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宗如华专利>正文

一种三途径抗癌配方溶液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901487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途径抗癌配方溶液,它是由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途径抗癌配方溶液


[000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三途径抗癌配方溶液,该溶液是由L

组氨酸、L

精氨酸、L

丙氨酸及氯化钙加纯净水配制而成的碱性溶液。

技术介绍

[0002]早在1921年,德国科学家Otto.Warburg发现,癌细胞的葡萄糖代谢与正常细胞的葡萄糖代谢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1)正常细胞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先在细胞质内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在此转化过程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少量的能源物质ATP,另外,还将细胞质中的氧化型的NAD
+
转化成还原型的NADH + H
+
,然后,丙酮酸会形成乙酰辅酶A,而乙酰辅酶A会进入线粒体中的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通过三羧酸循环反应这一过程,丙酮酸会被转化为终产物二氧化碳,而在此转化过程中,会继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能源物质ATP和GTP,另外,在此转化过程中,除了将线粒体中的氧化型NAD
+
转化成还原型的NADH + H
+ 外,还将线粒体中的氧化型的FAD转化成还原型的FADH
2 ,而细胞质中的NADH + H
+
和线粒体中的NADH + H
+
及FADH
2 ,会进入线粒体中的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而产生较多量的能源物质ATP;(2)正常细胞(除红细胞而外)在氧气缺乏的情况下,在细胞质内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在此转化过程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少量的能源物质ATP,然后,丙酮酸并不会形成乙酰辅酶A,因而便没有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中的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丙酮酸会留在细胞质内并在细胞质内的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乳酸,而在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再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中,细胞质内的氧化型的NAD
+
与还原型的NADH + H
+
之间,会构成一个循环而不断地重复运转,以致细胞质内的NADH + H
+
不会进入到线粒体中的氧化呼吸链中去被氧化;(3)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其细胞质内的丙酮酸也不形成乙酰辅酶A,因而也没有乙酰辅酶A进入到线粒体中的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而是如同正常细胞缺氧那样,其细胞质内的丙酮酸会被乳酸脱氢酶催化转变成乳酸,其细胞质内的NADH + H
+
也不会进入到线粒体中的氧化呼吸链中去被氧化。
[0003]上述的正常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其细胞质内的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催化转变成乳酸的过程,被称为“无氧糖酵解反应”;上述的癌细胞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其细胞质内的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催化转变成乳酸的过程,被称为“有氧糖酵解反应”。
[0004]癌细胞所进行的“有氧糖酵解反应”,是一种低效的产能(ATP)反应,这种低效的产能(ATP)反应使得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量远大于正常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据现代的研究表明,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大约是相应的正常细胞对葡萄糖需求量的200倍。
[0005]癌细胞对葡萄糖具有高需求量的这一特点,已经被用来检测体内是否有癌病灶,临床上,先对葡萄糖进行标志,然后,将已标志的葡萄糖注入体内,体内若是有癌病灶,这些被标志的葡萄糖会在癌病灶处富集,在PET

CT影像图上,癌病灶会被显示成黑色的阴影而被检查出来。
[0006]对于癌细胞为什么会采用这种低效的产能反应来生产能源物质ATP,奥托.瓦伯格的解释是“癌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受损,使得癌细胞不能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奥托.瓦伯格
并且认为是线粒体结构受损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0007]虽然,Otto.Warburg发现了癌细胞内的糖代谢是“有氧糖酵解反应”,但是,Otto.Warburg对在癌细胞内为何会进行“有氧糖酵解反应”的原因解释,却并未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其解释未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原因是,有研究者发现,虽然,一些癌细胞的线粒体的结构确实存在着受损的情况,但这却并是普遍的现象。
[0008]最近,有Ming .O.Li研究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癌细胞之所以在有氧条件下也进行糖酵解反应,是因为癌细胞中编码乳酸脱氢酶的基因被诱导而过表达引起的,乳酸脱氢酶基因的过表达会生成过量的乳酸脱氢酶,而过量的乳酸脱氢酶会使得丙酮酸被过多地转化成为乳酸,而这种转化,既使得葡萄糖中的能量未能被充分地利用,也使得NAD
+
与NADH + H
+
之间构成了一个循环而重复运转,进而使得NADH + H
+
不进入到线粒体中的氧化呼吸链中去被氧化产能。
[0009]乳酸脱氢酶基因的过表达,使得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虽是低效的但却又是快速的,其结果是,在产生大量的代谢终产物乳酸的同时能快速地生成能源物质ATP。
[0010]癌细胞所产生的大量的代谢终产物乳酸,会被分泌到癌细胞外去,而被分泌到癌细胞外去的乳酸,其酸性会产生相应的病理性的作用。
[0011]在癌细胞外,乳酸的酸性所产生的病理性作用有:(1)破坏癌组织周围的正常组织,使正常组织出现炎症性创伤而不能愈合;(2)刺激感觉神经而产生让人没法忍受的疼痛;(3)抑制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作用;(4)促进癌细胞向其周围的正常组织中浸润以及向远处转移。
[0012]而癌细胞在有氧糖酵解中所快速生成的能源物质ATP,将有助于癌细胞的快速分裂增殖。
[0013]Ming .O.Li研究团队根据其自己团队的这一研究结果(即癌细胞因乳酸脱氢酶基因的过表达而进行有氧糖酵解反应),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可能性,即可以通过阻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0014]但是,本人认为“通过阻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是不可行的,原因是,我们体内的红细胞也是通过有氧糖酵解反应来产能而维持其功能的,只不过,在红细胞内,并不存在乳酸脱氢酶基因的过表达,因此,在红细胞内,有氧糖酵解反应是非常平和的,若使用药物来阻断癌细胞中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也必然会使红细胞中的有限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红细胞的生理与生化功能。
[0015]另外,现代研究发现,谷氨酰胺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约占体内总游离氨基酸量的50%,而癌细胞对谷氨酰胺的需求量大约是相应的正常细胞对谷氨酰胺需求量的10倍,谷氨酰胺是癌细胞的第二大需求的产能原料(葡萄糖是癌细胞的第一大需求的产能原料)。
[0016]谷氨酰胺在癌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为:(1)在癌细胞中,谷氨酰胺被水解成谷氨酸和氨;(2)氨作为代谢废物会被排出到癌细胞外去,而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则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代谢产物L

丙氨酸和α

酮戊二酸;(3)L

丙氨酸作为癌细胞的代谢废物也会被排出到癌细胞外去(L

丙氨酸进出癌细胞是一种具有可逆性的双向运动),而α

酮戊二酸则进入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分解代谢而产生能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途径抗癌配方溶液,其特征在于:(1)由L

组氨酸、L

精氨酸、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如华
申请(专利权)人:宗如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