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31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导管、连接于所述导管前端的针头和设于所述针头后侧的翼片,所述导管后端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至少设有由所述导管后端依次向后设置的与所述导管后端连接的第一腔体、套装有过滤装置第二腔体和设有供外部管路接入的导流装置的第三腔体。通过该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可以实现内瘘穿刺针与透析机器连接过程中进入管路内的空气和杂质的有效过滤阻挡,并具有在透析过程中较大的血液流量、血压调节下的稳定滤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血液透析用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肾脏病变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一般采用在臂部构造动静脉内瘘来为透析治疗提供所需的血流量。而在进行透析治疗时,通过内瘘穿刺针进行内瘘的穿刺并进一步连接至透析机器管路。在进行内瘘穿刺时,一般先向内瘘穿刺针的管路内注入生理盐水以排出管路内的杂质和空气以免它们进入病人身体影响安全,此后对内瘘进行穿刺并保持一段时间的生理盐水输液以调节内瘘处的血液状态,并在此后将内瘘穿刺针的后端连接透析机器的管路开始透析。在连接透析机器时,接线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空气进入内瘘穿刺针的管路内,且透析机器中的部分杂质也会进入管路内,此时因为已经进行了穿刺,这些空气和杂质即无法有效的被阻止进入病人血管内,进而导致病人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可以实现内瘘穿刺针与透析机器连接过程中进入管路内的空气和杂质的有效过滤阻挡,并具有在透析过程中较大的血液流量、血压调节下的稳定滤过能力。为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包括导管、连接于所述导管前端的针头和设于所述针头后侧的翼片,所述导管后端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至少设有由所述导管后端依次向后设置的与所述导管后端连接的第一腔体、套装有过滤装置第二腔体和设有供外部管路接入的导流装置的第三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体截面呈由后端向前端的直径渐小的圆台腔体,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腔体壁面贴合的框架和覆盖于所述框架表面的滤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体壁面设有连接槽,所述框架至少部分地嵌合于所述连接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间的容纳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腔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连接处直径,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装置至少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腔体端部的流通方向指向前端的单向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限位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多根沿所述第三腔体内壁周向间隔布置的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限位杆和沿所述第三腔体轴向间隔设置并呈周向环绕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多个限位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架还包括由至少一个所述限位环上向内延伸的挡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管上套接有流量调节装置,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边缘向所述第二套管内延伸有周向分布的多根压杆,所述第二套管内壁呈由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端向外轴向的截面积渐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过滤装置将空气与杂质进行过滤并引导容纳在不阻挡血液通路的空间内,从而具有良好的对于必然混入管路内的杂质的过滤效果,保护病人的安全性;2、可以承载透析时大流量的血液流通压力,具有稳定、安全的滤过性能;3、可以适应性的调节血液流通速度,使得整体运行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内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流量调节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导管,2针头,3翼片,4壳体,41第一腔体,42第二腔体,421连接槽,43第三腔体,44容纳腔,45单向阀,46限位架,461限位杆,462限位环,463挡杆,5框架,51滤网,61第一套管,62第二套管,63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包括硅胶制的导管1、连接于导管1前端的针头2和设于针头2后侧并套接在导管1外的塑料制的用于便于护士握持穿刺的翼片3,导管1后端密封连接有塑料制的壳体4,壳体4内至少成型有由导管1后端依次向后设置的与导管1后端连接的第一腔体41、套装有过滤装置第二腔体42和设有供外部管路接入的导流装置的第三腔体43。在工作时,实际上为两个内瘘穿刺针分别实现病人身体-透析机器的血液流出和回流,可能产生的空气、杂质进入人体的问题也即只会出现在回流进入人体的一侧,故本申请中的内瘘穿刺针只用于回流进入人体的一侧使用。在血液回流过程中,其中夹杂的杂质由过滤装置进行滤过留存在壳体4内,大团的空气也会由过滤装置阻挡并留存在壳体4内实现对两者的过滤以保护病人。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体42截面呈由后端向前端的直径渐小的圆台腔体,过滤装置包括与第二腔体42壁面贴合的框架5和覆盖于框架5表面的滤网51。框架5为多根沿圆台的弧面设置的直条结构与多个环形结构一体组合而成的多格框架5,滤网51的包括位于框架5靠近第三腔体43的端部、其圆台的内表面和和靠近第一腔体41的三处,从而有效阻隔滤过杂质,并可以阻挡较大气泡,滤网51的孔径优选设置为血液中的组分可以通过的50nm-5μm。渐小的圆台腔体结构在此处可以降低从透析机器中流入壳体4的血液的流速,使得在此处血液以相对较慢的流速(减速后流速仍旧可以保证正常的血液循环)实现杂质的有效过滤。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体42壁面加工成型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槽421,框架5中的直条结构部分嵌合于连接槽421内实现进一步的稳固连接。本实施例中,壳体4还包括位于第二腔体42和第三腔体43间的容纳腔44。同时,容纳腔44的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第二腔体42和第三腔体43的连接处直径,容纳腔44与第二腔体42和第三腔体43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在血液流经过程中,夹杂于血液中的空气气泡因为其较小的密度会趋于上浮,而同时,正常使用中的内漏穿刺针一般为水平放置,此时流经第三腔体43的血液中的空气在通过容纳腔44时,因其比第二腔体42和第三腔体43更大的直径提供的空间上浮并容纳在该空间内位于上方的部分内,从而空气在此处即被留存,不会向病人体内输送(气泡的体积越大,对病人影响越大,但也具有更大的浮力进入容纳腔44,从而具有稳定的安全性保证),而可以通过上述滤网51的孔径的空气分子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圆弧过渡的上述三个腔体之间的连接处,使得气泡可以顺利的、不被尖角破坏气泡结构的进入容纳腔44内,进一步的被滤网51阻隔的气泡在浮力作用下也可以顺着圆弧过渡表面上浮进入容纳腔44内。进一步的,被过滤阻挡的部分杂质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位于下方的容纳腔44空间内。本实施例中,导流装置至少包括安装于第三腔体43端部的流通方向指向前端的单向阀45,透析机器的管路从单向阀45处接入壳体4内,从而使得血液呈不会回流的单向流动。本实施例中,第三腔体43内放置有限位架46,连接架包括多根沿第三腔体43内壁周向间隔布置的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的限位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包括导管(1)、连接于所述导管(1)前端的针头(2)和设于所述针头(2)后侧的翼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后端连接有壳体(4),所述壳体(4)内至少设有由所述导管(1)后端依次向后设置的与所述导管(1)后端连接的第一腔体(41)、套装有过滤装置第二腔体(42)和设有供外部管路接入的导流装置的第三腔体(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包括导管(1)、连接于所述导管(1)前端的针头(2)和设于所述针头(2)后侧的翼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后端连接有壳体(4),所述壳体(4)内至少设有由所述导管(1)后端依次向后设置的与所述导管(1)后端连接的第一腔体(41)、套装有过滤装置第二腔体(42)和设有供外部管路接入的导流装置的第三腔体(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42)截面呈由后端向前端的直径渐小的圆台腔体,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腔体(42)壁面贴合的框架(5)和覆盖于所述框架(5)表面的滤网(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42)壁面设有连接槽(421),所述框架(5)至少部分地嵌合于所述连接槽(4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腔体(42)和第三腔体(43)间的容纳腔(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内瘘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44)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腔体(42)和第三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青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