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碟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09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刹车碟盘,其包含有:一内盘与二外盘,其中,内盘上设有数个内盘通风孔,外盘具有一外盘第一表面与一外盘第二表面,中央设有贯穿所述外盘第一表面与外盘第二表面的一闪避孔,所述闪避孔的外侧环设有数个外盘通风孔,由于该外盘通风孔是小于所述内盘通风孔,且形状与所述内盘通风孔相同,故当所述二外盘分别以其外盘第二表面贴靠在所述内盘的二表面上时,便令所述外盘能以外盘通风孔周围的区块凸出所述内盘通风孔,通过所述各区块的一并冲压,让所述每一区块均以一凹陷部卡陷入所述内盘通风孔,将令所述二外盘能以该区块陷入所述内盘通风孔的接触缘产生相互的密合,利用所述接触缘上至少一凹沟的同时冲设,还令所述二外盘能相嵌结。还令所述二外盘能相嵌结。还令所述二外盘能相嵌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刹车碟盘


[0001]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刹车碟盘,尤指一种不需利用铆钉做铆合,且兼具有较佳散热效果与轻量化功能的自行车的刹车碟盘。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最为常见的刹车碟盘,主要是以不锈钢板冲压成一单片碟,但该单片碟普遍存在有散热性不佳的问题,为了改善此一状况,有另一种组合碟被开发制造出。
[0003]而目前已知的组合碟30,多如图7所示,其主要包含有一内盘31与二具有较佳散热系数的外盘32,该内盘31与外盘32是各别制成后,再以铆钉33穿设作连结,通过所述铆钉33的铆合让所述二外盘32能沿着所述内盘31的两侧表面做贴靠后,再被所述铆钉33固定。
[0004]然而,如上所述的已知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一)所述组合碟30需另以铆钉33做结合,故不仅整体的零件数量多、组装过程繁琐,该额外的组装工续也会延长工时(因每一铆钉33都需准确对正所述内盘31与外盘32上的铆钉孔位,才能顺利做穿置,穿置后又需对该铆钉33的两端做冲压,使其扩大成一挡缘,才能有效挡止所述铆钉33脱离),让所述刹车碟盘无法达到降低产制成本与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内盘与小于所述内盘且具有较佳散热系数的二外盘,其中,内盘是以钢板将不需要的部位冲除后成型,让所述内盘用以提供刹车卡钳做夹刹的夹刹部上布满有多数的散热孔,而所述内盘本身也能构成有数个兼具轻量化功能的内盘通风孔,且该内盘的中央一体冲设有一装设部,利用所述内盘通风孔的形成,还令该装设部与所述夹刹部间能以数个放射状的连接条做连结,所述外盘亦冲压成型,而具有一外盘第一表面与一外盘第二表面,中央设有贯穿所述外盘第一表面与外盘第二表面的一闪避孔,所述闪避孔的外侧环设有数个外盘通风孔:由于该外盘通风孔是小于所述内盘通风孔,故当所述二外盘分别以其外盘第二表面贴靠在所述内盘的二表面上时,便令所述外盘能以外盘通风孔周围的区块凸出所述内盘通风孔,通过所述各区块的一并冲压,让所述每一区块均以一凹陷部卡陷入所述内盘通风孔,将令所述二外盘能以该区块陷入所述内盘通风孔的接触缘产生相互的密合,利用所述接触缘上至少一凹沟的同时冲设,则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肇春
申请(专利权)人:世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