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柴国旭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032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包括变压器主体、支撑座、连接座、夹件、垂直母排接头、调节装置、铜线、转动件和连接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变压器主体顶部支撑座上的垂直段母排更改为软连接,利用柔性铜线进行连接,方便接头的快速连接,不局限于垂直连接,并且同时在变压器主体上的夹件后端安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内由独立的马达进行驱动,驱动前端转动机构转动,即可实现夹件的角度位置调节,适用于铜排接口的一定幅度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
本技术具体是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涉及变压器配件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心(磁芯),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常用作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变压器在使用时,需要与低压柜进行连接。在现有的变压器与低压开关柜连接为水平铜母排连接,也存在这因为水平及接口尺寸偏差导致的搭接问题,导致使用较为不便,连接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该装置包括变压器主体,所述变压器主体顶部左端与支撑座相接,所述支撑座顶部通过连接座与夹件相接,所述夹件顶部与垂直母排接头相接,所述支撑座下端安装有连接接头,所述垂直母排接头底部固定有铜线,并且铜线活动嵌入至夹件内上端,所述支撑座底部通过转动件与连接接头内上端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夹件背面与调节装置相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板、背板、侧板和转动机构,所述支板底部与变压器主体进行固定,所述支板顶部与背板进行固定,所述背板左右两侧与侧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侧板内侧前端安装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前端与夹件背面相接。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左固定座、横板、连接块、右固定座和连杆,所述驱动马达左侧与侧板内左侧前端进行固定,所述驱动马达外径表面右端套接有左固定座,所述左固定座后端与横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横板前端面中部固定有连接块,所述横板内右端与右固定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右固定座内中部与连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右侧与侧板内右侧进行固定,所述连接块前端与夹件背面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铜线为柔性。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呈弧形状,并且转动件底部与连接接头内上端相贴合。优选的,所述侧板前端呈弧形状,并且侧板之间宽度大于夹件宽度。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垂直固定在夹件背面,并且连接块高度小于夹件高度。优选的,所述右固定座右侧与连杆接触位置粘接有一层橡胶层。优选的,所述转动件为铜材质。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采用PP塑料材质。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本技术所述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通过在变压器主体顶部支撑座上的垂直段母排更改为软连接,利用柔性铜线进行连接,方便接头的快速连接,不局限于垂直连接,并且同时在变压器主体上的夹件后端安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内由独立的马达进行驱动,驱动前端转动机构转动,即可实现夹件的角度位置调节,适用于铜排接口的一定幅度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夹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支撑座下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变压器主体-1、支撑座-2、连接座-3、夹件-4、垂直母排接头-5、调节装置-6、铜线-7、转动件-8、连接接头-9、支板-61、背板-62、侧板-63、转动机构-64、驱动马达-641、左固定座-642、横板-643、连接块-644、右固定座-645、连杆-64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包括变压器主体1,变压器主体1顶部左端与支撑座2相接,支撑座2顶部通过连接座3与夹件4相接,夹件4顶部与垂直母排接头5相接,支撑座2下端安装有连接接头9,垂直母排接头5底部固定有铜线7,并且铜线7活动嵌入至夹件4内上端,支撑座2底部通过转动件8与连接接头9内上端进行活动连接,夹件4背面与调节装置6相接,铜线7为柔性,便于进行弯折以及调节,转动件8呈弧形状,并且转动件8底部与连接接头9内上端相贴合,转动流畅,转动件8为铜材质,导电效果好,效率高。