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风道结构、飞机地面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80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风风道结构、飞机地面空调器,其中出风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内依次间隔设置有一级蒸发器、二级蒸发器,还设有第一旁通风阀、第一热风排出口,一级出风段中设有第一挡风板,第一挡风板具有使一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与二级蒸发器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进风口与二级蒸发器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二位置,还具有处于二级出风段内的出风通道切换结构,出风通道切换结构能够形成使二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与第一热风排出口连通的第一流道以及使二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与出风口连通的第二流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对蒸发器进行除霜过程中有效避免出风口吹出热风,进而保证使用侧的温度稳定,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风道结构、飞机地面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出风风道结构、飞机地面空调器。
技术介绍
常规的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由于其采用全新风35℃进风,出风温度要求≤2℃,因此空调机组的最后两级蒸发器蒸发温度可能低于0℃,所以对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除霜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系统中,目前常用的空调除霜方式主要为逆循环除霜及热气旁通除霜。两种除霜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逆循环除霜速度快,但会吹热风;热气旁通除霜不吹热风,但化霜时间长,仍会使室内温度有一定的波动。如公开号CN106871348A公开了一种热泵型飞机地面空调机组,该机组的除霜方式为热气旁通除霜,在蒸发器结霜时通过开启旁通阀,将部分压缩机排气旁通至蒸发器进行化霜,采用热气旁通除霜,机组的化霜时间较长,会使室内温度仍有一定的下降,且该方法有可能出现两个系统同时化霜,对机组的出风温度产生的影响更大,而飞机对机舱温度要求较高,频繁的温度波动会对飞机内部设备的精密度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出风风道结构、飞机地面空调器,能够在对蒸发器进行除霜过程中有效避免出风口吹出热风,进而保证使用侧的温度稳定,提升用户的舒适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出风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沿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风道壳体内依次间隔设置有一级蒸发器、二级蒸发器,所述风道壳体的通道腔被分割为处于所述一级蒸发器的进风侧的进风段、处于所述一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与所述二级蒸发器的进风侧之间的一级出风段以及处于所述二级蒸发器的出风侧的二级出风段,所述进风段与所述一级出风段之间设有第一旁通风阀,在所述二级出风段对应的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第一热风排出口,所述一级出风段中设有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具有使所述一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与所述二级蒸发器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二级蒸发器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二位置,还具有处于所述二级出风段内的出风通道切换结构,所述出风通道切换结构能够形成使所述二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连通的第一流道以及使所述二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二流道。优选地,所述出风通道切换结构包括第二挡风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上的第三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具有与所述二级蒸发器接触的第三位置以及与所述二级蒸发器脱离且与所述风道壳体接触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三挡风板具有封闭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的第五位置以及导通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的第六位置,当所述第二挡风板处于第三位置、第三挡风板处于第六位置时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当所述第二挡风板处于第四位置、第三挡风板处于第五位置时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优选地,所述二级出风段中还设有三级蒸发器,所述三级蒸发器将所述二级出风段分割为处于所述二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与所述三级蒸发器的进风侧之间的中间段以及处于所述三级蒸发器的出风侧的三级出风段,所述二级蒸发器与所述三级蒸发器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形成错位,所述三级蒸发器具有靠近所述二级蒸发器的近端,所述第二挡风板铰接于所述近端上。优选地,所述近端上还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延伸且处于所述三级蒸发器的出风侧。优选地,所述进风段与所述一级出风段之间还设有第二旁通风阀,在所述三级出风段对应的所述风道壳体上还设有第二热风排出口,所述第二热风排出口上设有第四挡风板,所述第四挡风板具有封闭所述第二热风排出口的第七位置以及导通所述第二热风排出口的第八位置,当所述第四挡风板处于所述第八位置时,所述第四挡风板的自由端与所述分隔件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三挡风板与所述第四挡风板分别处于所述分隔件的相对两侧,当所述第三挡风板处于所述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三挡风板的自由端与所述分隔件接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飞机地面空调器,包括出风风道结构,所述出风风道结构为上述的出风风道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出风风道结构、飞机地面空调器,当所述二级蒸发器由于温度过低结霜需要化霜时,将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将部分进风气流直接引导至所述二级蒸发器的进风侧处,同时通过控制所述二级蒸发器对应的冷媒循环子系统逆循环(也即由原运行的制冷循环切换为制热循环)实现对二级蒸发器的化霜,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将产生的热风从所述风道壳体中排出,同时另一部分进风气流则仍然经由所述一级蒸发器换热降温后经由所述出风口到达使用侧(也