫星装配和拆卸效率,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卫星。现自动化批量生产卫星。现自动化批量生产卫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星结构和卫星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卫星
,尤其涉及一种卫星结构和卫星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卫星结构多为箱板结构,箱板卫星结构操作空间狭小,易出现部件在狭小空间内相互遮挡,舱板与舱板间的连接也有很多部分位于舱体内部,难以使用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进入舱体内部装配,通常还需要人工在卫星舱体内安装各种设备,因此只能单件生产,无法实现批卫星批量化生产,卫星装配效率低。此外,当卫星的中的部分设备需要测试或维修时,需要拆卸卫星结构,而现有的卫星结构的卫星舱板与舱板之间多为完成的固定的状态,因此拆卸困难,卫星拆卸效率低。且现有的卫星结构的不同设备安装在不同的舱板上,设备之间连接的电缆会固定在各个舱板上,当对一个设备的舱板拆卸时,先需要把互相连接的电缆断开才能将该舱板取下,并且,再进行装配时,装配过程复杂。由此可知,如何改进卫星结构,提高卫星装配和拆卸效率,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结构和卫星装配方法,提高了卫星装配和拆卸效率,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卫星。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卫星结构,包括多个卫星舱板、电子设备、线缆和插接组件,其中,当所述卫星舱板为单板结构时,根据预设的卫星结构布局将所述电子设备、线缆和插接组件安装在对应的卫星舱板上;在同一卫星舱板上,所述线缆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另一端连接所述插接组件;在不同卫星舱板之间,通过所述插接组件插接建立电器连接;所述卫星舱板包括下盖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中间插板和上盖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分别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在所述下盖板上,组成顶部开口的单层箱体结构,所述中间插板根据预设的卫星结构布局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内部对应位置,当两个相连接的卫星舱板之间存在对应的插接组件时,安装舱板时将对应插接组件插接起来;所述上盖板17在其他所有卫星舱板安装好之后,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顶部,形成顶部闭合的箱体结构。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卫星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在所有卫星舱板处于单板结构时,根据预设的卫星结构布局将卫星结构的电子设备、线缆、插接组件和/或对接凸台安装在对应的卫星舱板上,所述卫星舱板包括下盖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中间插板和上盖板,所述中间插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中间插板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插板;步骤S2、基于下盖板的每一边界位置上的第一定位销钉和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上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将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装配在下盖板上,组成顶部开口的单层箱体结构;
步骤S3、基于第二定位销钉和第二定位孔,或者基于对接凸台和对接凹槽,将所有第一中间插板和第二中间插板安装在箱体结构内部;步骤S4、将上盖板安装在箱体结构顶部,并采用螺钉将所述上盖板和每一与上盖板接触的卫星舱板连接起来,形成顶部闭合的箱体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卫星结构和卫星装配方法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有卫星舱板之间采用扁平化连接,每块舱板在安装前装配好对应的设备,安装好以后,每块卫星舱板均可单独拆卸下来进行设备的测试或检修,且完成后依然可以准确安装定位,提高了卫星装配和拆卸效率,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卫星。
[000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卫星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安装上盖板的卫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安装前侧板的卫星结构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卫星结构的定位销钉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卫星结构的对接凸台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卫星结构的中间插板示意图。
[0009]【符号说明】1:卫星舱板
ꢀꢀꢀꢀꢀꢀꢀꢀꢀꢀꢀꢀꢀꢀꢀ
2:电子设备3:插接组件
ꢀꢀꢀꢀꢀꢀꢀꢀꢀꢀꢀꢀꢀꢀꢀ
4:第一定位销钉5:对接凸台
ꢀꢀꢀꢀꢀꢀꢀꢀꢀꢀꢀꢀꢀꢀꢀ
11:下盖板12:前侧板
ꢀꢀꢀꢀꢀꢀꢀꢀꢀꢀꢀꢀꢀꢀꢀꢀ
13:后侧板14:左侧板
ꢀꢀꢀꢀꢀꢀꢀꢀꢀꢀꢀꢀꢀꢀꢀꢀ
15:右侧板16:中间插板
ꢀꢀꢀꢀꢀꢀꢀꢀꢀꢀꢀꢀꢀꢀ
161:第一中间插板162:第二中间插板
ꢀꢀꢀꢀꢀꢀꢀꢀꢀ
