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具的点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08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炉具的点火装置,属于家庭生活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点火时间长、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炉具的点火装置,炉具包括设有燃料仓的炉体以及固定于炉体底部且位于燃料仓下方的集灰盒,本点火装置包括电热件,集灰盒一侧上部贯穿设置有让位口,电热件连接于炉体底部且能平移穿过让位口至集灰盒内。本炉具的点火装置无需多余的助燃物进行点火,简化点火过程的同时,还降低了点火所产生的噪音,并且通过推动电热件至集灰盒上部内进行加热的这一方式,可避免造成人身安全出现威胁,省时省力,同时本炉具点火装置对于集灰盒内部空间无要求,结构更加简单且易于实现,对于任何大小的炉体均可适用。何大小的炉体均可适用。何大小的炉体均可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炉具的点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庭生活设备
,涉及一种炉具,尤其涉及一种炉具的点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材炉具是一种常见的家用设备,通常由底座、炉体组成。该设备可通过在炉体内部加入煤炭,再对炉具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家庭供暖、做饭、烧水等功能。
[0003]然而,现市场上大多数炉具进行点火往往采用木材、秸秆等易燃物引燃,从而存在点火操作不便、粉尘污染重等众多问题,随后便有人采用将点火棒伸入炉具对炉具进行加热从而缓解上述问题,但是采用将点火棒伸入炉具进行加热的这一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点火时,由于加热棒自身形状的限制,针对整个炉具的加热会产生加热不均匀、点火时间长的问题,同时当用户将加热棒伸入炉具进行加热时,需要其一直保持拿握的状态,消耗体力的同时还会由于温度的升高容易烫到自身,从而影响了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炉具的点火装置,解决了点火时间长、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炉具的点火装置,炉具包括设有燃料仓的炉体以及固定于炉体底部且位于燃料仓下方的集灰盒,本点火装置包括电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灰盒一侧上部贯穿设置有让位口,电热件连接于炉体底部且能平移穿过让位口至集灰盒内。
[0007]炉体内具有燃料仓,燃料仓可供放置燃煤材料,集灰盒位于燃料仓下方,燃煤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煤渣、粉灰等产物均落入集灰盒内。需要点火时,先将燃煤材料放入燃料仓中,然后控制电热件平移穿过让位口至集灰盒内。电热件到位后,将电热件插上电源使得电热件通电,电热件逐渐开始升温发热,由于让位口设于集灰盒一侧上部,因此电热件位于集灰盒内腔的上部,这样电热件正好是靠近燃料仓,使得电热件的热量能够顺利传递至燃料仓内,当温度达到燃煤材料的燃点以上后,燃煤材料自然就会被点燃即实现点火。
[0008]通过本炉具点火装置进行点火时,无需多余的助燃物进行点火,简化点火过程的同时,还降低了点火所产生的噪音,具备了点火时间短、效率高、污染低、噪音小的优点,并且在夜间使用时,即使燃料仓中的燃煤材料燃烧殆尽,也可以直接使用电热件所散发出的热度进行取暖,无需再添加燃煤材料,有效提高了使用炉具的经济性能;同时电热件设置在炉体底部位于集灰盒外,仅在点火时送入集灰盒内且在点火后平移退出,在炉具正常工作时并不会占用集灰盒的内部空间,因此对于集灰盒内部空间无要求,结构更加简单且易于实现,对于任何大小的炉体均可适用。
[0009]在上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中,所述的炉体底部固定有轨道,轨道沿让位口开设方向布置,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支架,电热件固定于支架上。
[0010]由于支架滑动连接于轨道上,电热件固定于支架上,意味着电热件相当于处于悬挂状态,这样即能在需要点火时平移入集灰盒内,又能在点火完成后退出集灰盒外并保持连接在炉体底部的状态。
[0011]在上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中,所述的支架上设有能供用户握持的操作部。
[0012]一般来说,炉具放置在地面上时,炉体底部距离地面都会比较近,通过设置操作部能方便用户推动支架带动电热件至集灰盒内进行点火或是在点火完成后带动电热件退出集灰盒。
[0013]在上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中,所述的让位口为矩形口,支架包括与让位口形状相配合的矩形框架,电热件固定于矩形框架内侧。
[0014]让位口为矩形口,矩形框架的形状能使支架与集灰盒形成抽屉式的配合关系,当点火成功后用户可控制支架向集灰盒外运动的距离,在保证电热件移出集灰盒的同时仍有部分支架位于集灰盒内,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将让位口遮住以避免空气从此处进入炉体内对炉具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0015]在上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中,所述的轨道数量为两根,矩形框架上沿固定有与两根轨道相配合的滑轨。
