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80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检测台机构以及至少一台摄像组件;所述检测台机构包括用于承托橡胶轴套组合件的中轴上移的支顶组件以及限制橡胶轴套组合件的边缘向上运动的检测支架,所述摄像组件位于检测台机构的上方并朝向位于检测支架上的检测工位;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放置于支顶组件上时为自然状态,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上移且与检测支架相抵时为压顶状态,所述摄像组件需对自然状态下和/或压顶状态下的橡胶轴套组合件进行图像采集;提高检测的效率以及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橡胶轴套组合件如图1至2所示,包括中轴和金属环,金属环的内环套设在中轴一端部,金属环的内环与中轴的轴身之间通过橡胶连接,形成橡胶端面,中轴与风机的输出端相接,在高速的运转过程中,如果橡胶端面出现较大瑕疵或质量不过关,则会导致橡胶轴套组合件断裂,并进一步影响到风机的运行,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橡胶轴套组合件进行检测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对橡胶轴套组合件进行检测通过人工去挑选,用肉眼去观察橡胶端面是否存在瑕疵,连接度是否合格;主要检测模式是当橡胶轴套组合件处于自然状态的时候,橡胶轴套组合件的橡胶端面出现颗粒不良、老料皮不良等都属于不合格等级的橡胶轴套组合件,当橡胶轴套组合件处于压顶状态时,橡胶端面出现气泡、翘皮、缺料或脱胶等都属于不合格等级的橡胶轴套组合件;反之则都属于合格等级的橡胶轴套组合件;首先,自然状态下橡胶轴套组合件需要人工去观察,压顶状态的橡胶轴套组合件,也只能是人工用去挤压,其检测效率和检测方式均不是最佳的,最后导致检测结果是不准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检测台机构以及至少一台摄像组件;所述检测台机构包括用于承托橡胶轴套组合件的中轴上移的支顶组件以及限制橡胶轴套组合件的边缘向上运动的检测支架,所述摄像组件位于检测台机构的上方并朝向位于检测支架上的检测工位;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放置于支顶组件上时为自然状态,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上移且与检测支架相抵时为压顶状态,所述摄像组件需对自然状态下和/或压顶状态下的橡胶轴套组合件进行图像采集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支顶组件包括支杆以及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作用于支杆的底部,所述支杆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台阶,支杆的顶端能够插入橡胶轴套组合件的中心轴孔内,所述限位台阶与橡胶轴套组合件的底端承托并相抵。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升降气缸以及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固定连接于检测支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滑动块沿着支杆轴向滑动连接于固定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作用于第一滑动块的底部。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支杆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一滑动块的顶部,所述支杆包括分别替换使用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当需检测橡胶轴套组合件的长轴端面时或短轴端面时分别装配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检测支架包括固定座以及设置在固定座上端面的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与支杆同轴的通孔;所述支杆在第一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朝向通孔移动,并橡胶轴套组合件的金属环与压板底部相抵以限制橡胶轴套组合件继续上移。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通孔孔径d1大于橡胶轴套组合件的金属环内径d2且小于橡胶轴套组合件的金属环外径d3。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同步运行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座上。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摄像组件还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能够相对支架能够转动调节拍摄角度。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机构设有多台第一摄像组件以及一台第二摄像组件,多台第一摄像组件以检测台机构为中心周向间隔布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摄像组件均对准检测台机构;所述第二摄像组件垂直朝向检测台机构。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机构设有三台第一摄像组件,相邻两个第一摄像组件间隔角度呈120°,所述第二摄像组件位于检测台机构的正上方。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对橡胶轴套组合件两种不同状态时的检测,提高检测的效率以及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的精准性。附图说明图1是橡胶轴套组合件的长轴端面朝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橡胶轴套组合件的短轴端面朝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实施例的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实施例的安装有翘板时,A部区域结构细节图,图6是图4实施例的不安装有翘板时,A部区域结构细节图,图7是图3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3实施例的机架、进料通道、检测装置以及分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3实施例的进料通道、检测装置以及分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实施例的进一步细节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0实施例的检测支架、支顶组件以及移动副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实施例的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机的检测分选流程图,图中:振动盘1、橡胶轴套组合件100、中轴110、翻转段111、翘板112、第二挡壁113、底板114、第一挡壁115、第二出料通道116、第一出料通道117、导向条119、橡胶端面120、拨料杆121、金属环130、检测台机构2、检测支架201、支杆202、拨料气缸203、压板204、第二升降气缸205、第一升降气缸207、第一滑动块208、第二滑动块209、递送通道210、第二支顶工位211、第一支顶工位212、通孔213、分选机构3、第二分选通道301、挡板302、第一分选通道303、旋转气缸304、第三分选通道305、第四分选通道306、滑动机构307、第一摄像组件4、进料通道5、第二摄像组件6、推料组件7、滑动座70、推料气缸71、对焦件8、摄像头9、支架10、机架11、集料箱12、机罩13、振动盘罩14、三色灯15、显示器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实施例一:参考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的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机,包括机架11、进料机构、检测装置以及分选机构3,所述进料机构、检测装置以及选料机构依次设置在机架11的架面上;所述进料机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检测台机构(2)以及至少一台摄像组件;所述检测台机构(2)包括用于承托橡胶轴套组合件的中轴上移的支顶组件以及限制橡胶轴套组合件的边缘向上运动的检测支架(201),所述摄像组件位于检测台机构(2)的上方并朝向位于检测支架(201)上的检测工位;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放置于支顶组件上时为自然状态,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上移且与检测支架(201)相抵时为压顶状态,所述摄像组件需对自然状态下和/或压顶状态下的橡胶轴套组合件进行图像采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检测台机构(2)以及至少一台摄像组件;所述检测台机构(2)包括用于承托橡胶轴套组合件的中轴上移的支顶组件以及限制橡胶轴套组合件的边缘向上运动的检测支架(201),所述摄像组件位于检测台机构(2)的上方并朝向位于检测支架(201)上的检测工位;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放置于支顶组件上时为自然状态,所述橡胶轴套组合件上移且与检测支架(201)相抵时为压顶状态,所述摄像组件需对自然状态下和/或压顶状态下的橡胶轴套组合件进行图像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顶组件包括支杆(202)以及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作用于支杆(202)的底部,所述支杆(202)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台阶,支杆(202)的顶端能够插入橡胶轴套组合件的中心轴孔内,所述限位台阶与橡胶轴套组合件的底端承托并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升降气缸(207)以及第一滑动块(208),所述第一升降气缸(207)固定连接于检测支架(20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滑动块(208)沿着支杆(202)轴向滑动连接于固定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207)的输出端作用于第一滑动块(208)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202)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一滑动块(208)的顶部,所述支杆(202)包括分别替换使用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当需检测橡胶轴套组合件的长轴端面时或短轴端面时分别装配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铭徐斌焦德峰周会中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朗迪叶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