即空气调节空间),从而在对蒸发器进行除霜过程中有效避免出风口吹出热风,进而保证使用侧的温度稳定,提升用户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出风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截面,图中示出了空调器处于正常制冷模式下的状态,图中空心箭头表示出风气流;图2为图1中的出风风道结构的空调器处于二级蒸发器化霜模式下的状态,图中空心箭头表示出风气流;图3为图1中的出风风道结构的空调器处于三级蒸发器化霜模式下的状态,图中空心箭头表示出风气流;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器除霜控制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风道壳体;2、一级蒸发器;21、第一旁通风阀;22、第二旁通风阀;3、二级蒸发器;41、第一热风排出口;42、第二热风排出口;51、第一挡风板;52、第二挡风板;53、第三挡风板;54、第四挡风板;6、三级蒸发器;7、分隔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壳体1,所述风道壳体1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沿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风道壳体1内依次间隔设置有一级蒸发器2、二级蒸发器3,其中所述一级蒸发器2与相应的压缩机、节流元件等形成一级冷媒循环子系统,所述二级蒸发器3与相应的压缩机、节流元件等形成二级冷媒循环子系统,所述风道壳体1的通道腔被分割为处于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进风侧的进风段、处于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出风侧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之间的一级出风段以及处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的二级出风段,所述进风段与所述一级出风段之间设有第一旁通风阀21,在所述二级出风段对应的所述风道壳体1上设有第一热风排出口41,所述一级出风段中设有第一挡风板51,所述第一挡风板51具有使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出风侧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二位置,还具有处于所述二级出风段内的出风通道切换结构,所述出风通道切换结构能够形成使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41连通的第一流道以及使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二流道。该技术方案中,当所述二级蒸发器3由于温度过低结霜需要化霜时,将所述第一旁通风阀21将部分进风气流直接引导至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处,同时通过控制所述二级蒸发器3对应的冷媒循环子系统逆循环(也即由原运行的制冷循环切换为制热循环)实现对二级蒸发器3的化霜,能够实现快速化霜,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41将产生的热风从所述风道壳体1中排出,同时另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壳体(1),所述风道壳体(1)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沿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风道壳体(1)内依次间隔设置有一级蒸发器(2)、二级蒸发器(3),所述风道壳体(1)的通道腔被分割为处于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进风侧的进风段、处于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出风侧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之间的一级出风段以及处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的二级出风段,所述进风段与所述一级出风段之间设有第一旁通风阀(21),在所述二级出风段对应的所述风道壳体(1)上设有第一热风排出口(41),所述一级出风段中设有第一挡风板(51),所述第一挡风板(51)具有使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出风侧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二位置,还具有处于所述二级出风段内的出风通道切换结构,所述出风通道切换结构能够形成使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41)连通的第一流道以及使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二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壳体(1),所述风道壳体(1)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沿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风道壳体(1)内依次间隔设置有一级蒸发器(2)、二级蒸发器(3),所述风道壳体(1)的通道腔被分割为处于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进风侧的进风段、处于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出风侧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之间的一级出风段以及处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的二级出风段,所述进风段与所述一级出风段之间设有第一旁通风阀(21),在所述二级出风段对应的所述风道壳体(1)上设有第一热风排出口(41),所述一级出风段中设有第一挡风板(51),所述第一挡风板(51)具有使所述一级蒸发器(2)的出风侧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进风侧连通的第二位置,还具有处于所述二级出风段内的出风通道切换结构,所述出风通道切换结构能够形成使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41)连通的第一流道以及使所述二级蒸发器(3)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二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切换结构包括第二挡风板(5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41)上的第三挡风板(53),所述第二挡风板(52)具有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接触的第三位置以及与所述二级蒸发器(3)脱离且与所述风道壳体(1)接触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三挡风板(53)具有封闭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41)的第五位置以及导通所述第一热风排出口(41)的第六位置,当所述第二挡风板(52)处于第三位置、第三挡风板(53)处于第六位置时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当所述第二挡风板(52)处于第四位置、第三挡风板(53)处于第五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冠文周进陈培生安亚洲于宗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