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29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4
本申请涉及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属于羊毛织物功能整理的领域,其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氧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织物;S2、一次还原处理,得到一次还原织物,所述一次还原液包括亚硫酸钠;S3、二次还原处理,得到二次还原织物,所述二次还原液包括亚硫酸钠,所述二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小于等于所述一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S4、抗菌处理,得到抗菌羊毛织物;所述抗菌处理液中包括浓度为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羊毛织物功能整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羊毛织物,是以山羊毛为原料针织而成的服装。根据纱线类别分为粗纺针织和精纺针织两种,根据原料比例可以分为纯羊毛及羊毛混纺两种。大众款式多为“V”型领套头衫、开衫、圆领套衫等。具有山羊毛本身的白、青、紫等天然色彩,也可染色。羊毛织物的手感细软、柔滑,有光泽,保暖性好,穿着舒适。
[0003]然而,羊毛纤维上微孔结构吸附的水分及角蛋白成分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水分及营养。人们在穿着舒适的同时对羊毛织物的卫生整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羊毛的抗菌整理日益成熟,抗菌羊毛的研制对于满足日常需求、拓宽应用空间及推动纺织行业的进步均具有重大意义。
[0004]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61491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织物准备;(2)整理液配制:配制质量浓度为5~30g/L的壳聚糖黄芩甙水提取液;(3)浸轧:采用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90%;(4)预烘:将浸轧后的羊毛织物在70~80℃下预烘3~5分钟;(5)焙烘:将预烘后的羊毛织物在80~130℃下焙烘60~90秒。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羊毛表面存在鳞片等特殊结构,这些特殊结构导致羊毛纺织品很难直接与抗菌整理剂结合,抗菌整理剂中的抗菌成分与羊毛纺织品的结合牢度较低,不耐水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抗菌羊毛纺织品的耐水洗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09]S1、氧化处理,即将羊毛织物放入到氧化处理液中进行氧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织物,所述氧化处理液中包括浓度为0.12

0.15wt%的过硫酸氢钾;
[0010]S2、一次还原处理,即将步骤S1中得到的预处理织物放入到一次还原液中进行处理,得到一次还原织物,所述一次还原液包括亚硫酸钠;
[0011]S3、二次还原处理,即将步骤S2中得到的一次还原织物放入到二次还原液中进行处理,得到二次还原织物,所述二次还原液包括亚硫酸钠,所述二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小于等于所述一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
[0012]S4、抗菌处理,即将步骤S3中得到的二次还原织物放入到抗菌处理液中进行处理,得到抗菌羊毛织物;所述抗菌处理液中包括浓度为0.1

0.2wt%的双癸基二甲基甲酸铵、浓
度为1

2wt%的聚六亚甲基双胍和2

3wt%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羊毛纤维的外表皮层存在大量类脂物质,次外表皮层富含胱氨酸。胱氨酸二硫键在羊毛大分子间的高度共价交联和羊毛表面及胞间存在的类脂物质形成了扩散壁垒。这就导致了,未经预处理的羊毛纺织品难以直接与具有抗菌活性的整理剂结合反应。经过预氧化和两次还原处理之后,羊毛纤维表面引入了大量半胱氨磺酸盐,从而使抗菌处理液中的活性组分能更好的结合到羊毛纤维上,以提高耐水洗性能。
[0014]本申请中特定选用先高浓度、再低浓度的二次还原工艺是由于,常规的一次还原工艺需要亚硫酸钠保持较高的浓度,而高浓度的亚硫酸钠还原处理可能导致羊毛纤维局部氧化还原过度,从而大大降低羊毛纤维的强力。选用较低浓度的亚硫酸钠,并采用二次还原工艺能够大大提高羊毛纤维的强力。
[0015]进一步的,特定采用双癸基二甲基甲酸铵和聚六亚甲基双胍这两种抗菌成分,是由于这两种抗菌成分存在协同抗菌的效果,相较于单独使用,两者复配能显著提高体系的抗菌效果,从而提高羊毛织物的抗菌性。
[0016]额外添加的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能够提高抗菌成分的分散效果,并使抗菌成分更好的渗透到羊毛纤维之间。另外,申请人意外的发现,相较于添加一般的分散剂,添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能够显著提高最终得到的抗菌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
[0017]另外,氧化还原处理对羊毛纤维的强力损伤较大。特定选用聚六亚甲基双胍作为抗菌成分,是由于聚六亚甲基双胍能够覆盖在损伤的羊毛纤维表面,对羊毛纤维的损伤部位进行填充,降低羊毛纤维的强力损失。且由于采用了二次还原工艺,羊毛纤维表面的聚六亚甲基双胍膜更加连续,耐水洗性防毡缩效果更佳。
[0018]可选的,所述氧化处理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0019]过硫酸氢钾0.12

