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进明专利>正文

一种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993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包括底架,底架的内部横向插入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底架的外部连接左车轮,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转轴的外部连接右车轮,转轴贯穿左车轮与右车轮的中心连接固定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自平衡机构用于对陀螺仪本体在车轮的行走下进行平衡处理,防止发生倾倒问题,提高陀螺仪本体与STM32的自平衡能力,平衡管底座的下端固定平衡管堵头,平衡管堵头具有密封性,能够避免液体油倒流至平衡管底座内,保证操作的准确性,提高自平衡机构的密封效果,接近开关的下方设有浮力球,接近开关对浮力球具有感应功能,能够随着浮力球的上升进行平衡操作,实现自平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平衡装置
,尤其是一种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STM32是意法半导体32位系列微控制器芯片,陀螺仪是用高速回转体的动量矩敏感壳体相对惯性空间绕正交于自转轴的一个或二个轴的角运动检测装置,主要部分是一个对旋转轴以极高角速度旋转的转子,转子装在一支架内,利用其他原理制成的角运动检测装置起同样功能的也称陀螺仪,现在陀螺仪种类繁多,陀螺仪需要借助车轮实现行走,支撑架来实现平衡,所以需要一款在实现行走的同时又能实现平衡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自平衡能力,能够保证操作的准确性,能够随着浮力球的上升进行平衡操作,实现自平衡效果的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包括底架,底架的内部横向插入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底架的外部连接左车轮,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转轴的外部连接右车轮,转轴贯穿左车轮与右车轮的中心连接固定螺母,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左车轮、右车轮通过固定螺母啮合固定,左车轮与右车轮靠内的一侧均设置支撑架,底架表面的中心处垂直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正前方的底端安装有控制器,固定杆杆体的上部位置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连接支撑杆,支撑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连接套筒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置陀螺仪本体,陀螺仪本体与连接套筒通过销栓活动连接,支撑杆的下方连接有自平衡机构,自平衡机构包括U型管、平衡管底座、平衡管堵头、接近开关、浮力球和液体油,U型管的两端部安装平衡管底座,平衡管底座的下端固定平衡管堵头,平衡管堵头的底部安装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下方设有浮力球,U型管内设置液体油,液体油的两端设有浮力球,安装板的下端面设置万向节,万向节套接在固定杆上,固定杆的两侧设置驱动件,底架上放置驱动电机,驱动件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驱动件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套筒。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左车轮与右车轮相对的一面,且转轴贯穿支撑架延伸至车轮内部。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远离固定杆的侧面上开设凹槽,凹槽内设置螺纹,安装板与支撑杆啮合固定。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平衡管底座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的下端分别固定两个平衡管底座。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左车轮与右车轮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自平衡机构用于对陀螺仪本体在车轮的行走下进行平衡处理,防止发生一边倾倒的问题,提高陀螺仪本体与STM32的自平衡能力,平衡管底座的下端固定平衡管堵头,平衡管堵头具有密封性,能够避免液体油倒流至平衡管底座内,保证操作的准确性,提高自平衡机构的密封效果,接近开关的下方设有浮力球,接近开关对浮力球具有感应功能,能够随着浮力球的上升进行平衡操作,实现自平衡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平衡装置的结构图。图中:1、底架;2、左车轮;3、右车轮;4、固定螺母;5、支撑架;6、固定杆;7、控制器;8、安装板;9、支撑杆;10、连接套筒;11、陀螺仪本体;12、自平衡机构;121、U型管;122、平衡管底座;123、平衡管堵头;124、接近开关;125、浮力球;126、液体油;13、万向节;14、驱动件;15、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可嵌入式变压器骨架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用于支撑整体的设备,增大承重力,底架1的内部横向插入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底架1的外部连接左车轮2,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转轴的外部连接右车轮3,转轴便于左车轮2和右车轮3的旋转,便于行走,转轴贯穿左车轮2与右车轮3的中心连接固定螺母4,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左车轮2、右车轮3通过固定螺母4啮合固定,能够将车轮与转轴组装完整,提高设备底部的稳定性,左车轮2与右车轮3靠内的一侧均设置支撑架5,支撑架5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左车轮2与右车轮3相对的一面,且转轴贯穿支撑架5延伸至车轮内部,支撑架5对称设置能够增加设备的平衡性,底架1表面的中心处垂直安装有固定杆6,固定杆6作为支撑体,用于支撑两个陀螺仪本体11,固定杆6