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49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吸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立式自吸泵,包括泵体以及设置在泵体内的泵轴,所述泵轴由电机驱动;所述泵轴前端设置有叶轮,所述泵体内部由叶轮分隔成吸水室和压水室,吸水室连通进液管,压水室连通出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吸泵的快速自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自吸泵
本技术属于自吸泵
,具体涉及到一种立式自吸泵。
技术介绍
自吸泵在首次启动时需要在泵腔内灌满清水或所输送介质,启动后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泵内液体在叶轮的流道内和空气混合成气液混合状态,气液混合物在叶轮作用下进入导叶和泵体内,在泵体内实现了气、液的快速分离,分离的气体从泵出口或排气管排出,液体则从回流管回到叶轮流道中继续进行气液混合,这样泵进口管路里的空气不断被排出,进口管内形成真空,直至液体完全进入叶轮,从而完成了泵的自吸过程。现有的自吸泵经常出现密封效果不好,气液混合及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影响泵的自吸,降低自吸泵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证自吸效果的立式自吸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自吸泵,包括泵体以及设置在泵体内的泵轴,所述泵轴由电机驱动;所述泵轴前端设置有叶轮,所述泵体内部由叶轮分隔成吸水室和压水室,吸水室连通进液管,压水室连通出液管。进一步地,所述叶轮的上方设置与叶轮方向相反的副叶轮,副叶轮安装在泵轴上,副叶轮设置有副叶轮盖板并形成副叶轮密封腔,所述副叶轮密封腔通过引流管连通至压水室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室通过底部的连通孔连通压水室。进一步地,所述叶轮通过泵轴安装在吸水室的上方,吸水室和压水室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固定连接导叶,导叶上设置有回流孔,回流孔连通至叶轮出口流道处,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导水管,导水管一端连通至回流孔,导水管另一端连通至压水室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导叶设置在吸水室上方,在隔板中部设置内孔,导叶的内径形成凸台,导叶内径凸台与隔板内孔相配合,导叶的外沿与隔板外沿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所述导叶靠近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凹槽与隔板闭合形成导水空腔。进一步地,所述回流孔沿导叶的环形均匀设置若干个,若干回流孔均与导水空腔连通,所述导水空腔连通导水管的一端,导水管通过导水空腔连通至若干回流孔。进一步地,所述叶轮设置有叶轮前盖板和叶轮后盖板,叶轮前盖板的外径小于若干回流孔形成的环形的直径,若干回流孔直接连通至叶轮出口流道。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设置在进液管的上方,出液管和进液管均为向上弯曲的弯管,出液管上设置逆止阀,进液管上设置连接空气阀的接头。进一步地,所述副叶轮盖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泵盖上,形成了动力式密封的副叶轮密封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实现自吸泵的快速自吸。附图说明图1为自吸泵结构示意图;图2为引流管连接示意图;图3为导水管连接示意图;图4为导叶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体,2、泵轴,3、叶轮,4、吸水室,5、压水室,6、进液管,7、出液管,8、副叶轮,9、副叶轮盖板,10、副叶轮密封腔,11、引流管,12、导叶,13、回流孔,14、导水管,15、隔板,16、导水空腔,17、叶轮前盖板,18、叶轮后盖板,20、泵盖,21、连通孔,22、连接空气阀的接头,23、逆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清晰,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副叶轮密封的形式的立式自吸泵会在轴上安装一组副叶轮,副叶轮主要作用是产生与主叶轮方向相反的压力,实现轴的密封,在整个泵的使用周期轴封无需任何维护。在实现自吸的过程中,随着泵体内真空度的增加,在副叶轮处会出现进气的现象,影响泵的自吸,降低自吸泵的工作效率。对于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副叶轮密封的形式对立式自吸泵进行密封,并对副叶轮密封处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参见附图1-2,一种立式自吸泵,包括泵体1以及设置在泵体内的泵轴2,所述泵轴2由电机带动;所述泵轴前端设置有叶轮3,所述泵体内部由叶轮3分隔成吸水室4和压水室5,吸水室4连通进液管6,压水室5连通出液管7;所述叶轮3的上方设置与叶轮方向相反的副叶轮8,副叶轮8安装在泵轴2上,副叶轮8设置有副叶轮盖板9,所述副叶轮盖板9通过螺栓连接在泵盖20上,形成了动力密封的副叶轮密封腔10,所述副叶轮密封腔10通过引流管11连通至压水室5的底部。