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324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9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通过在变压器本体的外周上至少设有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并使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处于不同的平面,原边引脚设置在第一立面上,副边引脚设置在第二立面上,也就将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分别在两个不共面的立面上出脚,更容易实现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之间的绝缘距离,满足小尺寸多引脚变压器中引脚局部需求,有助于减小变压器的尺寸和占用空间,同时可便于其他电路部件与变压器的设置和连接,更容易实现电路部件的高密度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功率变换技术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基础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高频变压器是工作频率超过中频的电源变压器,是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中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变压器通常包括变压器主体和电路板,变压器主体包括磁芯、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其中,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都绕设在磁芯上,副边绕组围设在原边绕组的外周上,原边绕组具有第一原边引脚和第二原边引脚,副边绕组具有第一副边引脚和第二副边引脚。变压器主体设置在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板上,在PCB板上打孔,使第一原边引脚、第一副边引脚、第二原边引脚以及第二副边引脚穿过孔并焊接在PCB板上,从而实现变压器与其他电路部件的连接。然而,由于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之间要求较大的绝缘距离,使原副边引脚在同一面PCB板上出脚,在尺寸较小、电路部件高密度排布的变压器中可能没有足够的板面积,不利于变压器小尺寸和电路部件高密度的布局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解决了现有的变压器原副边引脚在同一底面出脚不利于变压器小尺寸和电路部件高密度布局设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上具有原边引脚,所述副边绕组上具有副边引脚;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外周上至少设有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所述第一立面和所述第二立面处于两个不同的平面内,所述原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面上,所述副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二立面上。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分别在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两个不同面的立面上出脚,能够更容易实现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之间的绝缘距离,满足小尺寸多引脚变压器中引脚局部需求,同时可便于其他电路部件与变压器的设置和连接,更容易实现电路部件的高密度布局。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变压器,每个所述子变压器至少包括一个所述原边绕组和一个所述副边绕组;至少两个所述子变压器的所述原边绕组串联,且所述第一立面上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两个原边引脚。即多个子变压器的多个原边绕组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只引出两个原边引脚设置在第一立面上,可以减少原边绕组出脚所需的开孔数量,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引脚引起的阻抗。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副边绕组包括两个副边引脚,多个所述副边引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立面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外周上还设有第三立面,所述第三立面与所述第一立面以及所述第二立面处于不同的平面内;每个所述副边绕组包括两个副边引脚,部分所述副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二立面上,部分所述副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三立面上。即多个副边引脚分别在第二立面和第三立面上出脚,同时第三立面和第二立面均与第一立面处于不同平面,这样可以更便于实现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之间的绝缘距离,同时,增加的第三立面也更容易实现电路部件的高密度布局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子变压器的所述原边绕组由同一原边绕线绕设形成,所述原边绕线的初始端形成所述第一引脚,所述原边绕线的末端形成所述第二引脚。即多个原边绕组是由同一个原边绕线绕设形成的,从而实现了多个原边绕组之间的串联,使变压器的第一立面上只具有两个原边引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原边绕组由一个原边绕线绕设形成,多个所述原边绕线串联,串联的两个原边绕线中,一个原边绕线的末端与另一个原边绕线的初始端连接;多个所述原边绕线中,其中一个原边绕线的初始端形成所述第一引脚,其中另一个原边绕线的末端形成所述第二引脚。即多个原边绕组分别由各自的原边绕线绕设形成后,将原边绕线串联,使变压器的第一立面上只有两个原边引脚。与使多个原边绕组通过一个原边绕线绕设形成相比,具有更高的可实现性,便于生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压器本体还包括磁芯,每个所述子变压器的所述原边绕组和所述副边绕组均绕设在所述磁芯上。即多个子变压器集成在一个磁芯上,有助于减小变压器的体积,进而减小变压器的占用空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压器本体还包括至少两个磁芯,至少两个所述子变压器的所述原边绕组和所述副边绕组分别绕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磁芯上。即每个子变压器具有一个磁芯,子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绕设在各自的磁芯上,可便于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绕设成型,便于生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立面垂直于所述原边绕组的绕设中心线,所述第二立面与所述第一立面垂直。原边绕组的绕设中心线具体的可以是磁芯的轴线,原边绕线围绕着该中心线进行绕设,第一立面垂直于绕设中心线,第二立面与第一立面垂直,即第二立面平行于绕设中心线,副边引脚设置在第二立面上,这样副边绕组的副边绕线初始端和末端可以直接从第二立面上引出,而不需要拉线到第一立面上出脚,与现有的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在同一面出脚相比,便于引出引脚,不需要上下拉线,减少绕组引线走线距离,便于生产以及美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立面与所述变压器本体之间、所述第二立面与所述变压器本体之间具有预设间隔。这样就能够在变压器本体与第一立面,和/或变压器本体与第二立面之间留出风道,也就是在变压器原副边绕组与第一立面和/或第二立面之间留出散热间隙,有利于变压器绕组和电路板的散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立面和所述变压器本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立面与所述变压器本体之间,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立面和所述第二立面,所述副边引脚穿过所述支撑架后设置在所述第二立面上,所述原边引脚穿过所述支撑架后设置在所述第一立面上。支撑架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以使第一立面和变压器本体之间、第二立面与变压器本体之间保留有散热间隔,另一方面,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可以分别穿过支撑架设置在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上,支撑架对原副边引脚能够起到导向以及固定作用,便于原副边引脚的引出设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外周上,所述电路板形成所述第一立面和所述第二立面,所述原边引脚和所述副边引脚分别穿过所述电路板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变压器。该变压器的变压器本体外周上至少设有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处于不同的平面,使原边引脚设置在第一立面上,副边引脚设置在第二立面上,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在两个不同面的立面上出脚,更容易实现原边引脚和副边引脚间的绝缘距离,减小变压器尺寸,同时也便于电路部件与变压器的设置和连接,更容易实现功率变换器中电路部件的高密度布局。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的正面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的背面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上具有原边引脚,所述副边绕组上具有副边引脚;/n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外周上至少设有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所述第一立面和所述第二立面处于两个不同的平面内,所述原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面上,所述副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二立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上具有原边引脚,所述副边绕组上具有副边引脚;
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外周上至少设有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所述第一立面和所述第二立面处于两个不同的平面内,所述原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面上,所述副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二立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变压器,每个所述子变压器至少包括一个所述原边绕组和一个所述副边绕组;
至少两个所述子变压器的所述原边绕组串联,且所述第一立面上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两个原边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副边绕组包括两个副边引脚,多个所述副边引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立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外周上还设有第三立面,所述第三立面与所述第一立面以及所述第二立面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每个所述副边绕组包括两个副边引脚,部分所述副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二立面上,部分所述副边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三立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变压器的所述原边绕组由同一原边绕线绕设形成,所述原边绕线的初始端形成所述第一引脚,所述原边绕线的末端形成所述第二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原边绕组包括一个原边绕线,多个所述原边绕线串联,串联的两个原边绕线中,一个原边绕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立琼杨泽洲谢涛周迪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