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87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包括脱泥罐体,所述脱泥罐体顶面右侧中部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脱泥罐体底部两侧分别对称连通有骨料排料口与泥水排出口,所述脱泥罐体内腔从左到右依次挖设有放置腔与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腔中部设置有螺旋滚杆,所述螺旋滚杆两侧分别设置有带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且所述驱动机构对称设置于放置腔内腔两侧,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通过连接环连接有剐蹭杆,所述第一带动杆输出端贯通脱泥罐体左侧中部连接于螺旋滚杆输入端,所述第一带动杆输入端通过连接带连接有第二带动杆,所述第二带动杆设置于调速电机输出端,且所述调速电机设置于脱泥罐体右侧下端,提高了骨料的加工效率以及骨料的加工后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属骨料加工

技术介绍
建筑骨料是将大块岩石破碎、加工后得到的具有一定级配及粒形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料,骨料脱泥装置多采用振动筛和螺旋滚筒,在后续破碎过程中形成大量泥性杂质,带着骨料粘附在工作腔内壁,工作人员不便于清洁与骨料不便于出料,造成质量降低与增加清洁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脱泥罐体,所述脱泥罐体顶面右侧中部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脱泥罐体底部两侧分别对称连通有骨料排料口与泥水排出口,且所述骨料排料口与泥水排出口内腔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脱泥罐体内腔从左到右依次挖设有放置腔与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腔中部设置有螺旋滚杆,所述螺旋滚杆两侧分别设置有带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且所述驱动机构对称设置于放置腔内腔两侧,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通过连接环连接有剐蹭杆。进一步的,所述带动机构包括第一带动杆、第二带动杆与调速电机,所述第一带动杆输出端贯通脱泥罐体左侧中部连接于螺旋滚杆输入端,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带动杆输入端通过连接带连接有第二带动杆,所述第二带动杆设置于调速电机输出端,且所述调速电机设置于脱泥罐体右侧下端。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带动杆输入端与第二带动杆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带动杆位于第二带动杆上方。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第一驱动环、驱动带、第二驱动环、空心杆与丝杆,所述驱动杆输入端贯通放置腔右侧连接于螺旋滚杆左侧中部,所述驱动杆外壁中部套嵌有第一驱动环,所述第一驱动环外壁通过驱动带连接有第二驱动环,所述第二驱动环内壁套嵌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内腔螺纹连接有丝杆。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杆左侧通过轴承设置于放置腔内腔右侧,并呈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输出端与输入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驱动环与第二驱动环外壁中部,且所述第一驱动环与第二驱动环均处于同一垂直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的驱动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通过带动机构带着螺旋滚杆工作时,同时被带动,驱动杆通过第一驱动环以及驱动带,带着第二驱动环以及空心杆转动,空心杆内壁通过螺纹带动丝杆与剐蹭杆横向移动,并与工作腔内壁粘覆的骨料以及其内粘覆的杂质剐落,并通过螺旋滚杆再次加工,提高了骨料的加工效率以及骨料的加工后的质量。2、设置的带动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带动螺旋杆工作时,同时带动驱动机构工作,节约了能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内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A处放大图;图中标号:1、脱泥罐体;2、进料管;3、骨料排料口;4、泥水排出口;5、放置腔;6、工作腔;7、螺旋滚杆;8、带动机构;9、驱动机构;10、剐蹭杆;11、第一带动杆;12、第二带动杆;13、调速电机;14、驱动杆;15、第一驱动环;16、驱动带;17、第二驱动环;18、空心杆;19、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脱泥罐体1,所述脱泥罐体1顶面右侧中部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脱泥罐体1底部两侧分别对称连通有骨料排料口3与泥水排出口4,且所述骨料排料口3与泥水排出口4内腔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脱泥罐体1内腔从左到右依次挖设有放置腔5与工作腔6,所述工作腔6内腔中部设置有螺旋滚杆7,所述螺旋滚杆7两侧分别设置有带动机构8与驱动机构9,且所述驱动机构9对称设置于放置腔5内腔两侧,所述驱动机构9输出端通过连接环连接有剐蹭杆10。