[0016]通过在矩形框架上沿固定滑轨,滑轨与轨道相配合使得支架连接在炉体底部而不会下落,即形成悬挂方式,从而确保电热件能通过平移方式送入集灰盒内进行点火或是在点火成功后平移退出集灰盒外。
[0017]在上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中,所述的支架还包括固连于矩形框架下侧口部处的封板,封板高于集灰盒的底壁。
[0018]由于封板的设置能将电热件下方位置进行封闭,使电热件在加热点火时热量集中向上,大大提高了点火的效率,并且缩短了点火时间。
[0019]在上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中,所述的轨道数量为两根,支架为滑动连接于两轨道上的托板或滑块。
[0020]在上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中,所述的集灰盒下部内设有可拆卸的集灰屉,集灰屉从集灰盒内拆出的方向与电热件移出集灰盒外的方向相反且让位口高于集灰屉。
[0021]煤渣或粉灰等落入到集灰屉中进行收集,然后需要清理时只需将集灰屉抽出倒掉即可。集灰屉与电热件的拆出方向相反且让位口高于清灰屉,使得电热件既能平移送入集灰盒内实现点火,又不会与集灰屉形成干涉,合理地利用了集灰盒的内部空间。
[0022]在上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中,所述的电热件包括由耐高温不锈钢管弯折而成的外壳以及穿设于外壳内的电炉丝,电炉丝与外壳绝缘设置且能传递热量,外壳与支架相固定。
[0023]电源接通电炉丝,电炉丝发热后传递至外壳,最后再由外壳将热量传递至燃料仓内使燃煤最终被点燃。由于电炉丝穿设在外壳内,故可以有效的规避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触电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又可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磕碰受损。
[0024]炉具的点火装置,炉具包括设有燃料仓的炉体以及固定于炉体底部且位于燃料仓下方的集灰盒,本点火装置包括电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灰盒上部内滑动连接有支架,电热件固定于支架上,集灰盒侧部贯穿设置有能供支架通过的让位口。
[0025]炉体内具有燃料仓,燃料仓可供放置燃煤材料,集灰盒位于燃料仓下方,燃煤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煤渣、粉灰等产物均落入集灰盒内。炉具正常使用时,用户先控制支架部分
穿过让位口使电热件退出集灰盒外。当需要点火时,用户可重新将支架整个塞入集灰盒内使电热件位于集灰盒内,将电热件插上电源使得电热件通电,电热件逐渐开始升温发热,由于支架滑动连接于集灰盒上部内意味着电热件靠近燃料仓,这样电热件的热量能够顺利传递至燃料仓内,当温度达到燃煤材料的燃点以上后,燃煤材料自然就会被点燃即实现点火。
[0026]通过本炉具点火装置进行点火时,无需多余的助燃物进行点火,简化点火过程的同时,还降低了点火所产生的噪音,具备了点火时间短、效率高、污染低、噪音小的优点,并且在夜间使用时,即使燃料仓中的燃煤材料燃烧殆尽,也可以直接使用电热件所散发出的热度进行取暖,无需再添加燃煤材料,有效提高了使用炉具的经济性能;同时电热件仅在点火时送入集灰盒内且在点火后平移退出,在炉具正常工作时并不会占用集灰盒的内部空间,因此对于集灰盒内部空间无要求,结构更加简单且易于实现,对于任何大小的炉体均可适用。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炉具的点火装置具备以下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炉具的点火装置,炉具包括设有燃料仓(1a)的炉体(1)以及固定于炉体(1)底部且位于燃料仓(1a)下方的集灰盒(2),本点火装置包括电热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灰盒(2)一侧上部贯穿设置有让位口(2a),电热件(3)连接于炉体(1)底部且能平移穿过让位口(2a)至集灰盒(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底部固定有轨道(6),轨道(6)沿让位口(2a)开设方向布置,轨道(6)上滑动连接有支架(4),电热件(3)固定于支架(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4)上设有能供用户握持的操作部(4a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让位口(2a)为矩形口,支架(4)包括与让位口(2a)形状相配合的矩形框架(4a),电热件(3)固定于矩形框架(4a)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6)数量为两根,矩形框架(4a)上沿固定有与两根轨道(6)相配合的滑轨(5)。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具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来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再春李连春靖远县龙泰炉具加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