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165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管、前端气囊、后端气囊、泪道引流置管、微型内窥镜摄像头;该泪道冲洗引流管可在配套使用的引导管的引导下,通过引导管头端的微型内窥镜摄像头观察泪道内情况,准确掌握堵塞情况以及推送引流管情况;除了使用引导管引导外,引流管头端设计有显影涂层,还可以直接在CT或其它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使用引流管进行堵塞泪道的探通引流或泪道置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
技术介绍
泪器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可分为泪液分泌部和泪液排出部,泪液的排出部称为泪道;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泪道堵塞是指泪小点、泪小管、鼻泪管及鼻泪管下口由各种原因而发生堵塞,患者可表现为溢泪;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有继发眼内、外感染的危险;泪道阻塞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等并发症;泪道堵塞如果能够通一次就成功最佳;但是常常做完这个手术之后,过一段时间泪道又发生堵塞,需要做第二次手术;泪道是指从泪小点经过泪小管,再到泪总管,再经过泪囊,最后到鼻泪管,把眼泪排到鼻腔,整个这一段都叫泪道;每一段堵塞,治疗方法不一样,比如是泪小管、泪总管的堵塞,可以做人工探通或者激光探通;有的时候也可以插一根管,保留几个月,再拔出去;如果是鼻泪管的堵塞,可以做泪囊鼻腔吻合或在鼻泪管做一个插管,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不一样;但是目前在做泪道探通或者泪道内置引流管时都是采用盲探盲插的方法,无法准确掌握引流管头端位置以及无法观察泪道内堵塞部位的位置,给手术过程造成很大难度,引流管在泪道内反复的抽送也很容易造成泪道组织黏膜的破损,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该泪道冲洗引流管可在配套使用的引导管的引导下,通过引导管头端的微型内窥镜摄像头观察泪道内情况,准确掌握堵塞情况以及推送引流管情况;除了使用引导管引导外,引流管头端设计有显影涂层,还可以直接在CT或其它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使用引流管进行堵塞泪道的探通引流或泪道置管;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管、前端气囊、后端气囊、泪道引流置管、微型内窥镜摄像头;所述引导管在靠近头端处的外壁上连接前端气囊,靠近尾端处的外壁上连接后端气囊;泪道引流置管可活动的套接在引导管的外侧;引导管头端且位于引导管内安装一颗微型内窥镜摄像头;进一步的,所述引导管内连接充排气管且充排气管从靠近引导管尾端的外壁上引出,充排气管分布与前端气囊和后端气囊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微型内窥镜摄像头连接图像传输纤芯线,且图像传输纤芯线经引导管内部从引导管尾端引出;进一步的,所述泪道引流置管头端涂有显影涂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可在引导管的引导下,利用引导管前端微型内窥镜摄像头可清楚的观察到泪道堵塞情况和引流管的推送置管情况,可避免盲穿过程中反复推送造成泪道黏膜损伤,易发感染;2、该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的头端涂有显影涂层,除了利用引导管之外还可以利用CT等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观察到引流管头端位置,在置管过程中准确掌握引流管位置。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的引导管结构示意图1;图3是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的引导管结构示意图2;图4是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A;图5是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的泪道引流置管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B;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引导管,2-前端气囊,3-后端气囊,201-充排气管,4-泪道引流置管,401-显影涂层,5-微型内窥镜摄像头,501-图像传输纤芯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管1、前端气囊2、后端气囊3、泪道引流置管4、微型内窥镜摄像头5;所述引导管1在靠近头端处的外壁上连接前端气囊2,靠近尾端处的外壁上连接后端气囊3;泪道引流置管4可活动的套接在引导管1的外侧;引导管1头端且位于引导管1内安装一颗微型内窥镜摄像头5;所述引导管1内连接充排气管201且充排气管201从靠近引导管1尾端的外壁上引出,充排气管201分布与前端气囊2和后端气囊3连通,通过充排气管201可以给前端气囊2和后端气囊3进行充放气;所述微型内窥镜摄像头5连接图像传输纤芯线501,且图像传输纤芯线501经引导管1内部从引导管1尾端引出,微型内窥镜摄像头5采集泪道内图像,经图像传输纤芯线501传至图像显示终端;所述泪道引流置管4头端涂有显影涂层401,可以在CT等医学影像设备下显影成像;具体使用方法:使用前将泪道引流置管套在引导管上,确保泪道引流置管的前后两端位于引导管上的前端气囊与后端气囊之间;通过充排气管给前端气囊和后端气囊充气,使其将泪道引流置管卡固;引导管连同泪道引流置管一起推送进泪道,通过微型内窥镜摄像头查看泪道中的情况。综上所述,1、该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可在引导管的引导下,利用引导管前端微型内窥镜摄像头可清楚的观察到泪道堵塞情况和引流管的推送置管情况,可避免盲穿过程中反复推送造成泪道黏膜损伤,易发感染;2、该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的头端涂有显影涂层,除了利用引导管之外还可以利用CT等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观察到引流管头端位置,在置管过程中准确掌握引流管位置。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管、前端气囊、后端气囊、泪道引流置管、微型内窥镜摄像头;/n所述引导管在靠近头端处的外壁上连接前端气囊,靠近尾端处的外壁上连接后端气囊;泪道引流置管可活动的套接在引导管的外侧;引导管头端且位于引导管内安装一颗微型内窥镜摄像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管、前端气囊、后端气囊、泪道引流置管、微型内窥镜摄像头;
所述引导管在靠近头端处的外壁上连接前端气囊,靠近尾端处的外壁上连接后端气囊;泪道引流置管可活动的套接在引导管的外侧;引导管头端且位于引导管内安装一颗微型内窥镜摄像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定位泪道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丽丽马文豪梁高华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