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包括装置底托,装置底托顶部与吸附平台底部固定连接,装置底托底部与泵体顶部相连通,装置底托前侧内壁与连接板外表面滑动连接。该PMI泡沫固定结构,通过将PMI泡沫放置在吸附平台上,根据PMI泡沫的长度调整限位挡板,便于限制PMI泡沫前后两侧的位置,通过电机带动固定杆转动,活塞在泵体中运动,内外的气压差吸附将PMI泡沫吸附在吸附平台上,通过转动调节杆使顶夹片与PMI泡沫表面接触,起到对PMI泡沫边缘的固定作用,从而解决了固定装置对PMI泡沫材料的一端进行固定容易使材料表面在加工时受力不均衡产生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工业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PMI泡沫材料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泡沫塑料,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雷达天线外罩、直升机桨叶等领域,尤其应用在飞机模型的舵面前缘、襟副翼及舱门结构上,不同的机械结构所需的PMI泡沫材料的外形结构也不同。在对PMI泡沫材料进行型面加工时需要将待加工的PMI泡沫材料固定,然后再在固定的PMI泡沫材料上进行加工,然而现有的PMI泡沫材料固定的不稳定,继而不方便型面加工。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937140U提出了一种PMI泡沫材料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有螺纹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螺纹块和第二固定块通过螺钉与底座固定连接,螺纹块的内壁与螺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螺丝杆的一端与旋转按钮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底端通过抱箍与第一按压板固定连接。该种PMI泡沫材料固定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有的旋转按钮对第一固定块进行调节,来对应PMI泡沫材料的宽度,再通过设有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且在液压缸下面均设有按压板,使得上面的按压板通过按压在PMI泡沫材料的表面,使得PMI泡沫材料固定更稳定,在面加工时PMI泡沫材料不易发生移动,而增加了型面加工的工作难度,但是该固定装置对PMI泡沫材料的一端进行固定容易使材料表面在加工时受力不均衡产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解决了固定装置对PMI泡沫材料的一端进行固定容易使材料表面在加工时受力不均衡产生断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包括装置底托,所述装置底托顶部与吸附平台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底部与泵体顶部相连通,所述装置底托前侧内壁与连接板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正面与限位挡板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底部与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与固定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左侧内壁与伸缩底板右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底板内壁与伸缩顶板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顶板左端顶部与底夹片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夹片顶部中心被调节杆底端穿过,所述调节杆顶端穿过顶夹片底部中心,所述顶夹片底部与限位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底端穿过底夹片顶部,所述泵体内壁与活塞外侧面相接触,所述活塞底部与连接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杆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通过转轴与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底端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底部与电机架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架顶部与装置底托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泵体左侧面与泄气管右端相连通,所述泄气管内壁与泄气阀外表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装置底托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两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表面粘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吸附平台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吸气孔,所述吸附平台上的每组吸气孔的直径均相同。优选的,所述装置底托底部四角均匀连接有四组支撑架,相邻所述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柱。优选的,所述装置底托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伸缩底板和伸缩顶板,每组所述伸缩顶板上均连接有一组底夹片和顶夹片。优选的,所述底夹片和顶夹片内侧面均粘接有橡胶垫,所述底夹片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柱。(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PMI泡沫固定结构,通过将PMI泡沫放置在吸附平台上,根据PMI泡沫的长度调整限位挡板,便于限制PMI泡沫前后两侧的位置,通过电机带动固定杆转动,活塞在泵体中运动,内外的气压差吸附将PMI泡沫吸附在吸附平台上,通过转动调节杆使顶夹片与PMI泡沫表面接触,起到对PMI泡沫边缘的固定作用,从而解决了固定装置对PMI泡沫材料的一端进行固定容易使材料表面在加工时受力不均衡产生断裂的问题。