0.15%;
[0020]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0.1

0.2%;
[0021]水余量。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常见的氯化氧化法,采用过硫酸氢钾对羊毛织物进行氧化处理不产生AOX物质,环境更加友好。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作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过硫酸氢钾在羊毛纤维间的渗透效果,以提高过硫酸氢钾对羊毛纤维的氧化处理效果。进一步的,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与抗菌处理液中的双癸基二甲基甲酸铵之间存在协同抗菌的效果,即,氧化处理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强抗菌处理液中的抗菌效果。
[0023]可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24]S11、氧化处理液配置,按照比例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氧化处理液;
[0025]S12、将羊毛织物放入到步骤S11中配置得到的氧化处理液中浸轧,采用一浸一轧的工艺,浸轧时间5

7min,浸轧温度65

70℃,轧余率110

120%,得到浸轧织物;
[0026]S13、烘干,将步骤S12中得到的浸轧织物烘干至恒重,即得预处理织物。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的过硫酸氢钾氧化处理工艺为先浸轧较高浓度的过硫酸氢钾溶液,再水洗、烘干,而在较高浓度的过硫酸氢钾溶液中,羊毛织物的强力损失较大。本申请特定选用低浓度的过硫酸氢钾溶液进行较短时间的浸轧处理,并保持较高的轧余率,处理完成后将带液率较高的织物直接进行烘干,在烘干过程中,羊毛织物上的过硫酸
氢钾溶液浓度不断提高,烘干过程也是氧化处理过程,即烘干处理是过硫酸氢钾溶液浓度不断提高并进行氧化处理的过程,这样的氧化工艺能大大降低对羊毛织物强力的损伤。
[0028]可选的,所述一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为0.5

0.6wt%;所述二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为0.3

0.4wt%。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次还原工艺必须采用亚硫酸钠的浓度先高后低的顺序,这是由于,过低的亚硫酸钠浓度容易导致还原不充分,即使后续浸轧较高浓度的亚硫酸钠,由于羊毛织物已经吸附有较低浓度的亚硫酸钠,外部高浓度的亚硫酸钠即使渗入到羊毛纤维内,也会被稀释并没有充足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氧化处理,即将羊毛织物放入到氧化处理液中进行氧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织物,所述氧化处理液中包括浓度为0.12

0.15wt%的过硫酸氢钾;S2、一次还原处理,即将步骤S1中得到的预处理织物放入到一次还原液中进行处理,得到一次还原织物,所述一次还原液包括亚硫酸钠;S3、二次还原处理,即将步骤S2中得到的一次还原织物放入到二次还原液中进行处理,得到二次还原织物,所述二次还原液包括亚硫酸钠,所述二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小于等于所述一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S4、抗菌处理,即将步骤S3中得到的二次还原织物放入到抗菌处理液中进行处理,得到抗菌羊毛织物;所述抗菌处理液中包括浓度为0.1

0.2wt%的双癸基二甲基甲酸铵、浓度为1

2wt%的聚六亚甲基双胍和2

3wt%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处理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过硫酸氢钾0.12

0.15%;双癸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0.1

0.2%;水余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1、氧化处理液配置,按照比例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即得氧化处理液;S12、将羊毛织物放入到步骤S11中配置得到的氧化处理液中浸轧,采用一浸一轧的工艺,浸轧时间5

7min,浸轧温度65

70℃,轧余率110

120%,得到浸轧织物;S13、烘干,将步骤S12中得到的浸轧织物烘干至恒重,即得预处理织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为0.5

0.6wt%;所述二次还原液中亚硫酸钠的浓度为0.3

0.4wt%。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士军过佰汀姚华东许金波吴吉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河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