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宝金专利>正文

架桥式计算机按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67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架桥式计算机按键开关,尤指一种利用连动的架桥以保持键帽安定稳固及降低高度的按键开关,包括一键帽、一架桥、一桥板、一键环板及一底板。架桥是由一柱框与一榫框交叉连结而成可呈回动状态,并藉上方连结于键帽,下方连结于桥板,且键帽的帽柱对应于键环,而使按压键帽时,因架桥的连动而呈平面平行的上下运动,以消除习知的输入失误。(*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算机目前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其具有高效率的信息处理与储存能力,故受工商业界及个人使用者的普遍欢迎,且已普及至学校与家庭,为人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计算机的输入,以键盘最为普遍,这种由打字机沿袭下来的操作方式,至今尚无法改变,所以,尽管还有其它例如笔式输入或语音输入等多种输入工具,但不可讳言,键盘输入方式仍是最普遍的一种。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元件日益缩小,计算机的体积也日益“轻、薄、短、小”化,以致于有所谓膝上型、笔记本型甚至掌中型计算机相继推出,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更具机动性。为了适应这个趋势以及配合计算机小型化的需求,计算机键盘也力求薄化,亦即将按键开关的高度尽量缩小,以使携带型计算机的厚度降低,因此,近年来,在计算机按键开关上的开发,多有所见,也不乏批准的专利。凡操作计算机键盘者皆知,习知的键盘,包括一键帽,其底部中央具有一键柱按压导电橡胶,使导电橡胶与薄膜电路接通,用以传递讯号,而在快速键入(Key-in)时,有时由于只按及键帽的边缘或侧角,使键柱无法下压,致无法接通电路,而造成输入失误。除了这种定位稳定不足的缺点外,习知的按键开关常需藉助设-->置一弹簧,使键帽回弹至原位,致使高度上常因该弹簧而无法变薄,成为极待克服的问题。有鉴于此,申请人乃基于长年从事计算机键盘设计的经验,创作出本技术的架桥式计算机按键开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架桥式计算机按键开关,以由柱框和榫框交叉连结而成的架桥结构,取代弹簧结构,使按键高度降低,且消除了输入失误的缺点。本技术按键开关的基本结构包括:一键帽,为一帽体,其斜向往下延伸的帽盖内部中央往下延伸一帽柱;下方同侧内壁延伸两水平的帽片,另侧则于帽盖顶部往下延伸两帽钩,其中央具一沟槽;对应于帽片帽盖内顶部一体延伸与帽片平行的两帽肋;一架桥,由一柱框与一榫框交叉连结而成可互为回动状态;柱框的两平行柱杆末端为圆形的柱端,中央则各具一柱孔,两柱杆间由两平行的柱榫连结形成框体,上柱榫嵌置于沟槽内;榫框也是一框体,两侧榫杆端处为圆形榫端,其中央向外垂直延伸榫轴,榫轴容置于帽片与帽肋间;另榫杆中央向内侧各延伸一榫芯,并可嵌穿于柱孔;两榫杆间具有两平行榫梁一体连结以围成框体;一桥板,为一板体,其对应于按键开关处,开具板孔,而对应于下方榫轴处,垂直形成板突并开具板槽供其嵌穿;另对应于下方柱榫处,突起转折的板钩供其容置;一键环板,为软质弹性材料,对应于各帽柱处,突设一键环,其内部顶面为凸点;一薄膜电路,对应于各凸点处具有电路接点;-->一底板,为一板体,连结固定所述桥板、键环板及薄膜电路。为进一步提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键帽由底部透视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装后断面图。如图所示,基本上,本技术是由一键帽1、一架桥2、一桥板3、一键环片4、一薄膜电路5及一底板6所组合而成。其中,键帽1为一体成型的帽体,如图2所示,其上方为顶部具凹弧并向四侧斜向延伸的帽盖11,底面中央往下延伸一帽柱12,另外在帽盖11下方一侧内壁一体延伸两水平的帽片13,另侧则于帽盖11的顶部往下延伸两帽钩14,且其中央具有圆形而开口较小的沟槽141,为使帽盖11与帽片13得以平行,故于对应于帽片13的帽盖11内面顶部,一体设置两帽肋15。架桥2,由一柱框21与一榫框22交叉连结而成,其中,柱框21包括两平行柱杆211,其末端为圆形的柱端212,另于柱杆211的中央则各开设一柱孔213,以供与榫框22套合。而两柱杆211的端部,亦即在两柱端212之间,具有连结柱榫214,其外径对应于前述帽钩14的沟槽141,柱榫214容置于沟槽141内,并呈可回动状态,以使柱框21形成框状。榫框22也是一框体,包括两侧的榫杆221,其端部各形成圆形的榫端222,榫端222的中央向两外侧垂直延伸杆轴223,其外径对应于后述的板槽321,以嵌穿其内并呈可回动状态。