正前方的底端安装有控制器7,控制器7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能够控制驱动电机15的开启和关闭,从而控制驱动件14的行动,控制器7内设置STM32,能够驱动陀螺仪本体11的转动,固定杆6杆体的上部位置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8,安装板8远离固定杆6的一侧连接支撑杆9,安装板8远离固定杆6的侧面上开设凹槽,凹槽内设置螺纹,安装板8与支撑杆9啮合固定,通过螺纹啮合能够方便设备的拆卸和安装,便于维修和维护,支撑杆9远离安装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10,连接套筒10远离支撑杆9的一端设置陀螺仪本体11,陀螺仪本体11与连接套筒10通过销栓活动连接,销栓连接能够提高陀螺仪本体11的灵活性,支撑杆9的下方连接有自平衡机构12,自平衡机构12用于对陀螺仪本体11在车轮的行走下进行平衡处理,防止发生一边倾倒的问题,提高陀螺仪本体11的自平衡能力,陀螺仪本体11平衡之后,STM32随之同时平衡,自平衡机构12包括U型管121、平衡管底座122、平衡管堵头123、接近开关124、浮力球125和液体油126,U型管121的两端部安装平衡管底座122,支撑杆9与平衡管底座12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9的下端分别固定两个平衡管底座122,使得U型管121能够固定在支撑杆9上,避免U型管121掉落导致液体油126的流出,平衡管底座122的下端固定平衡管堵头123,平衡管堵头123具有密封性,能够避免液体油126倒流至平衡管底座122内,保证操作的准确性,提高自平衡机构12的密封效果,平衡管堵头123的底部安装接近开关124,当浮力球125越来越接近接近开关124时,接近开关124做出感应并及时停止车轮的前进,保持平衡状态,接近开关124的下方设有浮力球125,U型管121内设置液体油126,液体油126的两端设有浮力球125,接近开关124对浮力球125具有感应功能,能够随着浮力球125的上升进行平衡操作,实现自平衡效果,安装板8的下端面设置万向节13,万向节13能够使得陀螺仪本体11转动的方向可变,万向节13套接在固定杆6上,固定杆6的两侧设置驱动件14,驱动件14能够驱动车轮的行走,底架1上放置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左车轮2与右车轮3的内侧,驱动件14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15,驱动件14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套筒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内部横向插入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底架(1)的外部连接左车轮(2),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转轴的外部连接右车轮(3),转轴贯穿左车轮(2)与右车轮(3)的中心连接固定螺母(4),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左车轮(2)、右车轮(3)通过固定螺母(4)啮合固定,左车轮(2)与右车轮(3)靠内的一侧均设置支撑架(5),底架(1)表面的中心处垂直安装有固定杆(6),固定杆(6)正前方的底端安装有控制器(7),固定杆(6)杆体的上部位置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8),安装板(8)远离固定杆(6)的一侧连接支撑杆(9),支撑杆(9)远离安装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10),连接套筒(10)远离支撑杆(9)的一端设置陀螺仪本体(11),陀螺仪本体(11)与连接套筒(10)通过销栓活动连接,支撑杆(9)的下方连接有自平衡机构(12),自平衡机构(12)包括U型管(121)、平衡管底座(122)、平衡管堵头(123)、接近开关(124)、浮力球(125)和液体油(126),U型管(121)的两端部安装平衡管底座(122),平衡管底座(122)的下端固定平衡管堵头(123),平衡管堵头(123)的底部安装接近开关(124),接近开关(124)的下方设有浮力球(125),U型管(121)内设置液体油(126),液体油(126)的两端设有浮力球(125),安装板(8)的下端面设置万向节(13),万向节(13)套接在固定杆(6)上,固定杆(6)的两侧设置驱动件(14),底架(1)上放置驱动电机(15),驱动件(14)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15),驱动件(14)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套筒(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TM32及陀螺仪的自平衡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内部横向插入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底架(1)的外部连接左车轮(2),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转轴的外部连接右车轮(3),转轴贯穿左车轮(2)与右车轮(3)的中心连接固定螺母(4),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左车轮(2)、右车轮(3)通过固定螺母(4)啮合固定,左车轮(2)与右车轮(3)靠内的一侧均设置支撑架(5),底架(1)表面的中心处垂直安装有固定杆(6),固定杆(6)正前方的底端安装有控制器(7),固定杆(6)杆体的上部位置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8),安装板(8)远离固定杆(6)的一侧连接支撑杆(9),支撑杆(9)远离安装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10),连接套筒(10)远离支撑杆(9)的一端设置陀螺仪本体(11),陀螺仪本体(11)与连接套筒(10)通过销栓活动连接,支撑杆(9)的下方连接有自平衡机构(12),自平衡机构(12)包括U型管(121)、平衡管底座(122)、平衡管堵头(123)、接近开关(124)、浮力球(125)和液体油(126),U型管(121)的两端部安装平衡管底座(122),平衡管底座(122)的下端固定平衡管堵头(123),平衡管堵头(123)的底部安装接近开关(124),接近开关(124)的下方设有浮力球(125),U型管(121)内设置液体油(126),液体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进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