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压水室为高压区,本装置通过设置引流管11,从泵体下端有压力的液体中把介质引入到副叶轮密封腔10,增大副叶轮处的压力,同时高压液体受副叶轮离心力的影响,在密封处形成密封水环,有效防止进气,实现快速自吸。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室4通过底部的连通孔21连通压水室5。本技术的自吸泵能够保证自吸泵副叶轮的有效密封,防止副叶轮处进气,缩短自吸时间,增加自吸泵的最大吸程,实现自吸泵的快速自吸。对于自吸泵内气、液混合及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进行了以下改进。参见附图1-4,所述叶轮3通过泵轴2安装在吸水室4的上方,吸水室和压水室之间设置有隔板15,隔板15上固定连接导叶12,导叶12上设置有回流孔13,回流孔13连通至叶轮出口流道处,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导水管14,导水管14一端连通至回流孔13,导水管14另一端穿过隔板12连通至压水室5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导叶12设置在吸水室4上方,隔板15中部设置有内孔,所述导叶12的内径形成凸台,导叶12内径凸台与隔板15内孔相配合,导叶的外沿与隔板外沿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所述导叶12靠近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凹槽与隔板15闭合形成导水空腔16。进一步地,所述回流孔13沿环形均匀设置若干个,若干回流孔13均与导水空腔16连通,所述导水空腔16连通导水管14的一端,导水管14通过导水空腔16连通至若干回流孔13。自吸泵需要泵体内预先灌注的介质不停地参与气液混合和气液分离,直至完成排气,实现自吸。通常情况下,叶轮3将吸水室4所存的液体及进液管6中的空气一起吸入,并在叶轮内得以完全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夹带着气液混合物向流道外缘流动,在叶轮的圆周和导叶的进口处高速旋转。气液混合物通过导叶的入口进入压水室5。此时,由于流速突然降低,气液混合体在压水室内进行气液分离,较轻的气体从混合气液中被分离出来,气体通过泵体吐出口继续上升排出。脱气后的液体通过连通孔21回到吸水室4,并再次进入叶轮,与叶轮内部从吸入管路中吸入的气体再次混合,在高速旋转的叶轮作用下,又流向叶轮外缘。随着这个过程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吸入管路中的空气不断减少,直到吸尽气体,完成自吸过程,泵便投入正常作业。这种情况下,回流液体需要通过吸水室4再次进入叶轮,由于吸水室4是低压区,在完成自吸后,依然会有大量液流回流,造成容积损失,泵的效率低。本技术的自吸泵设置液体回流孔13,回流液体直接从高压区的压水室5经由导水管14进入导叶的导水空腔16、导水空腔16和若干回流孔13形成的通道通往叶轮出口流道附近,让回流液体在叶轮内和空气实现快速气液混合,再经过叶轮3排到压水室5进行气液分离,完成自吸。因为回流孔处在叶轮外缘,是属于有一级叶轮静扬程的高压区,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以及设置在泵体内的泵轴,所述泵轴由电机带动;所述泵轴前端设置有叶轮,所述泵体内部由叶轮分隔成吸水室和压水室,吸水室连通进液管,压水室连通出液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以及设置在泵体内的泵轴,所述泵轴由电机带动;所述泵轴前端设置有叶轮,所述泵体内部由叶轮分隔成吸水室和压水室,吸水室连通进液管,压水室连通出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上方设置与叶轮方向相反的副叶轮,副叶轮安装在泵轴上,副叶轮设置有副叶轮盖板并形成副叶轮密封腔,所述副叶轮密封腔通过引流管连通至压水室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室通过底部的连通孔连通压水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通过泵轴安装在吸水室的上方,吸水室和压水室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固定连接导叶,导叶上设置有回流孔,回流孔连通至叶轮出口流道处,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导水管,导水管一端连通至回流孔,导水管另一端连通至压水室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设置在吸水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全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特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