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急救用动脉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09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场急救用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左转轴,所述左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左收集轮,所述左收集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压带,所述左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左收集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左链轮,所述支撑外壳的内部且位于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座,所述第一限制座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所述支撑外壳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限制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限制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了第二限制台、电动机、第一主链轮、第二主链轮、左转轴、右转轴、左链轮、右链轮、左链条、右链条、处理器、压力传感器、显示器,达到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控制压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场急救用动脉止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现场急救用动脉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动脉是指从心脏发出不断分枝成小动脉,而最后止于组织内的血管,它将血液由心脏运送至身体各处,由于内部压力较大,血流速度较快。动脉管壁较厚,弹力纤维较多,管腔断面呈圆形,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可随心脏的收缩、血压的高低而明显的搏动。动脉管壁的功能是,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在很多意外伤害的情况中,很可能出现动脉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此时需要急救,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但现有的止血装置中,因为伤者的移动,或者其他情况,容易发生偏移,导致伤口二次出血,止血的效果不好,而且无法检测力度的大小,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现场急救用动脉止血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场急救用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场急救用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支撑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6)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左转轴(5),所述左转轴(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左收集轮(8),所述左收集轮(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压带(7),所述左转轴(5)的外表面且位于左收集轮(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左链轮(9),所述支撑外壳(6)的内部且位于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座(2),所述第一限制座(2)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3),所述支撑外壳(6)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限制座(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限制座(14),所述第二限制座(14)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机(13),所述电动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主链轮(11)、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场急救用动脉止血装置,包括支撑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6)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左转轴(5),所述左转轴(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左收集轮(8),所述左收集轮(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压带(7),所述左转轴(5)的外表面且位于左收集轮(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左链轮(9),所述支撑外壳(6)的内部且位于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座(2),所述第一限制座(2)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3),所述支撑外壳(6)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限制座(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限制座(14),所述第二限制座(14)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机(13),所述电动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主链轮(11)、第二主链轮(12);
所述支撑外壳(6)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右转轴(1),所述右转轴(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右收集轮(21),所述右转轴(1)的外表面且位于右收集轮(2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右链轮(22),所述右收集轮(2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压带(15),所述左压带(7)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左连接环(23),所述右压带(15)的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右连接环(18),所述支撑外壳(6)的前侧壁设置有显示器(4),所述左连接环(23)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锁扣(16),所述右连接环(18)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锁扣(17),所述左压带(7)、右压带(15)的内部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0),所述支撑外壳(6)的上侧壁转动连接有提手(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荔闽刘凯莉翁国章陈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聚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