又于榫杆221的中央,向内侧各延伸一杆芯224,其尺寸对应于前述的柱孔213,以-->供嵌合后呈可回动状态,且两榫杆221之间,分别具有两平行的直条榫梁225呈一体连结,以加强其应力,并可将榫框22围组成框体。桥板3为一板体,在对应于按键开关处,开具板孔31;且对应于榫框22下方的榫轴223处,则垂直形成板突32并开具板槽321,供其嵌穿;另对应于柱框21下方的柱榫214处,也突起一转折的板钩33,以使柱榫214容置于板钩33内并可滑行。键环片4为习知软质板,通常以弹性硅橡胶为佳,其对应各按键开关处,突设一键环41,该键环41下方呈喇叭状,内面顶部可为导电或不导电(视薄膜电路5的需求而定)材质的凸点,以使其受到按压时,凸点得以触及下方薄膜电路5的电路接点51而形成通路,以产生信号(此为习知技术,亦为目前薄膜式的工作原理);而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键环片4可整片设置,或以键环41单颗设置,以适应不同排列(ALIGNMENT)的按键开关。薄膜电路5也是习知技术,是一薄膜状的电路,而于对应于各按键开关处,则设置电路接点51供与前述的键环41内的凸点相对应。底板6也是习知的薄板,其功能是供组装连结上述的桥板3、键环片4与薄膜电路5,使成为一整片的键盘。请再参阅图3,当本技术组装时,首先将桥板3、键环片4、薄膜电路5及底板6组合并固定后,其键环41突出于板孔31上,再将柱框21下方的柱榫214钩合于板钩33内,榫杆221下方的杆轴223嵌穿入板槽321内,并将上方的杆轴223置入键帽1的帽片13与帽肋15之间,同时柱框21上方的柱榫214嵌穿入帽钩14的沟槽141内,即完成组装,而此时,帽柱12对正于键环41。请再参阅图3,本技术于实际动作时,当按压键帽1时,键-->帽1即下降使帽柱12压迫键环41,其中架桥2与键帽1及桥板3的动作关系,在于榫框22下方的榫轴223于板槽321内呈轴向回动,而上方的榫轴223是在帽肋15与帽片13间呈滑行状态;而柱框21下方的柱榫214在板钩33内滑行,另上方的柱榫214是在钩槽141内回动;当按压键帽1时,下方的榫轴223于板槽321内呈轴向回动的固定状态,其上方的榫轴223除具有滑行动作外,还有向下移动的,同时上方的柱榫214除具有轴向回动外,还有向下的,使串连柱框21与榫框22的柱孔213与榫芯224也向下移动,使键环41内的凸点促使薄膜电路5的电路接点51接通,使讯号得以传递,当按压结束后,则藉键环41的弹性作用使架桥2与键帽1复归原位。所以,当操作时,由于架桥2于八点连结于桥板3与键帽1间,而桥板3与底板6是连结固定,故定位稳固,不会产生位置偏移。架桥2是由柱框21与榫框22交叉连结而成,故其在任何一处施力,均可因其连动而使键帽1平面呈平行状态上下运动,故可免除按压失误的情形。尤有进者,由于免除习知的弹簧的必然高度,透过本技术架桥2的交叉斜度设计,可有效降低整个按键开关的高度。为降低成本及提高生产率,本技术的键环板4可以不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而以各单一独立的键环41为组装,也可达到相同的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架桥式计算机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一键帽,为一帽体,其斜向往下延伸的帽盖内部中央往下延伸一帽柱;下方同侧内壁延伸两水平的帽片,另侧则于帽盖顶部往下延伸两帽钩,其中央具一沟槽;对应于帽片帽盖内顶部一体延伸与帽片平行的两帽肋;一架桥 ,由一柱框与一榫框交叉连结而成可互为回动状态;柱框的两平行柱杆末端为圆形的柱端,中央则各具一柱孔,两柱杆间由两平行的柱榫连结形成框体,上柱榫嵌置于沟槽内;榫框也是一框体,两侧榫杆端处为圆形榫端,其中央向外垂直延伸榫轴,榫轴容置于帽片于帽肋间,另榫杆中央向内侧各延伸一榫芯,并可嵌穿于柱孔;两榫杆间具有两平行榫梁一体连结以围成框体;一桥板,为一板体,其对应于按键开关处,开具板孔,而对应于下方榫轴处,垂直形成板突并开具板槽供其嵌穿;另对应于下方柱榫处,突起转折的板钩供其容置; 一键环板,为软质弹性材料,对应于各帽柱处,突设一键环,其内部顶面为凸点;一薄膜电路,对应于各凸点处具有电路接点;一底板,为一板体,连结固定所述桥板、键环板及薄膜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桥式计算机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一键帽,为一帽体,其斜向往下延伸的帽盖内部中央往下延伸一帽柱;下方同侧内壁延伸两水平的帽片,另侧则于帽盖顶部往下延伸两帽钩,其中央具一沟槽;对应于帽片帽盖内顶部一体延伸与帽片平行的两帽肋;一架桥,由一柱框与一榫框交叉连结而成可互为回动状态;柱框的两平行柱杆末端为圆形的柱端,中央则各具一柱孔,两柱杆间由两平行的柱榫连结形成框体,上柱榫嵌置于沟槽内;榫框也是一框体,两侧榫杆端处为圆形榫端,其中央向外垂直延伸榫轴,榫轴容置于帽片于帽肋间;另榫杆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金
申请(专利权)人:陈宝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