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器护理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35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3
一种呼吸器护理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固定方法无法对呼吸器进行便捷有效的固定的问题;包括呼吸器主体,呼吸器主体右端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壳体,壳体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限位板,限位板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限位棘齿,前后两侧的限位棘齿齿向相反,壳体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回形框,回形框内上侧壁设有可与其对应侧限位棘齿配合的卡块,回形框下端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弧口相对;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器护理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呼吸内科医疗辅助设备
,特别是一种呼吸器护理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科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的各项疾病做出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的疾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这类患有呼吸疾病的患者,往往在临床的护理中,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将呼吸器的面罩固定在患者口鼻处,再对换患者进行辅助呼吸,以缓解痛苦,现有的固定方法大多为医护人员将呼吸器的面罩罩在患者的口鼻处,再通过按压气囊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但这种方法容易导致面罩在医护人员挤压气囊的同时发生晃动,脱离与患者口鼻处的配合,造成空气泄漏,从而影响辅助呼吸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呼吸器护理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固定方法无法对呼吸器进行便捷有效的固定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呼吸器主体,呼吸器主体右端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壳体,壳体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限位板,限位板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限位棘齿,前后两侧的限位棘齿齿向相反,壳体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回形框,回形框内上侧壁设有可与其对应侧限位棘齿配合的卡块,回形框下端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弧口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呼吸器主体、壳体、回形框、弧形板等,可以快速的将呼吸器主体固定在患者的口鼻处,以便于医护人员快速的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减少患者的痛苦,设有的限位板、限位齿条、卡块等,可以防止在医护人员按压呼吸器主体的气囊时,呼吸器主体发生晃动,从而影响护理效果,设有的拉环、压板,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呼吸器主体1,呼吸器主体1右端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壳体2,壳体2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限位板3,限位板3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限位棘齿4,前后两侧的限位棘齿4齿向相反,壳体2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回形框5,回形框5内上侧壁设有可与其对应侧限位棘齿4配合的卡块6,回形框5下端设有弧形板7,两个弧形板7弧口相对。为了便于对回形框5进行限位,所述的限位板3下端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且上下方向的压簧8,压簧8下端与壳体2下侧壁连接。为了便于对回形框5解除限位,所述的壳体2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前后贯通的压槽9,限位板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压板10,压板10的自由端伸出压槽9。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拉动回形框5,所述的回形框5上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下的拉环11。为了便于回形框5复位,所述的壳体2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立板12,回形框5位于两个立板12之间,立板12与回形框5之间设有拉簧13。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弧形板7内表面设有软垫14。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使患者头部位于两个弧形板7之间,并将呼吸器主体1罩在患者口鼻处,此时相对拉动前后两侧的拉环11,拉环11带动其对应侧回形框5移动,两个回形框5相对移动,回形框5移动的同时,回形框5拉伸其对应侧的拉簧13,两个拉簧13被拉伸的方向相对,使拉簧13具有相背的拉力,回形框5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板7移动,两个弧形板7相对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弧形板7与患者头部接触;在两个回形框5相对移动的同时,回形框5带动其对应侧的卡块6移动,两个卡块6相对移动,卡块6移动的同时,卡块6向下挤压限位棘齿4,限位棘齿4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限位板3在壳体2内向下滑动,限位板3向下滑动的同时向下挤压压簧8,使压簧8具有向上的弹力,卡块6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脱离与限位棘齿4的配合,解除对回形框5的限位,回形框5继续移动一段距离后,卡块6重新实现与限位棘齿4的配合,实现对回形框5的限位,防止患者因头部的晃动而造成呼吸器主体1的松动,从而导致空气泄漏;待呼吸器主体1固定完毕后,医护人员握住呼吸器主体1的气囊并按压气囊,按压一段距离后,将气囊里的空气挤入面罩与患者口鼻处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停止按压呼吸器主体1,由于被挤压后的呼吸器主体1的气囊内部压力变小,外界的空气被吸入气囊内,待呼吸器主体1的气囊内充满空气后,再次按压呼吸器主体1的气囊,将内部的空气挤入呼吸器主体1的面罩与患者口鼻处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来增加患者的呼吸量,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待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且不再需要进行辅助呼吸后,医护人员同时向下按压压板10,压板10带动限位板3在壳体2内向下滑动,限位板3带动限位棘齿4向下移动,限位板3向下移动的同时,向下压缩压簧8,使压簧8具有向上的弹力,移动一段距离后,限位棘齿4脱离与卡块6的配合,解除对回形框5的限位,此时由于拉簧13相背的拉力,拉簧13带动其对应侧的回形框5移动,两个回形框5相背移动,回形框5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板7移动,两个弧形板7相背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弧形板7回到初始位置,弧形板7脱离与患者头部的接触,解除对患者口鼻与呼吸器主体1的固定,此时停止按压压板10,由于压簧8向上的弹力,限位板3带动限位棘齿4向上移动,此时将壳体2从患者头部取下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呼吸器主体、壳体、回形框、弧形板等,可以快速的将呼吸器主体固定在患者的口鼻处,以便于医护人员快速的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减少患者的痛苦,设有的限位板、限位齿条、卡块等,可以防止在医护人员按压呼吸器主体的气囊时,呼吸器主体发生晃动,从而影响护理效果,设有的拉环、压板,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器护理固定装置,包括呼吸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呼吸器主体(1)右端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壳体(2),壳体(2)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限位板(3),限位板(3)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限位棘齿(4),前后两侧的限位棘齿(4)齿向相反,壳体(2)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回形框(5),回形框(5)内上侧壁设有可与其对应侧限位棘齿(4)配合的卡块(6),回形框(5)下端设有弧形板(7),两个弧形板(7)弧口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器护理固定装置,包括呼吸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呼吸器主体(1)右端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壳体(2),壳体(2)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限位板(3),限位板(3)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限位棘齿(4),前后两侧的限位棘齿(4)齿向相反,壳体(2)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回形框(5),回形框(5)内上侧壁设有可与其对应侧限位棘齿(4)配合的卡块(6),回形框(5)下端设有弧形板(7),两个弧形板(7)弧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器护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板(3)下端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且上下方向的压簧(8),压簧(8)下端与壳体(2)下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