更具体而言,所述带动机构8包括第一带动杆11、第二带动杆12与调速电机13,所述第一带动杆11输出端贯通脱泥罐体1左侧中部连接于螺旋滚杆7输入端,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带动杆11输入端通过连接带连接有第二带动杆12,所述第二带动杆12设置于调速电机13输出端,且所述调速电机13设置于脱泥罐体1右侧下端,所述连接带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带动杆11输入端与第二带动杆12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带动杆11位于第二带动杆12上方。更具体而言,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驱动杆14、第一驱动环15、驱动带16、第二驱动环17、空心杆18与丝杆19,所述驱动杆14输入端贯通放置腔5右侧连接于螺旋滚杆7左侧中部,所述驱动杆14外壁中部套嵌有第一驱动环15,所述第一驱动环15外壁通过驱动带16连接有第二驱动环17,所述第二驱动环17内壁套嵌有空心杆18,所述空心杆18内腔螺纹连接有丝杆19,所述空心杆18左侧通过轴承设置于放置腔5内腔右侧,并呈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杆14输出端与输入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驱动环15与第二驱动环17外壁中部,且所述第一驱动环15与第二驱动环17均处于同一垂直线。综上所述,此装置上的各个电器均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电源,并通过外部控制。本技术工作原理:骨料通过进料管2进入工作腔6,调速电机13通过第二带动杆12与连接带带动第一带动杆11转动,第一带动杆11带动螺旋滚杆7对骨料加工,同时螺旋滚杆7带动驱动杆14转动,驱动杆14通过第一驱动环15以及驱动带16,带着第二驱动环17以及空心杆18转动,空心杆18内壁通过螺纹带动丝杆19与剐蹭杆10横向移动,工作腔6内壁粘覆的骨料以及其内粘覆的杂质剐落,并通过螺旋滚杆7再次加工,杂质通过泥水排出口4,加工后的骨料通过骨料排料口3排出。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包括脱泥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泥罐体(1)顶面右侧中部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脱泥罐体(1)底部两侧分别对称连通有骨料排料口(3)与泥水排出口(4),且所述骨料排料口(3)与泥水排出口(4)内腔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脱泥罐体(1)内腔从左到右依次挖设有放置腔(5)与工作腔(6),所述工作腔(6)内腔中部设置有螺旋滚杆(7),所述螺旋滚杆(7)两侧分别设置有带动机构(8)与驱动机构(9),且所述驱动机构(9)对称设置于放置腔(5)内腔两侧,所述驱动机构(9)输出端通过连接环连接有剐蹭杆(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包括脱泥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泥罐体(1)顶面右侧中部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脱泥罐体(1)底部两侧分别对称连通有骨料排料口(3)与泥水排出口(4),且所述骨料排料口(3)与泥水排出口(4)内腔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脱泥罐体(1)内腔从左到右依次挖设有放置腔(5)与工作腔(6),所述工作腔(6)内腔中部设置有螺旋滚杆(7),所述螺旋滚杆(7)两侧分别设置有带动机构(8)与驱动机构(9),且所述驱动机构(9)对称设置于放置腔(5)内腔两侧,所述驱动机构(9)输出端通过连接环连接有剐蹭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骨料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机构(8)包括第一带动杆(11)、第二带动杆(12)与调速电机(13),所述第一带动杆(11)输出端贯通脱泥罐体(1)左侧中部连接于螺旋滚杆(7)输入端,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带动杆(11)输入端通过连接带连接有第二带动杆(12),所述第二带动杆(12)设置于调速电机(13)输出端,且所述调速电机(13)设置于脱泥罐体(1)右侧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骨料脱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峰曹会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铁坑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