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变电室及智能变电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159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室,包括基座以及基座顶端外缘处固设的侧箱体,所述侧箱体顶端固设有箱顶壳,所述侧箱体内腔固设有竖板,所述箱顶壳与侧箱体连接处固设有永磁板,所述永磁板与基座之间固定有滑柱,所述滑柱外套设有机箱,所述机箱底端固设有电磁线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叶杆,所述侧箱体侧壁上固设有环形侧壳,所述环形侧壳侧壁开设有下导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磁吸式吊顶式固定结构,实现了机箱滑落受到保护,采用外循环导热结构,实现了内部导热介质运动传递热量,同时在机箱下滑时向机箱流入导热介质进行隔离防火。箱流入导热介质进行隔离防火。箱流入导热介质进行隔离防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变电室及智能变电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变电室及智能变电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用电量的逐渐增大,传统变电器的弊端也渐渐凸现。第一方面,在一些大型场所的传统变电器,需要工作人员去维护,预防因漏电产生的火灾,有时不能及时的发现漏电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方面,过多的工作人员,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用户的供电成本。第三方面,不利于查询各个地域的供电情况。第四方面,传统变电器占地面积大,浪费了许多的土地资源。
[0003]因此如何能够及时发现漏电以及漏电所产生火灾隐患的危害,节约用户的供电成本,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系统,以实现智能变电室漏电时及时发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变电室及智能变电系统及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变电室,包括基座以及基座顶端外缘处固设的侧箱体,所述侧箱体顶端固设有箱顶壳,所述侧箱体内腔固设有竖板,所述箱顶壳与侧箱体连接处固设有永磁板,所述永磁板与基座之间固定有滑柱,所述滑柱外套设有机箱,所述机箱底端固设有电磁线圈,所述滑柱底端固设有磁圈,所述箱顶壳内腔固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叶杆,所述侧箱体侧壁上固设有环形侧壳,所述环形侧壳侧壁开设有下导槽。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侧箱体以及竖板上均固设有齿条,所述机箱两侧均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与齿条滑动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机箱侧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顶壳内腔固设有第一驱动副,所述第一驱动副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顶壳内腔通过转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叶杆,所述箱顶壳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副,所述第二驱动副输出端与第二螺旋叶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叶杆设于隔板与永磁板之间,所述环形侧壳顶端开口处与箱顶壳内腔底部相连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竖板与下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竖板与环形侧壳顶端开口处抵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叶杆与环形侧壳间隙配合。
[0012]一种智能变电系统,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智能变电室,还包括配电系统云监测平台,所述智能变电室内包括的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配电系统云监测平台通信连接,所述WiFi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电参数信息以及电流信息发送给所述配电系统云监测平台,所述配电系统云监测平台在接收到的电流信息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配电系统云监测平台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传输给所述用户终端。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磁吸式吊顶式固定结构,由于采用了齿条与侧槽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齿条与第三传动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又由于采用了永磁板与机箱之间的互相吸附,以及滑柱外侧套设的机箱,同时由于采用了机箱底端固定的电磁线圈,以及滑柱底端固设的磁圈,实现了磁圈与电磁线圈通电时互斥,从而实现了机箱受到双向磁力控制固定,同时断电起火时永磁铁失效,实现了机箱滑落受到保护。
[0014]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外循环导热结构,由于采用了环形侧壳内套设的第一螺旋叶杆,以及下导槽与竖板之间的滑动连接,又由于采用了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了第一驱动副带动第一螺旋叶杆转动,从而实现了内部导热介质运动传递热量,同时在机箱下滑时向机箱流入导热介质进行隔离防火。
[0015]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远程监控控制方式,优化每个模块的空间并置于外壳内(外),使产品的体积得到了小型化,减少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工程前期投资,节省建设费用,减少配电设备系统总投资,同时实现了网络监控、专家管理以及无线报警的功能,小时网上实施监控漏电流,彻底消除电火灾,并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用户终端看到用户设备的运行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传动齿轮轴心处横向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纵向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柱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旋叶杆轴心处横向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动齿轮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1、箱顶壳;2、基座;3、侧箱体;4、隔板;5、第一传动齿轮;6、第二传动齿轮;7、第一螺旋叶杆;8、机箱;9、电磁线圈;10、下导槽;11、滑柱;12、永磁板;13、第二螺旋叶杆;14、第一驱动副;15、齿条;16、第三传动齿轮;17、第二驱动副;18、侧槽;19、竖板;20、磁圈;21、环形侧壳;22、配电系统云监测平台;23、WiFi模块;24、用户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变电室,包括基座2以及基座2顶端外缘处固设的侧箱体3,侧箱体3顶端固设有箱顶壳1,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变电室,包括基座(2)以及基座(2)顶端外缘处固设的侧箱体(3),所述侧箱体(3)顶端固设有箱顶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箱体(3)内腔固设有竖板(19),所述箱顶壳(1)与侧箱体(3)连接处固设有永磁板(12),所述永磁板(12)与基座(2)之间固定有滑柱(11),所述滑柱(11)外套设有机箱(8),所述机箱(8)底端固设有电磁线圈(9),所述滑柱(11)底端固设有磁圈(20),所述箱顶壳(1)内腔固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5)以及第二传动齿轮(6),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以及第二传动齿轮(6)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叶杆(7),所述侧箱体(3)侧壁上固设有环形侧壳(21),所述环形侧壳(21)侧壁开设有下导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箱体(3)以及竖板(19)上均固设有齿条(15),所述机箱(8)两侧均开设有侧槽(18),所述侧槽(18)与齿条(15)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8)侧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16),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顶壳(1)内腔固设有第一驱动副(14),所述第一驱动副(14)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齿轮(5)固定连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慧恪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