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聚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二十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产品,它是在荧光显微镜成像基础上加装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把光学成像的分辨率提高了30%--40%,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中成为新一代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在各大院校,研究所,医院都有应用。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选择激光作为光源,单色性好,波长固定。基于共聚焦成像原理,精密针孔滤掉杂散光,只有样品焦平面上的点参与成像,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的特点,可以用来观测皮肤病发生、发展、疗效及其皮损情况。与传统病理活检相比,它具有无创无痛、病人舒适度高以及检查迅速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在的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设备体积大等缺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物镜、第一透镜、1/4波片、第二透镜、高速扫描振镜、分光棱镜、激光器、第三透镜、针孔、第四透镜、光电倍增管以及计算机;/n所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所述分光棱镜反射至所述高速扫描振镜,然后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透镜、1/4波片、第一透镜、物镜后照射到样品上,样品的反射光原路返回至所述分光棱镜,反射光透射所述分光棱镜后再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透镜、针孔、第四透镜后到达所述光电倍增管,所述光电倍增管将采集的反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机中进行成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物镜、第一透镜、1/4波片、第二透镜、高速扫描振镜、分光棱镜、激光器、第三透镜、针孔、第四透镜、光电倍增管以及计算机;
所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所述分光棱镜反射至所述高速扫描振镜,然后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透镜、1/4波片、第一透镜、物镜后照射到样品上,样品的反射光原路返回至所述分光棱镜,反射光透射所述分光棱镜后再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透镜、针孔、第四透镜后到达所述光电倍增管,所述光电倍增管将采集的反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计算机中进行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平台,所述物镜通过多维调整机构安装在所述光学平台上;
所述多维调整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光学平台上的三维调整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三维调整架上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物镜安装在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调整架包括底座、可沿X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X滑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用于带动所述X滑台移动的X调节微分头、可沿Y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X滑台上的Y滑台、设置在所述X滑台上的用于带动所述Y滑台移动的Y调节微分头、设置在所述Y滑台上的Z向安装板、可沿Z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板上的Z滑台以及用于带动所述Z滑台移动的Z调节微分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共聚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安装板上开设有Z向滑槽,所述Z调节微分头通过一安装滑块连接在所述Z滑台上,所述安装滑块的第一端上开设有供所述Z调节微分头插入的安装孔,所述述安装滑块的第二端穿过所述Z向滑槽与所述Z滑台连接;
所述Y滑台上设置有顶块,所述Z调节微分头的螺纹轴套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Z调节微分头的螺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冰,臧志刚,陈永超,曾海滨,高歌,姜琛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