160:对接凹槽51:螺母区域
ꢀꢀꢀꢀꢀꢀꢀꢀꢀꢀꢀꢀꢀꢀ
110:螺纹孔17:上盖板
ꢀꢀꢀꢀꢀꢀꢀꢀꢀꢀꢀꢀꢀꢀꢀꢀ
161: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卫星结构和卫星装配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卫星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多个卫星舱板1、电子设备2、线缆(图中未示出)和插接组件3,其中,当所述卫星舱板1为单板结构时,根据预设的卫星结构布局将所述电子设备2、线缆和插接组件3安装在对应的卫星舱板1上,需要说明
的是,卫星舱板1为单板结构,指的是卫星舱板1均未与其他卫星舱板1安装组合时的状态,卫星结构的布局根据实际所需要装配的卫星结构来设定,具体包括设置好每一卫星舱板1所需安装的位置,每一卫星舱板1上所需安装的电子设备2、线缆和插接组件3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卫星具体结构在对应舱板上安装电子设备2、线缆和插接组件3等部件,并不是每一卫星舱板1上都必须布置电子设备2、线缆和插接组件3等部件,电子设备2具体包括卫星配电箱、卫星中心处理单元、卫星数据处理单元和电池等。在同一卫星舱板1上,所述线缆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2,另一端连接所述插接组件3;在不同卫星舱板1之间,通过所述插接组件3插接建立电器连接。所述卫星舱板1包括下盖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上盖板17和中间插板16,所述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分别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在所述下盖板11上,组成顶部开口的单层箱体结构,这样便使得整个卫星结构呈扁平化结构。所述中间插板16根据预设的卫星结构布局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内部对应位置,当两个相连接的卫星舱板1之间存在对应的插接组件3时,安装舱板时将对应插接组件3插接起来;所述上盖板17在其他所有卫星舱板1安装好之后,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顶部,形成顶部闭合的箱体结构,为了减轻卫星的质量,卫星舱板1的厚度通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卫星舱板、电子设备、线缆和插接组件,其中,当所述卫星舱板为单板结构时,根据预设的卫星结构布局将所述电子设备、线缆和插接组件安装在对应的卫星舱板上;在同一卫星舱板上,所述线缆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另一端连接所述插接组件;在不同卫星舱板之间,通过所述插接组件插接建立电器连接;所述卫星舱板包括下盖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中间插板和上盖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分别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在所述下盖板上,组成顶部开口的单层箱体结构,所述中间插板根据预设的卫星结构布局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内部对应位置,当两个相连接的卫星舱板之间存在对应的插接组件时,安装舱板时将对应插接组件插接起来;所述上盖板在其他所有卫星舱板安装好之后,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顶部,形成顶部闭合的箱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每一边界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销钉,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钉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与所述下盖板基于所述第一定位销钉和第一定位孔安装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插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中间插板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插板,所述第一中间插板和所述第二中间插板均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内,其中,所述第一中间插板一端连接至所述前侧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后侧板,且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中间插板一端连接至所述左侧板,另一端连接至于所述左侧板相邻的第一中间插板,或者,所述第二中间插板两端分别连接至相邻的两个第一中间插板,或者,所述第二中间插板一端连接至所述右侧板,另一端连接至与所述右侧板相邻的第一中间插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插板和第二中间插板将所述箱体结构内部划分为规则的格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在每一所述中间插板对应的安装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销钉,每一所述中间插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销钉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津林贾利敏焦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最终前沿深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