2、该PMI泡沫固定结构,通过装置底托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两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表面粘接有防滑垫,便于限制PMI泡沫前后两侧位置,通过吸附平台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吸气孔,吸附平台上的每组吸气孔的直径均相同,便于吸附PMI泡沫,通过装置底托底部四角均匀连接有四组支撑架,相邻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柱,便于支撑固定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装置底托;2、吸附平台;3、连接板;4、限位挡板;5、支撑架;6、固定底座;7、泵体;8、泄气管;9、泄气阀;10、活塞;11、连接件;12、连接轴;13、连接杆;14、转轴;15、固定杆;16、电机;17、电机架;18、伸缩底板;19、伸缩顶板;20、底夹片;21、调节杆;22、顶夹片;23、限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包括装置底托1,装置底托1顶部与吸附平台2底部固定连接,装置底托1底部与泵体7顶部相连通,装置底托1前侧内壁与连接板3外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板3正面与限位挡板4背面固定连接,装置底托1底部与支撑架5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架5底部与固定底座6顶部固定连接,装置底托1左侧内壁与伸缩底板18右端外表面滑动连接,伸缩底板18内壁与伸缩顶板19外表面滑动连接,伸缩顶板19左端顶部与底夹片20底部固定连接,底夹片20顶部中心被调节杆21底端穿过,调节杆21顶端穿过顶夹片22底部中心,顶夹片22底部与限位柱23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柱23底端穿过底夹片20顶部,泵体7内壁与活塞10外侧面相接触,活塞10底部与连接件11顶部固定连接,连接件11通过连接轴12与连接杆13顶端转动连接,连接杆13底端通过转轴14与固定杆15顶端转动连接,固定杆15底端与电机16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16底部与电机架17内壁底部固定连接,电机架17顶部与装置底托1顶部固定连接,泵体7左侧面与泄气管8右端相连通,泄气管8内壁与泄气阀9外表面相接触。具体的,为了便于限制PMI泡沫前后两侧位置,装置底托1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两组限位挡板4,限位挡板4表面粘接有防滑垫,通过两侧的限位挡板4限制PMI泡沫的位置。具体的,为了便于吸附PMI泡沫,吸附平台2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吸气孔,吸附平台2上的每组吸气孔的直径均相同,通过活塞10运动时内外气压变化吸附PMI泡沫。具体的,为了便于支撑固定装置,装置底托1底部四角均匀连接有四组支撑架5,相邻支撑架5之间连接有固定柱,使固定装置固定更加稳定。具体的,为了便于固定PMI泡沫,装置底托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包括装置底托(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底托(1)顶部与吸附平台(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1)底部与泵体(7)顶部相连通,所述装置底托(1)前侧内壁与连接板(3)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正面与限位挡板(4)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1)底部与支撑架(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5)底部与固定底座(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1)左侧内壁与伸缩底板(18)右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底板(18)内壁与伸缩顶板(19)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顶板(19)左端顶部与底夹片(20)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夹片(20)顶部中心被调节杆(21)底端穿过,所述调节杆(21)顶端穿过顶夹片(22)底部中心,所述顶夹片(22)底部与限位柱(2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23)底端穿过底夹片(20)顶部,所述泵体(7)内壁与活塞(10)外侧面相接触,所述活塞(10)底部与连接件(1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1)通过连接轴(12)与连接杆(13)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3)底端通过转轴(14)与固定杆(15)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5)底端与电机(16)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底部与电机架(17)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架(17)顶部与装置底托(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泵体(7)左侧面与泄气管(8)右端相连通,所述泄气管(8)内壁与泄气阀(9)外表面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MI泡沫固定结构,包括装置底托(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底托(1)顶部与吸附平台(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1)底部与泵体(7)顶部相连通,所述装置底托(1)前侧内壁与连接板(3)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正面与限位挡板(4)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1)底部与支撑架(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5)底部与固定底座(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托(1)左侧内壁与伸缩底板(18)右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底板(18)内壁与伸缩顶板(19)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顶板(19)左端顶部与底夹片(20)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夹片(20)顶部中心被调节杆(21)底端穿过,所述调节杆(21)顶端穿过顶夹片(22)底部中心,所述顶夹片(22)底部与限位柱(2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23)底端穿过底夹片(20)顶部,所述泵体(7)内壁与活塞(10)外侧面相接触,所述活塞(10)底部与连接件(1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1)通过连接轴(12)与连接杆(13)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3)底端通过转轴(14)与固定杆(15)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5)底端与电机(16)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底部与电机架(17)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涵,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翔航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