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患者护理下肢康复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23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2
一种神经患者护理下肢康复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上肢运动能力健全的患者不能自行进行下肢康复锻炼的问题;包括床体,床体上端左侧设有换向块,换向块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U形槽,U形槽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活塞杆,活塞杆右端伸出U形槽且设有上下方向的推板,床体上端设有位于推板右方且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板,导向板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左端贯穿导向板且可与其对应侧的推板接触,滑杆右端贯穿导向板且设有踏板,两个踏板相背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推杆;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患者护理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神经外科医疗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神经患者护理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将神经中枢、感觉器官和效应器连结在一起。由感觉传入纤维组成的神经称感觉神经;由传送冲动至效应器的传出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称为运动神经。大多数神经由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组成,而称为混合神经。当人们因为疾病或者外伤导致腿部神经受阻时,他们的下肢将失去部分运动能力,为了帮助这些患者恢复下肢运动能力,在手术、药物等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下肢康复锻炼。部分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健全,只有下肢需要康复锻炼,但是,由于缺少上肢带动下肢锻炼的设备,导致患者锻炼时仍需医护人员的陪同或协助,浪费了大量的医资力量,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增添了不小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神经患者护理下肢康复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上肢运动能力健全的患者不能自行进行下肢康复锻炼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床体,床体上端左侧设有换向块,换向块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U形槽,U形槽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活塞杆,活塞杆右端伸出U形槽且设有上下方向的推板,床体上端设有位于推板右方且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板,导向板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左端贯穿导向板且可与其对应侧的推板接触,滑杆右端贯穿导向板且设有踏板,两个踏板相背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推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可上下移动且可左右移动的踏板,上肢运动能力健全的患者只需用上肢推动推杆或按压移动杆,便可完成对下肢的康复锻炼,加快了患者体力的恢复,避免了患者锻炼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陪同或协助的问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住院的成本,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局部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的阶梯剖切主视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床体1,床体1上端左侧设有换向块2,换向块2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U形槽3,U形槽3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活塞杆4,活塞杆4右端伸出U形槽3且设有上下方向的推板5,床体1上端设有位于推板5右方且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板6,导向板6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杆7,滑杆7左端贯穿导向板6且可与其对应侧的推板5接触,滑杆7右端贯穿导向板6且设有踏板8,两个踏板8相背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推杆9。为了使导向板6上下移动,所述的床体1内开设有传动槽12,传动槽12内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腰形槽14,腰形槽14内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连接轴15,右侧的连接轴15前后两端分别伸出腰形槽14且设有上下方向的移动杆11,移动杆11上端贯穿床体1,左侧的连接轴15前后两端分别伸出腰形槽14且设有上下方向的连接杆16,连接杆16上端贯穿床体1且与导向板6固定连接。为了增加本装置对患者双脚的支撑,所述的踏板8为L形。为了防止患者的双脚意外滑落,所述的两个踏板8相对端分别设有固定带17,两个固定带17相背端分别设有魔术母贴18,踏板8左端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魔术母贴18粘合的魔术子帖19。为了便于使推杆9左右移动,所述的两个推杆9相对端分别设有把手20。为了提高活塞杆4的灵敏度,所述的U形槽3内填充有位于活塞杆4左方的液压液21。本技术在使用时,患者坐在病床上并将双脚放在对应侧的脚踏板8上,将固定带17缠绕其对应侧的脚并使魔术母贴18与魔术子贴粘合,患者双脚固定完毕;若需要做下肢抬高的康复训练,则向下按移动杆11,移动杆11经右侧的连接轴15带动连接板13右端向下移动,同时右侧的连接轴15在右侧的腰形槽14内向左滑动,连接板13左端经左侧的连接轴15带动连接杆16向上移动,同时左侧的连接轴15在左侧的腰形槽14内向右移动,连接杆16经导向板6推动滑杆7向上移动,滑杆7带动踏板8向上移动,患者下肢被抬高;减小向下按移动杆11的力量,患者双腿的重力带动踏板8向下移动,踏板8推动滑杆7向下移动,滑杆7推动导向板6向下移动,导向板6带动连接杆16向下移动,连接杆16经左侧的连接轴15带动连接杆16左端向下移动,同时左侧的连接轴15在左侧的腰形槽14内向左移动,连接板13右端经右侧的连接轴15带动移动杆11向上移动,同时右侧的连接轴15在右侧的腰形槽14内向左滑动,患者腿部高度降低,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肢抬高的康复训练;若需要做下肢伸屈的康复训练,则向左推动前侧的把手20,前侧的推杆9带动前侧的踏板8向左移动,前侧的踏板8带动患者左腿伸直,同时前侧的踏板8带动前侧的滑杆7向左移动,前侧的滑杆7推动前侧的推板5向左移动,前侧的推板5带动前侧的活塞杆4向左移动,前侧的活塞杆4推动前侧的液压液21向左移动,前侧的液压液21推动后侧的液压液21向右移动,后侧的液压液21推动后侧的活塞杆4向右移动,后侧的活塞杆4带动后侧的推板5向右移动,后侧的推板5推动后侧的滑杆7向右移动,后侧的滑杆7推动后侧的踏板8向后移动,后侧的踏板8带动后侧的推杆9向右移动,同时后侧的踏板8带动患者右腿弯曲;向左推动后侧的把手20,后侧的踏板8带动患者右腿伸直,同时后侧的踏板8经后侧的滑杆7推动后侧的推板5向左移动,后侧的推板5经后侧的活塞杆4推动后侧的液压液21向左移动,后侧的液压液21推动前侧的液压液21向右移动,前侧的液压液21经前侧的活塞杆4带动前侧的推板5向右移动,前侧的推板5推动前侧的滑杆7向右移动,前侧的滑杆7经前侧的踏板8带动患者左腿弯曲,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肢伸屈的康复训练;训练完成后,拉动固定带17,使魔术母贴18与魔术子帖19分离,并将双脚放置在病床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可上下移动且可左右移动的踏板,上肢运动能力健全的患者只需用上肢推动推杆或按压移动杆,便可完成对下肢的康复锻炼,加快了患者体力的恢复,避免了患者锻炼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陪同或协助的问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住院的成本,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患者护理下肢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床体(1)上端左侧设有换向块(2),换向块(2)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U形槽(3),U形槽(3)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活塞杆(4),活塞杆(4)右端伸出U形槽(3)且设有上下方向的推板(5),床体(1)上端设有位于推板(5)右方且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板(6),导向板(6)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杆(7),滑杆(7)左端贯穿导向板(6)且可与其对应侧的推板(5)接触,滑杆(7)右端贯穿导向板(6)且设有踏板(8),两个踏板(8)相背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推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患者护理下肢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床体(1)上端左侧设有换向块(2),换向块(2)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U形槽(3),U形槽(3)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活塞杆(4),活塞杆(4)右端伸出U形槽(3)且设有上下方向的推板(5),床体(1)上端设有位于推板(5)右方且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板(6),导向板(6)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杆(7),滑杆(7)左端贯穿导向板(6)且可与其对应侧的推板(5)接触,滑杆(7)右端贯穿导向板(6)且设有踏板(8),两个踏板(8)相背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推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患者护理下肢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1)内开设有传动槽(12),传动槽(12)内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腰形槽(14),腰形槽(14)内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连接轴(15),右侧的连接轴(15)前后两端分别伸出腰形槽(14)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玮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