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衣国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977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包括外壳体以及放置于外壳体内腔的内胆,外壳体内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隔热层、真空层,外壳体正面设置有指示灯、显示屏、开关组,外壳体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下连接板,下连接板上端对接设有上连接板,且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配合螺母固定连接,上连接板中心贯穿设置有通孔,且通孔贯穿连接有加热棒并延伸至内胆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现有电供热取暖装置的结构设计并进行改进,能够对内胆在外壳体内进行可拆卸安装放置,配合外壳体的隔热保温结构起到对内胆良好的保温效果,减少内胆热量流失速度从而无需加热棒持续的加热,节约电力,功能丰富实用,值得现有市场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取暖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我国寒冷区域都是采用锅炉燃烧壳程水箱提供热源进行取暖,利用循环热水为暖气片进行供给热能,上述取暖器以其安全、卫生、方便、无污染和灵活性大等优点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取暖设备。由于上述取暖方式的落后,目前,申请号为CN201820512161.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包括电热器壳体内胆;其中,电热器壳体内胆的侧壁处设置有冷水进水管,热水循环进口管、热水循环出口管、传感器、温控器、电源线;电热器壳体内胆的内部还设置有电热棒;热水循环进口管的外端与热水循环出口管的外端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上并联连接有多组暖气片;且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强循环管道内热水流动性的循环泵;电热棒为水晶电热管组件。但是现有的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依旧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整体内腔的加热过程中对于内胆的保温效果差,存在热量流失的情况,长久使用下需要不断的通过加热来维持,增加整体的电力损耗。为了满足上述使用需求,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包括外壳体以及放置于外壳体内腔的内胆,外壳体外侧设置有对接内胆的冷水进水管、热水循环进水管、热水循环出水管,所述外壳体内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隔热层、真空层,所述外壳体正面设置有指示灯、显示屏、开关组,所述外壳体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上端对接设有上连接板,且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配合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中心贯穿设置有通孔,且通孔贯穿连接有加热棒并延伸至内胆内腔。优选的,所述冷水进水管、热水循环进水管、热水循环出水管外侧均设有阀门,所述冷水进水管、热水循环进水管、热水循环出水管连接端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外壳体正面设置有对接内腔的透明刻度标。优选的,所述内胆内腔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外壳体正面的显示屏。优选的,所述下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橡胶凸棱,所述上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对接橡胶凸棱的密封槽,所述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的边缘均设置有密封垫。优选的,所述加热棒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活动贯穿通孔后与内胆上端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基于现有电供热取暖装置的结构设计并进行改进,通过在内胆的外侧设置隔热保温的外壳体进行保护并且进行保温,外壳体内壁的隔热层配合真空层可大大增加整体的保温效果,并且对于外壳体上端连接的端口采用两组连接板进行密封,通过橡胶凸棱卡接密封槽配合连接板外侧的密封垫以增加整体的密封效果,起到辅助隔热保温的效果,同时也便于对内胆后续的拿取维护;另外,本技术还设置有指示灯便于观察整体的工作状态,以及设置显示屏配合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温度,并且刻度标可实时检测内胆的存水量,大大增加整体的功能性。综上,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简单合理,能够对内胆在外壳体内进行可拆卸安装放置,配合外壳体的隔热保温结构起到对内胆良好的保温效果,减少内胆热量流失速度从而无需加热棒持续的加热,节约电力,实用效果佳,值得现有市场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外壳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下连接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上连接板结构仰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壳体,2-内胆,3-隔热层,4-真空层,5-冷水进水管,501-阀门,502-密封圈,6-热水循环进水管,7-热水循环出水管,8-指示灯,9-显示屏,10-开关组,11-刻度标,12-下连接板,1201-橡胶凸棱,13-上连接板,1301-密封槽,14-温度传感器,15-通孔,16-加热棒,1601-连接块,17-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包括外壳体1以及放置于外壳体1内腔的内胆2,外壳体1外侧设置有对接内胆2的冷水进水管5、热水循环进水管6、热水循环出水管7,外壳体1内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隔热层3、真空层4,外壳体1正面设置有指示灯8、显示屏9、开关组10,外壳体1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下连接板12,下连接板12上端对接设有上连接板13,且上连接板13、下连接板12之间通过螺栓配合螺母固定连接,上连接板13中心贯穿设置有通孔15,且通孔15贯穿连接有加热棒16并延伸至内胆2内腔。更进一步的,冷水进水管5、热水循环进水管6、热水循环出水管7外侧均设有阀门501,冷水进水管5、热水循环进水管6、热水循环出水管7连接端设置有密封圈502。阀门501便于对管道进行控制,而密封圈502可增加整体的连接密封性。更进一步的,外壳体1正面设置有对接内腔的透明刻度标11。外壳体1外侧的刻度标11可对接内胆2实时检测内胆2内的储水量。更进一步的,内胆2内腔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且温度传感器14电连接外壳体1正面的显示屏9。温度传感器14将内胆2内的水温经过显示屏9显示。更进一步的,下连接板12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橡胶凸棱1201,上连接板13的下端设置有对接橡胶凸棱1201的密封槽1301,下连接板12、上连接板13的边缘均设置有密封垫17。上连接板13下端的密封槽1301对接下连接板12上端的橡胶凸棱1201,配合上下连接板对接面的密封垫17增加连接的密封性。更进一步的,加热棒16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01,连接块1601活动贯穿通孔15后与内胆2上端螺纹连接。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为: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外壳体1上端将内胆2放置于内腔,并且对接内胆2外侧与冷水进水管5、热水循环进水管6、热水循环出水管7连接,随后通过上连接板13对接外壳体1外侧的下连接板12,此时上连接板13下端的密封槽1301对接下连接板12上端的橡胶凸棱1201,配合上下连接板对接面的密封垫17增加连接的密封性。随后通过通孔15插接加热棒16并延伸至内胆2的内腔,通过转动加热棒16上端的连接块1601与内胆2上端螺纹连接。通过冷水进水管5加注冷水至内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包括外壳体(1)以及放置于外壳体(1)内腔的内胆(2),外壳体(1)外侧设置有对接内胆(2)的冷水进水管(5)、热水循环进水管(6)、热水循环出水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隔热层(3)、真空层(4),所述外壳体(1)正面设置有指示灯(8)、显示屏(9)、开关组(10),所述外壳体(1)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下连接板(12),所述下连接板(12)上端对接设有上连接板(13),且上连接板(13)、下连接板(12)之间通过螺栓配合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13)中心贯穿设置有通孔(15),且通孔(15)贯穿连接有加热棒(16)并延伸至内胆(2)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包括外壳体(1)以及放置于外壳体(1)内腔的内胆(2),外壳体(1)外侧设置有对接内胆(2)的冷水进水管(5)、热水循环进水管(6)、热水循环出水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隔热层(3)、真空层(4),所述外壳体(1)正面设置有指示灯(8)、显示屏(9)、开关组(10),所述外壳体(1)上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下连接板(12),所述下连接板(12)上端对接设有上连接板(13),且上连接板(13)、下连接板(12)之间通过螺栓配合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13)中心贯穿设置有通孔(15),且通孔(15)贯穿连接有加热棒(16)并延伸至内胆(2)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供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管(5)、热水循环进水管(6)、热水循环出水管(7)外侧均设有阀门(501),所述冷水进水管(5)、热水循环进水管(6)、热水循环出水管(7)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国华徐昊王新亮
申请(专利权)人:衣国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