请参阅图4,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调节装置6包括支板61、背板62、侧板63和转动机构64,支板61底部与变压器主体1进行固定,支板61顶部与背板62进行固定,背板62左右两侧与侧板63进行螺栓连接,侧板63内侧前端安装有转动机构64,转动机构64前端与夹件4背面相接,侧板63前端呈弧形状,并且侧板63之间宽度大于夹件4宽度,不会对传动进行阻碍。请参阅图5,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转动机构64包括驱动马达641、左固定座642、横板643、连接块644、右固定座645和连杆646,驱动马达641左侧与侧板63内左侧前端进行固定,驱动马达641外径表面右端套接有左固定座642,左固定座642后端与横板643进行螺栓连接,横板643前端面中部固定有连接块644,横板643内右端与右固定座645进行螺栓连接,右固定座645内中部与连杆646进行转动连接,连杆646右侧与侧板63内右侧进行固定,连接块644前端与夹件4背面进行固定,连接块644垂直固定在夹件4背面,并且连接块644高度小于夹件4高度,连接稳定,方便传动,连接块644采用PP塑料材质,不导电,连接稳定,右固定座645右侧与连杆646接触位置粘接有一层橡胶层,摩擦力大,转动稳定。本技术通过改进提供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第一,当需要对出线装置进行使用时,首先将出线装置内的支撑座2安装到变压器主体1顶部,接着支撑座2底部连接的连接接头9穿过变压器主体1顶部,然后连接接头9底部与变压器主体1内元件相接;第二,接着使用者即可将需要与变压器连接的低压柜,通过连接头与垂直母排接头5进行连接,垂直母排接头5底部通过具有柔性的铜线7与夹件4内上端进行软连接,方便进行快速便捷的连接;第三,使用者可以启动驱动马达641工作,驱动马达641带动左固定座642使得横板643配合右固定座645进行转动,在横板643前端安装有连接块644,连接块644作用于前端的夹件4,夹件4在作用下,配合支撑座2底部的转动件8在连接接头9内进行转动,即可实现位置的调节,方便铜排接口的一定幅度调整。本技术通过改进提供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通过在变压器主体1顶部支撑座2上的垂直段母排更改为软连接,利用柔性铜线7进行连接,方便接头的快速连接,不局限于垂直连接,并且同时在变压器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包括变压器主体(1),所述变压器主体(1)顶部左端与支撑座(2)相接,所述支撑座(2)顶部通过连接座(3)与夹件(4)相接,所述夹件(4)顶部与垂直母排接头(5)相接,所述支撑座(2)下端安装有连接接头(9);/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6)、铜线(7)和转动件(8),所述垂直母排接头(5)底部固定有铜线(7),并且铜线(7)活动嵌入至夹件(4)内上端,所述支撑座(2)底部通过转动件(8)与连接接头(9)内上端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夹件(4)背面与调节装置(6)相接,所述调节装置(6)包括支板(61)、背板(62)、侧板(63)和转动机构(64),所述支板(61)底部与变压器主体(1)进行固定,所述支板(61)顶部与背板(62)进行固定,所述背板(62)左右两侧与侧板(63)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侧板(63)内侧前端安装有转动机构(64),所述转动机构(64)前端与夹件(4)背面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包括变压器主体(1),所述变压器主体(1)顶部左端与支撑座(2)相接,所述支撑座(2)顶部通过连接座(3)与夹件(4)相接,所述夹件(4)顶部与垂直母排接头(5)相接,所述支撑座(2)下端安装有连接接头(9);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6)、铜线(7)和转动件(8),所述垂直母排接头(5)底部固定有铜线(7),并且铜线(7)活动嵌入至夹件(4)内上端,所述支撑座(2)底部通过转动件(8)与连接接头(9)内上端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夹件(4)背面与调节装置(6)相接,所述调节装置(6)包括支板(61)、背板(62)、侧板(63)和转动机构(64),所述支板(61)底部与变压器主体(1)进行固定,所述支板(61)顶部与背板(62)进行固定,所述背板(62)左右两侧与侧板(63)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侧板(63)内侧前端安装有转动机构(64),所述转动机构(64)前端与夹件(4)背面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变压器与低压柜连接的变压器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4)包括驱动马达(641)、左固定座(642)、横板(643)、连接块(644)、右固定座(645)和连杆(646),所述驱动马达(641)左侧与侧板(63)内左侧前端进行固定,所述驱动马达(641)外径表面右端套接有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国旭孟宪丽
申请(专利权)人:柴国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